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消息真好,把学习中的苦恼、疲劳都被赶跑了。B: 对许多具体问题,大家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C: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引力的作用。 D: 广告应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德。 |
2、 | 品读下面这首古诗,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 “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B: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 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练醒目,与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 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讨论、推举和表决等一系列程序,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用药之痛”能否切实缓解,关键在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所反映问题,抓紧采取有效措施,特事特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 C: 又是一年科技文化节,绿树蓊郁,凤凰花开,越秀、番禺和铁外三校区将联合举办“厉害了我的校园”。 D: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可有些人因为沉迷游戏,走上了暴力犯罪的歧途,乃至于荒废了学业,产生人际交往困难,又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
4、 | 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B: 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C: 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 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
5、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尖锐 震撼 津津有味 C: 锐利 震荡 津津乐道 D: 锐利 震撼 津津乐道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阔绰 忘乎所以 威摄 左右蓬源B: 狩猎 仙露琼桨 发髻 穷困缭倒 C: 蹒姗 独具惠眼 琐屑 不求甚解 D: 惬意 孤陋寡闻 销蚀 自知之明 |
7、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绅(shēn)士 恻(cè)隐 发髻(jì) 蚌(bèng)埠 B: 怜悯(mǐn) 豁(huō)免 教诲(huì) 积攒(zǎn) C: 固执(zhí) 蔑(miè)视 瞥(piě)见 应当应分(fēn) D: 残暴(bào ) 侃侃(kuǎn) 血渍(zì) 针黹(záo) |
8、 | 给句子的横线部分选择出最恰当的一组词填进去( )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________颤音,没有________的媚态,也没有________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________,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A: 柔和 甜腻 绝望 平和B: 激动 烦人 忧愁 特点 C: 柔和 甜美 失望 平静 D: 温柔 蚀骨 婉转 沉稳 |
9、 |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咀嚼/味同嚼蜡 栅栏/姗姗来迟 B: 取缔/根深蒂固 逞能/惩罚 C: 央求/怏怏不乐 伫立/相形见绌 D: 狡黠/闻名遐迩 慰藉/解元 |
10、 | 选出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为学》的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文集》。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B: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 D: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最为人称道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借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将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精神世界极为真切地传达出来,颂扬了法国人民不甘异族侵略的爱国热情。 |
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回答相关问题。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级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密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他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既,意眠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览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很假麻,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普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大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大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1 )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语①意将隧入:________ ②再就枕将寐:________ ( 2 )用“/”表示下面各句的朗读停顿,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 屠乃/奔倚其下 C: 骨/已尽矣 D: 犬/又如前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乃杀之而取其革。 ( 4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甲)(乙)两文中狼的共同特点。 |
如歌的行板
我们村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在日子比较富裕的时候,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门来独吞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要被人瞧不起的。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要质疑:你不说你们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知道的呢?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人的嗅觉是一个奇异的东西,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疯狗一样狂暴。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所以,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肉”,他们只会做“青菜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满满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右边的邻居家送一碗,三舅妈家送一碗,①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个“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也自私,也狠毒,但是,因为风俗,大家都有一个思维上的惯性:自己有一点好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它是普遍的,常态的。②这些别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个外来户。
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名曲,《如歌的行板》。它是俄罗斯的民歌,作者不详。这首歌我引用过好几次了,我还是忍不住,决定再一次引用它。它是这么唱的:
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
酒瓶酒杯手中拿。
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
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这首歌的旋律我很早就熟悉了,但是,读到歌词却还是1987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一个人在宿舍。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需要回忆,不需要。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村庄,在那样一个残酷的、艰难的时刻,人们在“革命”,即便这样,伟大而又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依然没有泯灭,它在困厄地流淌,延续: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卡契卡。③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我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
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衰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
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哪里去了呢?
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一块与狗分享的骨头才是慈善。
这句话是杰克·伦敦说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是大学的二年级,在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里头。这句话至今还像骨头一样生长在我的肉里头。杰克·伦敦揭示了分享的本质,分享源于慈善,体现为慈善。
我要感谢杰克·伦敦,他在我的青年时代给我送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分享。此时此刻,我愿意与所有的朋友分享这个词:分享。这个词可以让一个男孩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男人——他曾经梦想着独自抱着一根甘蔗,从清晨啃到黄昏。
如果有一天,即便我的身体里头只剩下最后一根骨头,这一根骨头都足以支撑起我的人生。这不是因为我高尚,不是,我远远没有那么高尚。但是,④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和我分享过他们的骨头,我自然有分享的愿望。
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这个词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苏北少年“堂吉诃德”》一书,有改动)
( 1 )本文题为《如歌的行板》,和主题“分享”有什么关系?我不需要回忆,不需要。
( 4 )怎样理解文中杰克·伦敦这句话:“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一块与狗分享的骨头才是慈善”?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孩子,请系好鞋带
那时,我还在读初一。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我终于也挣得了一张票,便兴冲冲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了,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把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心里不止一次埋怨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也曾经受了许多成败与得失,现在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用心良苦!
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如果我任由自己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心情对待生活。
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难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终有一天,我就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缘”字也许引发了你许多感叹,给你带来了许多联想。请你以“缘”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写经历见闻,也可以发表议论见解。但不必面面俱到。
要求:(1)角度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抄袭(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