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B: 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3、 | 下列有关《枣儿》剧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亲情和心灵沟通。 C: 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D: 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状况。 |
4、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节日的蓉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B: 五月的西湖,姹紫嫣红 , 呈现出一片绚丽的景象。 C: 她演讲时,引经据典 , 获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D: 为保护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游览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
5、 | 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B: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 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 D: 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
6、 | 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 A: 青铜器 B: 药材 C: 墓碑 D: 竹筒 |
7、 |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人道之(在路上) B: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C: 身亡所寄(无,没有) D: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
8、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将“发挥”改成“发扬”) B: 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增加”改为“培养”) C: 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删掉“或许”或“可能”) D: 为了迎接建国七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在“征文”后加“活动”) |
9、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
10、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巍峨黄山,群峰挺拔。 , , , 。 ①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 ②由于它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 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 ③它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④天都峰海拔1810米 A: ③④②①B: ④②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②①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 )《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_______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 2 )解释划线词含义。①寥落________ ②丹心________ ③汗青________ ( 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 )颈联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B: 蔽林间窥之(偷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老虎)悄悄走出树林,来接近它,不能互相了解。 C: 益习其声(渐渐,更)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D: 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虎)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 ( 2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 )。 A: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畏惧,从而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B: 第一段开头写“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后,发现没有用处,就放在山下,这是行文的铺垫,为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 C: 第二段写“虎”与“驴”较量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用“虎”的胜利说明:实力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但外形、声势更应重视。 D: 本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引人入胜。 |
论修身
杨绛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能力,不同程度的修养。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吃苦确是有缘故的。
( 1 )文章开篇讲“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爱是最大的出息
①我有一个很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遥遥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啊?她却总是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最后都止不住骂她一句——没出息!
②但这似乎掩盖不了她的优秀,在西安那所普通大学里,她依然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在她毕业的时候,她被学校特殊推荐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留学,费用减免。当美国寄来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她依旧推辞掉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当老师们暴跳如雷地责问她的时候,她依旧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这座老城,哪里都不想去。”老师们又重复了一句话——没出息。
③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初识。我一听说这件事情,就为之扼腕,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中也觉得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呢?
④直到今年初秋的时候,她第一次邀请我去她家里,她的家依旧是那个城西的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试想这个有个性的姑娘家里会有什么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点。直到我跨进她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情形让我触目惊心。
⑤在她的家里,家具摆设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烂烂,显示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瘫痪在床的母亲。
⑥原来,她的父亲早在她3岁的时候,就因为一场矿难逝世了,丢下了她们母女俩,她的母亲为了供她上学,每天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给来回的车辆司机卖报纸。终于有一天,一辆车将这位辛苦的母亲撞倒在马路上,车轮轧断了她的双腿。好心的司机补偿了一些营养费,但母亲却用它缴齐了她的学费。从此,母亲就坐在轮椅上,在居民区的门口卖些小百货,她们母女俩一直靠这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⑦在后来的高考和留学的事情中,她“很没出息地”放弃了这些难得的机会,为的只是更好地照顾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离不开她。而她深深地热爱着自已的母亲。
⑧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湿眼眶。我责怪她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呢?大家就不会说你没出息了!”她微笑着淡淡地回答说:“我妈本来就觉得自己好像耽搁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说起来,我可能会被人理解,但我妈可能心里就难受死了。而如今,我早已经目标明确了,如果能让妈妈好好地生活,爱她终老就是我最大的出息了;
⑨她话一说完,眼神温和地望向卧在里屋床上的母亲。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的这个城市的一则新闻,西安二十六中学的一位老师破天荒地让她那些年少的学生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畅想人生,写下自己的墓志铭。学生们的墓志铭各式各样,有人给自己这样写道:“这个人是第二个姚明。”还有的人给自己这样写道:“这个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有人写道:“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这里长眠。”诸如此类,充满了豪情壮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是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墓志铭却异常的平淡,可是却深深地打动了细心的人们,他给自己的墓志铭是:“这个人将毕生的爱献给了他深爱的母亲!”
⑩据说,有人笑他没有像其他的同学一样有出息,但他的母亲却没有指责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反而沉浸在莫大的幸福当中。其实,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他没有出息呢?如果他们读懂了我朋友的故事,再回头看看这个孩子的墓志铭,或许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大的出息!
( 1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她依旧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这座老城,哪里都不想去。”
( 3 )文章①~③段反复强调“没出息”,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作文:
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