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孜(zī)不倦根深(dì)固狡(xiá)
B: (qì)而不舍(huò)然开朗(ji)难
C: 吹毛求(cī)咬文(jiáo)字(kuāng)骗
D: 运(chóu)全局不知所(cuò)挑(tì)
2、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和重音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着,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了。
B: 望着,望着,东风/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望着,/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梁山好汉中( )诈中风疾不复朝觐受职,后来漂洋过海闯荡国外去了。
A: 李俊
B: 卢俊义
C: 柴进
D: 燕青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日前播出后,观众反应异常强烈,简直到了人人谈论的程度。
B: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生死考验关头,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用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
C: “新四大天王”林俊杰事业再攀高峰,昨晚在一年一度的MusicRadio颁奖上更是一举夺得港台最佳最佳制作人以及最佳男歌手两项大奖。
D: 随着“日内瓦”号航母航海试验的不断进行,海外对中国航母的关注在持续升温。
5、下面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漫溯人生的河流,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生命歌唱者,他们在人生的磨难中笑傲红尘,坚忍不拔。

②我们无法忘怀这些生命的歌唱者,在我们低落、惆怅、失意的时候,耳畔总能传来曲曲天籁,激励与鞭策着我们前行。

③左丘失明,却有《国语》存世;司马迁遭受腐刑,《史记》却传诵千古。

④生命如一条河流,唯有经历过惊涛骇浪才能更显辉煌。

⑤虽然水波不兴也是一种美,但波涛汹涌更能让人刻骨铭心。

A: ④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②
C: ④⑤①③②
D: ①④⑤③②
6、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仰之高(更加) 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
B: 而不舍(刻) 心神凝(领悟)
C: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 乎不同(差得远)
D: 尽心血(滴) 警报起(屡次)
7、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祷(qí) 古(gèn) 级(shí) 心如意(chèn)
B: 寒(jìng) 倔(jiànɡ) 地(qiào) 鄙夷不(xiè)
C: 静(mì) 教(huì) 粗(guǎnɡ) 咬文字(jiáo)
D: 护(bì) 干(hé) 听(líng) 揉造作(jiāo)
8、

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

A: (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 (排比)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加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 (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 (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9、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丫,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B: 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
C: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10、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一天天气晴明。___________。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飘散,变成了许多楼台。
③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④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

A: ①④③②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赏析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1 )诗中领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 2 )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________

②博学而志________

③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精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十有五而志我如浮云
B: 仁在中矣 人不堪
C: 夫君子行 友人惭,下车引
D: 静修身 非宁静无致远
(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4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没办法应付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
你记不得你香港的数学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要打电话回北京问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妈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交车。你记不记得大二的阿芬?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想要的课程。
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但是同时,我也看见二十一岁的女儿跟母亲手挽着手亲密地逛街,看见十八岁的儿子很“乖”地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访友,跟母亲有说有笑。
老实说,安德烈,我好羡慕啊。
我也觉得,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太“乖”,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我渴望和你们保持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十六岁的菲力普曾经说:“妈,我觉得,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力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
海。过了一阵子,我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你老弟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来到家中,我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我说,“不行,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在中国的礼仪里,你要站起来。”你也接受了。
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
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
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
十八岁的菲力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
“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大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
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杭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努力在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叫车到你俩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MM 2007.4.25(选自《亲爱的安德烈》,有删改)
链接: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体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 1 )文中所说的典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请分点概括。

( 2 )请分别概括文中菲利普给作者上的两次“震撼课”的内容。

( 3 )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

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 4 )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我)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给我的“课”。

( 5 )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政府,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该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 1 )用一句话简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 3 )结合文章内容,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4 )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珍珠

(黎巴嫩)纪伯伦

一只海蚌对它附近的另一只海蚌说:“我身体里边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圈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海蚌怀着骄做的情绪答道:“感谢上天,也感谢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全的海蚌说:“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知道吗?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形式一:根据上述文字,展开想象,自拟题目,改写文章。

形式二:上述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助手:

如果你选择形式一

①改写常见形式:可以改变文体,如将诗歌改写为小说,将寓言改写成散文;可以改变叙述角度,如将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等等。

②改写原则:①把握原文精神,体现原作主旨;②明确文章中心,拟写合适题目;③融入个人风格,展示独特魅力。

如果你选择形式二

①根据你读了《珍珠》后的联想和思考,进行写作,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②可以合理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中心明确,有血有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つ真心、珍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