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友谊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愈益深厚,历久弥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B: 妈妈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你看,他又在漫不经心地织着手套。 C: 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家乡,更在诉说它的祖国繁荣富强。 D: 奇怪和无法解释的事件接踵而至 , 不断加剧着恐慌。 |
2、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立(zhù) 嗔怪(chēn) 锲而不舍(qiè)B: 腆着(diǎn) 聒噪(guō) 面面厮觑(qù) C: 纤细(xiān) 狡黠(xiá) 拈弓搭箭(zhān) D: 拮据(jié) 肖像(xiào) 恪尽职守(gè) |
3、 | 下面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肯思考、善于动脑筋的人常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人。 B: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C: 他每天对着家乡的方向张望,真到了望眼欲穿的境地。 D: 这个老中医的医术非常高明,妙手回春 , 一个个病人从他那里病愈出院。 |
4、 | 《我的老师》选取的主要生活片断的记叙顺序是( ) A: 时间先后的顺序 B: 地点转移的顺序 C: 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 D: 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
5、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_______的名言。( ) A: 张载 B: 朱熹 C: 程颐 D: 王守仁 |
6、 | 下列选项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B: 泰戈尔,英国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C: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出自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所著的《秋天》。 D: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
7、 |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第 执拗 翻来覆去 千山万壑B: 拖辞 生疏 郁郁寡欢 家徒四壁 C: 广漠 虐待 城惶城恐 海誓山盟 D: 尴尬 琐事 抑扬顿挫 长嘘短叹 |
8、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旁骛(wù) 汲取(xī) 藻饰(zǎo) 狡黠(xiá) B: 抽噎(yē) 灵柩(jiù) 诘难(jié) 亵渎(dǔ) C: 骈进(bián) 睿智(ruì) 诓骗(kuāng) 煞白(shà) D: 慨叹(kǎi) 恣睢(zì) 拮据(jié) 嗤笑(chī) |
9、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叱咤(chà) 拮据(jū) 胆怯(qiè) 呕心沥血(ōu) B: 匀称(chèn) 倔强(juè) 狡黠(xié) 中流砥柱(dǐ) C: 颈椎(jǐnɡ) 卑鄙(bǐ) 请帖(tiě) 强聒不舍(guō) D: 炽热(zhì) 归省(shěnɡ) 荣膺(yīnɡ) 恪尽职守(kè) |
10、 |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 A: 《论语》 B: 《诗经》 C: 《礼记》 D: 《太平经》 |
阅读下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 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词的押韵以及韵脚次序与章质夫的《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相同。B: 这首词借杨花自开自落的寂寞抒写了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C: 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思妇难以忍受的别绪离愁。 D: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写杨花抒写作者豪迈的情怀。 ( 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暮春之际杨花“抛家傍路”,花无人惜即喻人无人惜,暗示有情人天各一方的事实,情思幽怨缠绵而又空灵蕴藉。 B: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柳絮离开树枝落在路旁,看上去仿佛无情,其实有着深厚情意与愁思。无情有思,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苏轼也用其意,说杨花虽然飘离枝头,看似无情,实则也有愁思。 