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淄博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朝花夕拾》和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等散文集都收录了许多这样的文章。
C: 古代的称谓很有讲究。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等。
D: “恰喜这年林氏生了一女。将产时,异香满室,既非冰麝,又非旃檀,似花香而非花香,三日之中,时刻变换,竟有百种香气,邻舍莫不传以为奇。”以上文字摘自古代章回体白话长篇小说《西游记》。
2、孔乙己和范进都是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下面是书写孔乙己和范进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偷摸成性,身残体废走向死亡路疯癫举人,懦弱迂腐,虚伪狡诈,如愿以偿叩开________。


A: 童生落魄 自视清高 功名门
B: 落魄童生 好大喜功 田舍门
C: 落魄童生 自视清高 功名门
D: 童生落魄 好大喜功 田舍门
3、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qiáo) 凑合 (chuō)穿 脚踝 燕然(lè)功 君子顾穷
B: (ráo)头 傅彩 (wú)宁 戒严 不(èr)法门 言不及义
C: 倜(dǎng) 花瑞 赋(yǔ) 要诀 惟余(mǎng)莽 芒刺在背
D: (pián)进 狂澜 步(lǚ) 簇新 (jūn)津有味 群蚁排衙
4、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A: 快乐固然兴奋,痛苦会更加美丽!
B: 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C: 痛苦固然兴奋,快乐又何尝不美丽?
D: 痛苦固然兴奋,快乐会更加美丽!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笔耕不辍的贾平凹推出了他的第15部长篇小说《老生》,以民间写史的方式记录百年乡土中国。
B: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C: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 而要深刻思考,分析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B: 警察叔叔在和歹徒奋力搏斗,却有不少人袖手旁观 , 在一旁看热闹,实在叫人痛心。
C: 一有时间,王大朋就孜孜不倦地征战在麻将桌上,常常一打就是十几个小时。
D: 像小刚偶尔在自习课上讲几句话这样的问题,你就不要吹毛求疵了。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恣情 诘责 举事无双
B: 暗然 骄奢 无足挂齿
C: 聒燥 洋溢 乐此不疲
D: 嫌恶 险峻 左右逢源
8、目前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古老的史诗是( )
A: 《罗摩衍那》
B: 《吉尔伽美什》
C: 《埃涅阿斯纪》
D: 《摩诃婆罗多》
9、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选自《孔乙己》)。
B: 鲁达问道:“你两个是那里人家?为甚啼哭?”
C: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D: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10、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删掉“通过”。)
B: 本次大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分钟。(删掉“不超过”。)
C: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增强”改为“保持”。)
D: 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把“素养”改为“水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客发苕溪

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苕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清代诗论家。

( 1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句。
( 2 )请结合诗歌的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 1 )解释划线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 )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突出表现了颜回怎样的精神品质?
( 4 )《论语》这本书,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真言,学习完《<论语>十二章》这篇文章,结合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说出一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 碗 米 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 1 )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 2 )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 3 )“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 4 )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 5 )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 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 1 )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 2 )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3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 4 )“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被我们忽略了,它或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不起眼的动作;或许是路边一朵卑微的野花,角落里一个尘封的物件……弯腰捡拾起的那些“忽略的美好”,正如陈奕纯所言“往往也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细节,也可能是最伟大的转弯处”。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捡拾忽略的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小小的幸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