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对甲文(《陋室铭》)乙文(《爱莲说》)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文都托物言志,甲文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乙文以莲之爱表达作者洁身自好的纯洁情操。 B: 乙文中开篇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C: 乙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D: 甲文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与杜甫合称“李杜”。 B: 《植树的牧羊人》的作者是让·乔诺,英国作家,电影编剧,他被认为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C: “老师轻轻点下头”一句中的“下”是量词。 D: “外面一片漆黑”一句中的“漆黑”是名词。 |
3、 | 结合语境对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B: 我们进行交流不要过于看重外在的语言之美,更应该注重客观事实。 C: 你所说的三个“T”的问题,看起来冠冕堂皇,实则包藏一些西方国家的谎言,应该辨别和警惕。 D: 我们会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与西方进行有效的沟通,揭穿那些美丽的谎言。 |
4、 | 概括下面的材料最准确的一项是( )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表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B: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 C: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 D: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 《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 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D: 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B: 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周莹,原型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C: 据统计,志愿者团队发现健在的抗战老兵有近万人,而且大部分都已风烛残年。 D: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
7、 | 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9珠海跨年晚会上,璀璨的灯光把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丽。 B: 他的人生曾经那样辉煌,却因一念之差跌落谷底,令人唏嘘不已。 C: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D: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 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B: 虽然他学习很刻苦,而且他的成绩没有多大提高。 C: 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就该懂得生命的真谛,既使是最贫瘠的土地,也要顽强地萌发滋长,吸收阳光雨露的精华,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B: 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满山花朵绽放,忍不住欢欣鼓舞,想尽情大喊几声。夏夜漫步海滨,一抬头看到满天繁星,心中忽然被许多喜悦和惊讶充满,竟然可以热泪盈眶。 C: 针对网络敲诈、有偿删帖现象,互联网主管部门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其“清除病灶、纯洁队伍,提高素质,承担责任”的决心不言而寓。 D: 每年3月底,色彩斑斓的太子湾公园满是纷至踏来的游客,竞相开放的郁金香和樱雪让这里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
10、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校门,就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________,________,建筑后边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树林生长在道路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树林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②侵晓:破晓 ( 1 )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1 )作者相传是________时期的列子。(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3 )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B: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C: 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D: 批评了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 |
①出生在林区的我,自小便喜欢树,各种各样的树。
②长大离开家乡的我,见过了许多风景,走过了许多城市,也认识了更多的人。常会在心中把生活中遇到的人对应为某一种树:有的如红松般高大伟岸,有的如樱花般旖旎繁华,还有贵气十足的楠木,风情万种的河柳……而我们小区的那个保安队长小刘,应该就是那株朴素且挺拔的白杨树吧!
③小刘是个退伍兵,皮肤黝黑,个头儿虽算不上高大,却也显得结实、健壮。一双不怎么大却黑黑亮亮的眼睛里总绽放出神采,逢人会很腼腆地笑一下,露出两排干净整洁的牙齿来。
④每天下班,我总会在小区门口留意他那挺拔的身姿,一种亲切感随之而来。每次看到他时,眼前总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家乡河边的那一排排挺拔向上的白杨,不浮夸,不张扬,却站成一排翠绿的风景。
⑤他憨厚朴实,每当别人对他说谢谢时,他总会挠挠头,露出憨厚羞涩的笑容来,并会连声说:“没事儿没事儿,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最后总会讷讷地小声补充一句:“我是当过兵的呢……”
⑥有一阵子,我接母亲过来住,母亲总会下楼去菜市场买好多东西带回来,只要是小刘在岗,他都会很热心地帮母亲把东西送到家里。一来二去,我们全家也都跟他越来越熟,没事就邀请他到家里坐坐。
⑦每次来家里做客,他都显得很拘谨,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是被磁石吸住一般,小声地问我能否借阅。这样一个善良又勤奋好学的男孩,怎会让人忍心拒绝呢?我不曾想到的是,他竟然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他告诉我,在部队当兵时,每天除了训练和执行任务外,他都会去部队阅览室里找这类书籍看,说若不是因为家里条件差,现在的他应该也是大学毕业了,他曾经也有过很多的梦想……
⑧莲出淤泥不染,鹰生断崖不伤。简单朴素的白杨树,虽植根荒漠的旷野,却依旧梦向蓝天,那片片生机勃发的翠绿树叶,个个都是心的形状,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⑨那天开车送母亲回老家后返程时,车子突然坏在了高速公路上,当时距离市区还有四五十公里远,我真是急坏了。家人出差在外不能来帮我,看着身旁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车子,我好多次招手,却没有一辆车为我停下。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绝望和无助在我脑海滋生蔓延……我猛然想起了万能的微信,可否会有人来救救我?朋友圈发出去不到两分钟,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保安小刘……
⑩四十分钟后,大汗淋漓的小刘冲下车出现在我面前。那一瞬间,我感觉出现在我面前的不再是平日里那个少言寡语的小保安,而是我的弟弟。他从来未曾向我表示过什么友谊,却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像老朋友一样,更像亲人一般。
⑪今年春节过后,有好一段的时间不见他的身影,刚开始以为是回老家过节还未返回。元宵节过后依然不见他,我担心起来,如果是离职了,他应该会发信息告诉我一声的。一边想着,一边拨通了他的电话,听到的却是关机提示,我越发紧张了,跑去物业办打探,才知道他是受了伤休假了。
⑫原来,他在春节前一天回老家的途中,发现一位老人在追一个小偷,他想都没想,毫不犹豫一阵猛追拦住了小偷,却被小偷手里的刀给刺中了。老人看病用的救命钱追回来了,小刘却倒在血泊中,整个春节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⑬当他悄无声息地返回岗位时,我悬着的心总算轻松了。我去看望他时,问他当时有没有害怕?他羞涩地点了一下头,又马上摇了摇头,说不怕,我是当过兵,在部队训练过的,就算是有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的,否则怎么对得起我穿过的那身军装呢?
