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的人、敬畏生命、打量一番、雄伟壮丽”这四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动补短语和并列短语”。B: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个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 “九十多年来,嘉兴南湖上那艘船一直指引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船指引方向”。 D: “我之所以热爱自己的家乡,是因为那是我生长的地方。”这个句子是因果复句。 |
2、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B: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舍得。) C: 我先前在信中和你谈起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种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伤害自己,而要像面对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形容对别人的感激永远忘不了。铭刻写在心上骨上,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D: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着有一种新的东西。(没有什么得上。) |
3、 | 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家眷(juàn) 窥(kuī)探 充塞(sè) 义愤填膺(yīng) B: 撺(cuān)掇 羁绊(bàn) 斡(wó)旋 慷慨(kǎi)激昂 C: 皎(jiǎo)洁 龟(jūn)裂 连翘(qiáo) 豁(huó)然开朗 D: 眼眶(kuāng) 幽悄(qiǎo) 载(zài)途 戛(jiǎ)然而止 |
4、 | 下列各项字音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轻灵 腐烂 汹涌xōng 丰润rùn B: 呢喃 红妆素裹 鲜妍yán 忧戚qī C: 黎明 娉婷 折腰zhé 滔滔tāo D: 飘逸 一代天娇 摇曳yè 冠冕guàn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信和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B: 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C: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努力去探求真理。 D: 一语点醒梦中人,听了他的话,我的心中豁然开朗 , 所有困惑和忧愁都烟消云散。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颁发 初衷 百手起家 B: 娴熟 潇酒 如梦初醒 C: 建树 仲裁 摧枯拉朽 D: 篡改 馈退 一丝不苟 |
7、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 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尴尬 威摄 广袤无垠B: 荒谬 孪生 迫不急待 C: 亵渎 真谛 恪尽职守 D: 愧作 褶皱 咫尺天涯 |
9、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赋闲(bīn) 吆喝(mé) 寻觅(mì) 坦荡如砥(dǐ) B: 秀颀(qí) 蹒跚(mān) 遒劲(jìn) 络绎不绝(yì) C: 遏制(è) 倦怠(dài) 雕镂(lòu) 长途跋涉(shè) D: 簇拥(zǔ) 鲜腴(yú) 隧道(suì) 重峦叠嶂(liàn)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我们学过的鲁迅的作品《风筝》《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B: 《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 C: 《五柳先生传》《马说》和《送东阳马生序》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宋濂。 D: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 |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⑴~⑵题。 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 1 )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2 )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①唐雎不辱使命( ) ②大王加惠( )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④长跪而谢之曰( )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与“以头抢地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 以君为长者 D: 徒以有先生也 ( 3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散文
梅子涵
①“散文”这个词第一次被我记住,从此在我心里端坐下来,一眼看得见,是六年级的时候。六年级了,要考中学了,王老师给我们讲作文。她念了一篇优秀作文,用她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念完以后,说:“这是一篇用散文方式写的作文。”
②她的湖南普通话里永远都是稳重,没有课堂上很容易出现的高音。她既不板着脸呵斥学生,也并不笑得精彩纷呈,她的确像一个日常的母亲。可是她说的这个“散文”,让我一阵明亮,竟然有了一股幼稚的兴奋:我什么时候也会这样写!人啊,有时的明亮真是要看偶然感觉,要看运气,大棍还要看那天上午或下午、晚上的天气、温度……谁知道还要看什么?也许大概,对我来说,正好说这个“散文”的是这个王老师,正好是她的不高不低的湖南普通话,又正好是要考中学了。
③后来我就考中学了。我在考场的座位上等候语文卷子。我看见了卷子上的作文题目:《记一个夏天的傍晚》。我脑子里的那个“散文”立即对我说,你可以用散文方式写的!的确是它对我说的。这是多么明亮的时刻!我竟然没有一点儿考试的紧张。我是要考一个很好的重点中学的!我每天都从它的校门口经过,无数次看着它的校门和围墙,朦胧地想着里面的情景。可是我现在却异常清晰和有步骤地写着纸上的夏天的傍晚。我写自己在夏天傍晚的路上慢慢走着,看见的这个和那个,辛勤、努力的下班工人,笑容满面的营业员,坐在家门口的小桌上做暑假作业的学生,开过来的公共汽车,开过去的无轨电车,它们接着和送着人们……都是普通的日常小景象,它们连接成了一个孩子眼里的祖国路上的美好。我这个普通的小孩考生,脑子清楚没有忽略题目中的限定:“傍晚”。于是,写走到文化宫门口,看见演出广告,晚上,这儿将举行一场歌唱伟大祖国的歌舞晚会,这时,我写:“路灯亮了,夜幕降临,我转身回家了”。在我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写在考卷上的时候,有人进来往教室里喷了香水,清新空气,我整个的心情都被喷得清香!