C: “春色”三句,想象奇妙,手法夸诞,巧妙地用三个数字传达出作者的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无所归宿与词人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 D: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明写柳絮飘飞时起起落落、进退回旋的状态,暗写思妇在梦中追寻夫君,却又被黄莺的鸣叫声惊醒。用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意。 E: “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困酣娇眼,愁思扰人,令人慵懒得不愿睁眼。此句说,因柳絮而想到细长的柳叶仿佛思妇娇眼。此处用拟人手法,把初生的柳叶比喻成美人娇眼。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3 )画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 |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1 )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酷热的夏日,乡村男孩喜欢的虫子有两种:知了和蝈蝈。知了躲在树上,蝈蝈藏在庄稼地里,它们高唱低吟,烘托着时节的气氛。
②知了没法养,它细细的管状嘴巴吸取树汁,离开树就活不了几天。蝈蝈像蚂蚱,长着一对强劲的大牙,可以吃叶子、花瓣、瓜果,只要好好养它,能活上好多天,比知了更有乐趣。
③养蝈蝈先要去庄稼地里逮,不同庄稼地里的蝈蝈长相和性情也不一样。大豆地里的蝈蝈浑身碧绿,谷子地里的蝈蝈像生了一层铁锈,红薯地里的蝈蝈介于两者之间。铁锈色的蝈蝈被我们叫做“铁皮蚰”,活泼好斗,只要对着它吹一口气,它就会架起翅膀“吱吱”高叫,非常可爱。
④不管哪一种蝈蝈,逮起来都不容易,得有足够的耐心才行。哪怕蹑手蹑脚地走进庄稼地,正在欢叫的蝈蝈也会立马集体罢唱,警觉地待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着,让人陷入无边的迷茫里,逼着你不得不跟着它们一起安静下来。三五分钟甚至十多分钟以后,蝈蝈才会重新叫起来。循着叫声睁大眼睛使劲儿搜寻,锁定目标屏住呼吸慢慢靠近,把手掌蜷成空心猛地捂下去,才有可能逮得住——只要一击不中,敏捷的蝈蝈三蹦两跳就钻进枝叶间没了踪影。
⑤逮蝈蝈还得勇敢,不怕被咬。捂住的蝈蝈不会放弃挣扎,冷不丁张开大牙就咬中了手指,如果怕疼手一松,它两条长而有力的后腿蹬地一蹦,能跳出两尺远,随即逃之夭夭。因此,捂的力度得拿捏好:松了它咬人,重了或是捂死或是弄掉长腿,就不够完美。逮住一只蝈蝈后用豆叶包起来揣进兜里,再逮下一只。
⑥养蝈蝈就轻松多了。但对于男孩子,能有一只漂亮的蝈蝈笼子,就像给一匹骏马配一座宝鞍,钟爱的蝈蝈才能有被炫耀的身价。高粱秆是编织蝈蝈笼子的好材料。选一株高粱,将长短适中的几节留下来,用小刀从中间均匀地劈成半厘米宽的长条,刮去内瓤,干净的篾子就可以编蝈蝈笼子。这种笼子有苹果大小,稍微扁平一些,便于揣进口袋。黑暗中的蝈蝈一开始不乐意叫唤,我们就一直揣着它,叫做“暖蝈蝈”,直到让它学会在黑暗里鸣叫。
⑦也有人会把蝈蝈散养在院子里的丝瓜秧上,觉得这样的蝈蝈更自由,也叫得更响亮。但这常常会害死蝈蝈:地上的鸡、会飞的喜鹊和黑卷尾,哪个啄起蝈蝈来都不会心软。
⑧长大后离开乡村,已经好多年没有见到蝈蝈了。前几天,在县城的大街上遇见一个黝黑的中年男人,用自行车驮着一大铁笼蝈蝈叫卖,十块钱一只。尽管心里觉得贵,还是买回家一只放在了阳台的花草间,半夜里它竟兀自“吱吱吱”欢快地叫起来。
⑨不知道它是不是在想念家乡,反正我是沉浸到儿时家乡的梦境里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8年第1期)
( 1 )本文以“蝈蝈”为叙事线索,写了“我”与蝈蝈之间的哪三件往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2 )请选择适当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哪怕蹑手蹑脚地走进庄稼地,正在欢叫的蝈蝈也会立马集体罢唱,警觉地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 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链接材料】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第②段和链接材料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这两段文字分别有什么作用?
② 修辞手法:________。
②不同作用:
本文第②段: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
写作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如果选择第二个作文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1)回味
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人和事,也许从中你能咀嚼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感悟生活真谛。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2)一颗 的心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真实姓名及学校名称,否则将会被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