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将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和决战决胜之地武汉拉开序幕。 B: 武汉市全力推进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C: 过去图书馆以线下纸质书服务为主,但将来要双轮驱动,以满足不同群体,更好地传播知识。 D: 智能手机让我们联系更加紧密,购物更加方便,出行更加顺畅。 |
2、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春》《背影》都是我国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B: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 C: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D: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都是出自《列子》的寓言。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C: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D: 惠子相梁 |
4、 |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⑤③②④ C: ②④①⑤③ D: ③②④①⑤ |
5、 | 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比赛 B: 选取伴侣 C: 通报消息 D: 娱乐健身 |
6、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不错意也 错意:在意。错,同“措” B: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 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
7、 |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更刮目相待(gèng) B: 肃遂拜蒙母(shuì) C: 卿今者才略(liáo) D: 孰若孤(shú) |
8、 | 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②③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 , 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B: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他妄自菲薄 , 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
10、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那些蛮不讲理的高铁“霸座”者,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 B: 自央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播出以来,真的是可歌可泣 , 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C: 西方国家有些人遏制中国发展的思想根深蒂固 , 我们表示坚决反对! D: 舞蹈艺术是用肢体语言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和思考,矫揉造作只能适得其反。 |
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 )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 3 )“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 “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 “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 “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苟富贵 苟:________ ②载与俱归 俱:________ (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佣者笑∕而应曰 B: 复立∕楚国之社稷 C: 客∕出入愈发舒 D: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 4 )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 5 )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①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②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③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 1 )以上文段论述的中心是________。春酒
琦君
①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顺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⑦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⑧A.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B.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C.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⑨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⑩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 1 )本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描写、议论、抒情。请你仿照第8段画线A句的品析示例,从B句和C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它的表达方式及作用。(示例)A句: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母亲喜欢做新鲜东西分享给大家,表现母亲的勤劳、能干、大方。
我选________(填序号)句,分析:________
( 2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 3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写读后感,课本里说:“阅读所获得的感受可以是对某些语句的感悟。”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请你读本文第⑩段画线句子,联系下面的材料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句子)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pēi)呢?
(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鲁迅《社戏》)
作文。
要求:① 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或材料,按指定文体作文。
② 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
③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文明古国,文化厚重。国风、党风、校风、家风、班风……,正风风行。“救死扶伤,人道仁爱”是医风;“学高身正,善教得法”是教风;“勤劳俭朴,尊老爱幼”是家风;“勤奋、求实、严谨、创新”是学风……。在我们身边,这些满满的正能量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我们。
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寻有哪些人,哪些事,在哪里体现出了哪种正能量,然后以“风气”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