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瞥见(piē) 游弋(yì) 鸠占鹊巢(jūn) B: 亵渎(xiè) 骈进(pián) 恍若隔世(huǎng) C: 驰骋(chěng) 惊骇(hài) 根深蒂固(dì) D: 广袤(mào) 矗立(zhù) 孜孜不倦(zī)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母亲很高兴,因为也藏着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 B: 关于《问责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都在问责范围之内。 C: 80多岁的余光中一直童心未泯,每天都坚持开车外出,不肯按规定上交驾照。 D: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 |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 B: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它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在于豁达而豪放,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C: 海鸥在暴风雨前头哼着,——哼着,在海面上窜着,愿意把自己对于暴风雨的恐惧藏到海底里去。 D: 那意境是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 |
4、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 黄鹂鸟在树上呼朋引伴。 B: 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C: 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 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笑语盈盈而不休。 |
5、 | 下列划线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贤者能勿丧耳 B: 腰白玉之环 C: 天下缟素 D: 手自笔录 |
6、 | 下列文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它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人们受够了冷liè( )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温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 )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而近处池畦( )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A: 立 冽 duō qí B: 莅 冽 duō qí C: 莅 洌 duō wā D: 立 洌 duō wā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之中呢?B: 一个国家遇上艰难的国运时,能否闯过去,关键在于这个国家有雄健的国民。 C: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得到的。 D: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 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 《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
9、 | 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突兀 虐待 心有灵犀 无动于钟 B: 狡滑 狂澜 摧枯拉朽 长途跋涉 C: 禁锢 肿胀 深恶痛疾 抢词夺理 D: 嘲笑 澄澈 妙手偶得 自圆其说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所谓成长力,是指一个人持续成长的动机和能量。具有成长力的人从不沉溺于过去,而是展望未来,他们既不会因为过去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过去的失败而止步不前。成长力高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始终保持热忱,明确前进方向,勇于行动,善于行动。 A: “成长力高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始终保持热忱”中“始终”“保持”“热忱”的词性分别为副词、名词、动词。 B: 语段中的“沾沾自喜”是贬义词,其近义词为“趾高气扬”。 C: “明确前进方向,勇于行动,善于行动”中“明确”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D: 语段中画线句子属于并列关系复句。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 1 )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 羡: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 其:代词,自己 D: 师恻然曰 然:……的样子。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3 )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
亲人不是永远在
①姐姐当年执意要嫁的时候,爸是掀了桌子的。妈回忆起来,就说:“你姐,太像你爸了。”一样的薄嘴唇、窄窄眼角,固执,主意正,讷于言,却会在突然间爆发。
②婚礼爸当然没参加:“我不是嫁姑娘,我是姑娘不要脸,跟人跑了。”姐姐回:“你没姑娘,你姑娘今天就死了。”
③狠话,毒话,绝话。——谁也没想到,这就是爸和姐今生的最后一次对话。
④那时火车也没提速,去一趟姐姐家,得转两趟汽车两趟火车。妈带着妹妹去过一次,一路都在晚点,到了地方,姐姐已经在风雪里等了10小时,劈头一句:“我爸呢?”自己答:“不来算了,谁稀罕。”
⑤妈住了一段,算是对姐姐的日子安了心。城市里什么都有,姐夫也是个老实人,上班走得早,还摸黑先在厨房把早饭做上。姐姐是娘家的娇女儿,现在还是婆家的娇媳妇。姐夫喜欢问姐姐小时候的事,妈就长一句短一句地讲,姐姐怎么跟小男生打架,怎么坐在爸的自行车后座上兜风,摔下来了爸也不知道。生物课,爸帮着姐姐做植物标本,熊掌一样的大笨手轻轻拈下一片嫩叶,端详半晌:“这……是蕨类植物吧?回头对对。”
⑥姐夫真心实意地说:“下次咱爸也来吧,我买车了,我带咱爸去草原捡蘑菇。”
⑦父亲听了转告,冷笑一声:“他是准备带我去野外毁尸灭迹吧?正好,娘家人都灭了,他再怎么往死里欺负老婆,都没人管了。”一推门,扬长而去。
⑧母亲只骂:“看武打电影看多了吧?这脑子,要冒充猪脑子在菜场卖,都没人买——不用煮就是坏的。”
⑨有一天,妹妹起夜,只见墙根站了一人,原来是父亲。窗外有薄薄的夜光,父亲就借着那点光,在看墙上贴着的中国地图,手指在两点之间,迟疑地划一个曲线,又划一道直线;再划一次曲线一次直线……突然回头看到妹妹,惊,窘,不好意思,化作一声大吼:“睡觉!”
⑩第二天,妹妹在地图前摸索父亲的手迹,突然领悟,那两点分别是自己家与姐姐家,曲线是实际路途,而直线则是虚拟的、两点之间最近的捷径。而事实上,姐连打电话来,爸都不接的。
⑪这几年,交通越来越发达,直线成为现实。孩子大了,姐也终于要回家过年了。妈乐得奔走相告,爸只哼一声。妈故意逗他:“女婿也来呢。”爸翻个白眼:“不该来?还没叫过我一声爸呢,白养这么大个姑娘给他。”而小外孙女都还没叫过外公呢。
⑫姐夫工作忙,回来的时间就定在年二十九。年二十八下午,爸突然站起来:“她爱吃干笋,我去买。”妈说都备一桌子菜了,妹说我去买,爸谁的也不听,戴上帽子,骑着自行车就出去了。
⑬一去就没有回来。到下午五点多,打遍所有亲友的电话,妈和妹妹沿着门口到超市短短500米的路走了几十遍,忽然看见垃圾箱上有一角灰色,那是父亲戴了几十年的毛线帽子。赶紧到最近的医院去问,下午110送来过一位从自行车上摔下昏迷的老人,已经来不及了。
⑭后来她们找到了爸的自行车,筐里还有一袋干笋,一张超市的小票——爸居然不是在门口小店买的,他去的,是很远的沃尔玛。
⑮姐回来的时候,家里和往常一样,爸常坐的沙发一角,遥控器还在扶手上,他每天必看的晚报,准时送来了,只是没人看了。窗外的枯树很静,冬日天空像死亡本身一样凛冽。姐一遍遍不知道该问什么:“他不是四月才体检过什么病都没有吗?他、他是不是不想见我呀?”渐渐号啕大哭,“我怎么不早点儿回来呀,我为什么不打电话给他呀……”瘫倒在地。姐夫,另一个女儿的父亲,轻轻抱住她。
⑯父亲没有等到她,而她,永远忘不了他。
⑰来不及说的爱,迟一步就永远没机会说了。这一生,我们与父母子女相聚的时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不要带着憾事离开,也不要活在世上而永存疚愧。等不到,忘不了,是多么绝望。
( 1 )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突然回头看到妹妹,惊 , 窘 , 不好意思,化作一声大吼:“睡觉!”
( 3 )第⑮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①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カ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向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②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③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オ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才能不断发扬光大。做一料“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④“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⑤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オ。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渇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 1 )请你阅读上面文字,阐释“读书种子”的内涵。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