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曾在厦大任教的史学家顾颉刚,不但是“疑古派”的代表,在其它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曾于30年代创立了( ) A: 史地学报 B: 禹贡学会 C: 史料学派 D: 甲骨学派 |
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而在那个阶段的社会,人民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B: 赵小桢还在往下念,还是那样软绵绵,奶声奶气的。“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 C: 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D: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
3、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 初二(3)班同学准备去南澳搞拓展训练,班主任马老师把这次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家长。 C: 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使游览者无不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D: 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4、 | 下列作品、朝代(国别)、作者信息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 英国 高尔基B: 《马说》 唐 韩愈 C: 《天净沙·秋思》 宋 马致远 D: 《白杨礼赞》 现代 郭沫若 |
5、 | 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B: 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 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 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
6、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沁园春▪雪》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表达了作者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B: 《乡愁》这首诗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组织全诗,诗人为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 C: 《岳阳楼记》中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文章采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雪后西湖之景浓妆艳抹的特点,仿佛创造出一幅艳丽山水画。 |
7、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只有提高了产业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B: 电影《建军大业》气势恢宏,情节跌宕起伏 , 看完后令人回味无穷。 C: 2017年绿野音乐节在南宁李宁体育园开幕,35支本土乐队粉墨登场。 D: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但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 |
8、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般认为,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菊花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茱萸等。 B: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当仁不让”等。 C: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赏脸、寒舍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
9、 | 下列加线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 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
10、 | 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愠怒(yùn) 棱镜(léng) 伫蓄(zhù) 疲倦不堪 B: 盔甲(hūi) 莅临(lì) 倘若(tǎng) 美不胜收 C: 屋檐(yán) 急躁(zào) 发髻(jì) 人声鼎沸 D: 搓捻(niǎn) 澄清(chéng) 分岐(qí) 各得其所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馆 [宋]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①变更________ ②谗害________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 3 )于成龙素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称。选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能体现其“廉”(用原文回答)作者详细描写了于成龙卒后百姓哭祭以及康熙皇帝的评语,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
父亲带我去工地
邹贤中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去广州打工,舍不得把我留在老家,便带着我到广州上学。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在市场做卫生。我们生活拮据,我没有任何零花钱。每天放学,我总是流连在学校小卖部的柜台前,对着琳琅满目的零食咽口水。我太想买一根雪糕,或者一包薯片了。
最后,一个念头忍不住从我脑中冒出:我去爸爸口袋里偷偷拿上一两块,他应该发现不了。拿钱的念头一旦冒出,便如野草般疯长。终于,我付诸了行动。第一次出奇地顺利,我拿到了5毛钱!我不敢花,捂在口袋里忐忑地过了三四天,发现父母没有任何反应,才大着胆子买了一根雪糕。那融化在口腔里的奶香久久都没有消散,让我的胆子越来越大。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拿的钱越来越多,最初的那点负罪感也消失了。
直到那次,我一次性拿了父亲600元,那是父亲刚领到不久的工资。为了找回钱,父亲不断地在家与工地间往返,地毯式搜索,奇迹当然不会发生。思索了良久,大约是排除了丢在外面的可能性,父亲终于把我叫到了面前,我矢口否认,但是惊慌的眼神和冷汗直冒的额头出卖了我。
母亲一言不发,拉开我书包翻着,想了想,又蹲下来到床下搜寻。我藏匿的零食和小玩具铁证如山地摆在面前,我无从狡辩。
⑴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谁知,父亲只是让我先去墙角反省,临睡前,才跟我说:“明天是周六,我带你去工地。”
难道父亲要让我辍学去打工吗?我胡思乱想,惊疑不定。
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去了工地。他没给我安排活儿,只是让我随便转转,随便看着。我站在父亲旁边,只见他将一捆捆巨大的铁丝盘好放在工地上,这些盘好的铁丝需要拉直才能使用。在工地的尽头处有一块固定铁丝的钢板,父亲拉着一根铁丝向尽头走去。⑵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我的心不由有些疼痛。父亲终于到了终点,他把铁丝固定在钢板的小孔里。这头,一个工友剪断了钢丝并用机器拉直。父亲走回来,开始下一趟的“拉纤”。我放眼望向工地,只见其他工人有些抬起巨大的钢筋,有些拿着扎钩去扎铁,还有的在高耸的钢柱上爬上爬下,看得人心惊……九月的秋老虎分外生猛,头顶骄阳似火,空气却闷热如罐。我只是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便汗如雨下,口干舌燥,额头像要冒出火来。
父亲没有发话,我不敢离开,就在工地看父亲干了一天的活。晚上回到家,我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父亲到底做了多少趟“纤夫”,我后来没有勇气数下去了。
父亲坐在我身旁,沉声对我说:“你拿的那600块钱,我一天都不休息,需要像今天这样干一个月才能挣到!”
说完,他起身离去。
我把脸埋在枕头里,抑制不住地哭起来,泪水腌渍着被晒伤了的脸,火辣辣地疼。
从此,我再也没有“拿”过家里的钱,那600元,如九月的骄阳一般永远烫着我的心。
(《品读》杂志2019年第8期)
( 1 )父亲带我去工地,其目的最主要的一项是( )①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
②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 3 )文章倒数第2段的原文是“父亲走后,我号啕大哭”,修改后成了画波浪线的句子。请作比较。人生难得有静气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 )答云:‘小儿辈( )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一个“小儿辈( )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⑧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心浮气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通常会把事情弄成一团糟,唯有静气方能让人拥有一份从容淡定;(A) ;(B) 。
⑨因此,(C) ,从而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 1 )第②段括号内应该填入的两个字分别是( )(A)唯有静气________
(B)唯有静气________
(C)________
( 4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第⑥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