④我是第一个交卷走出教室的。我的感觉怎么会那么轻松。我看见王老师坐在走廊的那一头。她一个人坐着,一条长板凳,她靠着墙,手里抱着一个什么。
⑤我快快地走到她面前。她没有站起来,因为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小棉被。她问:“考得怎么样?”
⑥我说,王老师,我像散文一样写的。
⑦她让我说说。我就疙疙瘩瘩说了。小时候的我,说话总是疙疙瘩瘩,表达能力最多只能得三分,有的时候也可以得个两分。可是王老师听完我的疙疙瘩瘩后说:“你的作文会得高分。”她的湖南普通话仍旧是不高不低、不急不慢的稳重。然后,她打开怀里的小棉被,取出一根赤豆棒冰递给我:“吃吧,天热。”
⑧我的王老师,她买了一大包赤豆棒冰,全班每个同学一根,我吃的是第一根。我的全班同学,你们还记得住你们吃的那一根吗?那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一根!
⑨我考取了我要考的中学,后来我知道了我的语文考分,它很高。
⑩后来的后来,我学习写文学了。我的第一篇作品是散文诗,第二篇作品是散文,现在写的这一篇也是散文。我写了不少的散文和别的文学,我写的小说里也总有散文般的轻柔和弹奏,我做的很多文学演讲,人们也说是散文。可是王老师都没有读到和听见,因为我后来再没有见到她,我只见到过她的漂亮女儿和可爱儿子,我请他们帮我问候过她。很久很久以后,她的儿子打电话给我,说:“妈妈在我身边。”于是我就和王老师说了话,我说:“王老师,你还记得我吗?”王老师说:“如果看见你,我就记得了!”但是王老师可能也不记得那一节课上的“散文”了。灯光总是不太记得住它亮的时候。
⑪王老师如同散文般地活了九十四年。她给了我“散文”,给了我一个考上好中学的机会,其实也给了我后来的文学路。这样的“给”,如果你看不见,那么,就会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而看得见,那么就知道了它的确就是你的前因后果。散文为什么其实不容易写,小说你可以恣意编,因为散文更要看见!我们从小到大,每天的日常,毕竟更像散文,这一颗那一粒,要捡起来,仔细看,原来真是有不少的明亮。我肯定,我的全班同学,记得住那一节语文评上的“散文”的不会有几个,吃过的那一根赤豆棒冰也早就忘记。我都记得,所以我经常心里喷香。喷香多些,日子的散文味道也重。
(选自2018年3月28日《新民晚报》,有删减)
( 1 )文章结尾处说,写散文“更要看见”。作者写这篇“散文”时,他“看见”了与王老师有关的哪些事?你从中“看见”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她一个人坐着,一条长板凳,她靠着墙,手里抱着一个什么。
( 3 )可是王老师听完我的疙疙瘩瘩后说:“你的作文会得高分。”请你根据第③段中“我”对作文内容的叙述,分条列出王老师判断“会得高分”的依据。制造就是思考
吴晓波
①两把菜刀摆在你面前,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66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4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视之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断更新不锈钢锻造技术,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更是层出不穷。
④在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1/20,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差距更大。
⑤中国不乏匠人,但却缺乏新工匠。全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摊开来,家家都有一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查之根源,正是有新旧之别。
⑥云南白药由云南伤骨名医曲焕章发明于1902年,被视为止血神药。早年的云南白药,为粉末状,用小瓶封装,一姓单传,百年不变。
⑦也是从十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大开大合,先后从散剂开发出胶囊剂、创可贴等新品类,甚至还进入牙膏、洗发剂等快消品领域,成为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公司。
⑧所以,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让“上帝”先“死掉”再“复活”,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理由。
⑨我们在寻找的“匠人”,必须是一个“新工匠”。新工匠的第一个特质是有手艺人精神。他专注于产品本身,尊重制造的基本规律。产品是他的人格投射,是专业精神的一次物质性呈现。新工匠的第二个特质是现代性。即与当代有关,与当代的一切新技术、新思维、新生活方式有关。百年前的生活趣味一定与当代的生活趣味不同,与当代有关,才可能存在于当代。新工匠的第三个特质是颠覆能力。他必须与众不同,必须足够“奇葩”,能够在最普通的商品中重构审美,最极致的,他能够重新定义一个商品。
⑩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专著《匠人》一书中对匠人的解读是,“通过制造的物品去了解自身,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在他看来,“制造就是思考”。
( 1 )题目“制造就是思考”中,作者思考的是什么?题目:快乐自己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