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对(xiào) 狡黠(xiá) 阔绰(kò) 顶礼膜拜(mò)B: 挑衅(xìn) 谄媚(chǎn) 绮丽(qǐ) 奄奄一息(yǎn) C: 惭怍(zuò) 请帖(tiě) 脱臼(jiū) 难辞其咎(jiù) D: 濡湿(rú) 木讷(nè) 追溯(shù) 寻章摘句(zhāi)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B: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的一项是( ) A: 靡烂 蔚蓝 催泪弹 不骄不躁 欲盖弥彰 B: 轻蔑 珊瑚 拌马索 精雕细琢 铤而走险 C: 摩擦 招募 空城计 甘拜下风 蓬头垢面 D: 枢纽 憔悴 练习薄 悬崖峭壁 必而不宣 |
4、 | 下列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运圣火传递手金晶用她柔弱之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这—句子的主语是“奥运圣火”。B: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这一句子的主干是“人类权利”。 C: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这一句子是转折复句。 D: “因为青春是美妙的,所以,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这一句子是因果复句。 |
5、 | 我们通常所说的“韩孟诗派”中的孟是指( ) A: 孟郊 B: 孟浩然 C: 孟光 D: 孟云卿 |
6、 |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B: 《格列佛游记》中的“慧骃”身上被赋予了“人”的许多正面价值,如理性、公正、平和与诚实等,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C: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二十四孝图》。 D: 《童年》中的小茨冈乐观开朗,有一手染布的好技术.他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到雅科夫舅母坟地去,结果摔倒被砸死。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B: 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敢于强词夺理。 C: 近年来扬州的经济快速发展,市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D: 北京市连续发生两起耸人听闻的伤害医生案件,本来救死扶伤的医生竟然受伤甚至陨命。 |
8、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宋濂,明代文学家,所作《送东阳马生序》是他的名篇。篇名中的“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是一本书的“序言”。B: 课文《我的母亲》选自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的《胡适自传》。文章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母亲所给予的“做人的训练”的不尽感激。 C: 再塑生命的作者,是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生命奇迹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 D: 《马说》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文章借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 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 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 D: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那天,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品尝美味的食品,有的在球场快乐地打球,真是各得其所。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诱惑(yòu) 殉职(xùn) 藐小(mǎo) B: 瞬间(shùn) 热忱(shěn) 坍塌(tān) C: 凝成(níng) 狭隘(yì) 派遣(qiǎn) D: 痴想(chī) 屡次(lǚ) 鄙薄(bǐ)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1 )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2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清 林嗣环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C.款扉扣之D.今客鼓此( 2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 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 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 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 )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 5 )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 6 )【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你能想到吗?亿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和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一种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 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过去的4 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全球气温升高。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知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选自2002年第3期《大科技》,略有改动)
呼唤
①故乡对于我,已是一个朦胧的梦了。可是我总忘不了那雾气飘逸的竹林,缀着露珠的山茶,散发着红薯土香气的晒场,以及深山中叮当作响的悠悠的牛铃。而一辈子让我难以忘却的,当然是母亲低声的呼唤。
②清晨,启明星像一滴银露,滴落到后山的竹林里去了。淡蓝的炊烟,从黑得发潮的瓦间沁出来,渗入乳白色的晨雾之中。这时,我听见了母亲低声的呼唤:“猷宝,起来呀,起来放牛哇……”
③常常是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残留着一片即将融化的明月,我就起床放牛了。牛脖子上挂着的铜铃就叮当叮当地响着,那金属的撞击声清脆清脆的,在幽深的山谷里过滤,然后微醉般地散开。莽莽的青山睡意惺松,牛铃声此起彼伏,在清凉的晨曦里互相应和着。
④母亲总是踏着露珠、披着晨风,上山给我送早饭。常常是我还在迷迷糊糊地打盹,母亲便将煨热的红薯送到了我的手中。深山中该有多少牛铃在响呢?而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我常望着那片薄薄的残月痴痴地出神,是不是它在为母亲默默地指路呢?
⑤我小时候爱生病。每次病了,母亲便彻夜不眠,坐在床边守护着我。半夜里,我被母亲低声的呼唤唤醒了。母亲亲吻着我的额头,她常常是用亲吻来量孩儿的体温啊!母亲端着一碗滚烫滚烫的姜汤,轻轻地呼唤着我:“猷宝,猷宝,喝茶来!”我睡意正浓,嘟囔着,不愿喝。母亲便依了我,但仍将姜汤在火塘里煨着,静静地等候着我,等候着山中明月将残之时,再一次轻轻呼唤。
⑥母亲也有高声呼唤我的时候,也是在故乡的月明之夜。
⑦有一次,我跟着一个猎人去放牛。猎人姓柳,只有一条腿,他的另一条腿在打猎时丢在深山里了。但他仍然爱着深山,他总爱带着我往深山里钻。据说那一次我们在山中遇到了野兽,而且是老虎。猎人和牛是如何和老虎对峙的,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细节了,据说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从未见过老虎,所以也不知道害怕。但是回来以后,我就病了,发高烧。有人就说,猷宝的魂被山神爷捉走了,要赶快将魂招回来呀。于是母亲大哭起来,扎起松明子,就到山里去招我的魂。
⑧母亲一出门,便呼唤着我的小名哭喊起来:猷宝,回来呀,猷宝,回来呀,金色的火把像一颗闪耀着的星星,在山路上蜿蜒而去了,母亲的声音也渐渐地沁进了深山。在那静静的深山之夜,母亲的呼唤充满着不安、虔诚和希望,随着月色在山中流淌。那是一个母亲的灵魂在焦急地寻找着儿子的灵魂啊!
⑨也许是母亲的虔诚真的感动了山神吧,母亲为我喊魂以后,我的烧便渐渐地退了。母亲仍然不放心,仍然在夜里走进深山,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我还记得那样一个夜晚,门前的天井里一片月色。母亲的呼唤声渐渐地近了,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去迎接母亲。先是曲折的山路上闪出一团火光,随后出现了母亲踉跄着的身影。母亲的声音显然是嘶哑了啊,但仍然拖长了声调虔诚地呼唤着: “猷猷宝…… 回来呀……”于是我便哭喊着,奔了过去:“姆妈,我回来了哇……”
⑩当我又一次回到故乡时,已是人近中年了。我是和哥哥、弟弟一起回乡的,当我们又一次沉浸在故乡的月色中时,忠厚善良的母亲却早已离我们而去了。还是那青翠的竹林,还是那洁白的山茶,还是那清香四溢的桂花,还是那片永不会融化的明月。母亲的呼唤仿佛还在山谷中回响,可是,现在轮到我噙着泪,轻声地呼唤着母亲了。
⑪母亲再也不会回答了,回答我的,是故乡的明月与青山。我想,人生不就是一连串的呼唤与被呼唤吗?而故乡,则是这深情呼唤的回音壁。
⑫哦,永远的故乡!
⑬哦,永远的呼唤!
(选自《2009中国年度儿童文学》,漓江出版社,2010年2月版)
( 1 )文章主要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呼唤,分别是:天刚蒙蒙亮,母亲呼唤“我”起床放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母亲大哭起来,扎起松明子,就到山里去招我的魂。
( 5 )文末两段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文。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一人生际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激励与挫折,成功与失败,都能促人成长。请你根据亲身体验.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题目:我在 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