⑭好一个热血男儿,你就是那棵不惧风雨的白杨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白杨,给它一片土地,无论风吹雨淋,贫瘠干涸,它都会努力生长。每一根枝条,都合拢向上;每一片树叶,都闪烁金光;每一个树干,都高耸挺拔。就算秋来冬至,树叶凋零,那光秃的枝条,也都是枝枝透着精气,条条向着阳光……
( 1 )文章主要叙述了与小刘相关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是被磁石吸住一般。
( 4 )本文情节安排上的一大特点是埋下伏笔,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为谁
龙应台
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包括农地、房舍、宗祠、庙宇,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络。
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所以难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
所以我这个难民的女儿,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去,只要赶快潜回书桌,正襟危坐,摆出读书的姿态。妈妈就去洗碗了,爸爸就把留声机转小声了。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油米柴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自己做了母亲,我却马上变成一个很能干的人。厨房特别大,所以是个多功能厅。孩子五颜六色的画,贴满整面墙,因此厨房也是画廊。餐桌可以围坐八个人,是每天晚上的沙龙。另外的空间里,我放上一张红色的小矮桌,配四只红色的矮椅子。任谁踏进来都会觉得,咦,这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客厅吗?
当我打鸡蛋、拌面粉奶油加砂糖发粉做蛋糕时,安德烈和菲利普就坐在那矮椅子上,围着矮桌上一团新鲜可爱的湿面团,他们要把面团捏成猪牛羊马各种动物。蛋糕糊倒进模型,模型进入烤箱,拌面盆里留着一圈甜软黏腻的面糊,孩子们就抢着用小小的手指去挖,把巧克力糊绕满了手指,放进嘴里津津地吸,脸上也一片花糊。
我变得很会有效率做菜。食谱的书,放在爬着常青藤的窗台上,长长一排。胡萝卜蛋糕的那一页,都快磨破了;奶酪通心粉、意大利千层面那几页,用得掉了下来。(甲)我可以在十分钟内,给四个孩子——那是两个儿子加上他们不可分离的死党——端上颜色漂亮而且维他命ABCDE加淀粉蛋白质全部到位的食物。然后把孩子塞进车里,一个送去踢足球,一个带去上游泳课。中间折到图书馆借一袋儿童绘本,冲到药房买一只幼儿温度计,到水果店买三大箱果汁,到邮局去取孩子的生日礼物包裹同时寄出邀请卡……然后匆匆赶回足球场接老大,回游泳池接老二,回家,再做晚餐。
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
孩子大了,我发现独自生活的自己又回头变成一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而长大了的孩子们却成了美食家。菲利普十六岁就自己报名去上烹饪课,跟着大肚子、带着白色高筒帽的师傅学做意大利菜。十七岁,就到三星米其林法国餐厅的厨房里去打工实习,从削马铃薯皮开始,跟着马赛来的大厨学做每一种蘸酱。安德烈买各国食谱的书,土耳其菜、非洲菜、中国菜,都是实验项目。做菜时,用一只马表计分。什么菜配什么酒,什么酒吃什么肉,什么肉配什么香料,对两兄弟而言,是正正经经的天下一等大事。
我呢,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可以。一个鸡蛋多少钱,我说不上来。冰箱,多半是空的。有一次,我为安德烈下面——是泡面,加上一点青菜叶子。
汤面端上桌时,安德烈吃了两口,突然说:“青菜哪里来的呀?”
我没说话,他直追,“是上星期你买的色拉对不对?”
我点点头。是的。
他放下筷子,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说:“那已经不新鲜了呀,妈妈你为什么还用呢?又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对吧?”
他不吃了。
过了几天,安德烈突然说:“我们一起去买菜好吗?”
母子二人到城里头国际食品最多的超市去买菜。安德烈很仔细地来来挑选东西,整整三个小时。回到家中,天都黑了。他要我这做妈的站在旁边看着,“不准走开喔。”
(乙)他把顶级的澳洲牛排肉展开,放在一旁。然后把各种香料罐,一样一样从架上拿下来,一字排开。转了按钮,烤箱下层开始热,把盘子放进去,保持温度。他把马铃薯洗干净,开始煮水,准备做新鲜的马铃薯泥。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电话铃响。我正要离开厨房去接,他伸手把我挡下来,说:“不要接不要接。留在厨房里看我做菜。”
红酒杯,矿泉水杯,并肩而立。南瓜汤先上,然后是色拉,里头加了松子。主食是牛排,用锡纸包着,我要的四分熟。最后是甜点,法国的soufflé。
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我说:“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
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
(选自龙应台《目送》)
( 1 )文中写到的三代人,分别为谁做饭,各有何用意?请根据上文,梳理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做饭的人 |
为谁做饭 |
做饭的心意 |
作者母亲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作者 |
作者的孩子 |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
作者儿子 |
③________ |
④________ |
“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油米柴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
联系上下文,对于“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作者年少时与成年后的心态有何不同?
( 3 )知识卡片:铺陈就是铺叙、陈述,即直书其事,从不同角度反复叙说。是散文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也是一种传统的写作技法。文中(甲)(乙)两处都采用了“铺陈”的写作手法,请选择其中一处,体会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妙处。
( 4 )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体会文末安德烈的话,联系全文,你认为安德烈会为哪些人做饭?由此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写作。
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笑,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