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 C: 胡传魁是京剧《沙家浜》中的反派人物,他是个土匪出身的草包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义气,这一点被刁德一利用,做了挡箭牌。 D: 《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长篇叙事诗。长诗叙述阿黑、阿诗玛兄妹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掠夺婚姻和争取自由幸福的动人故事。 |
2、 | 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大西北是很多人心中的向往:那里有最澄_____澈的苍穹,湛蓝的天空追逐着洁白的云朵,纯净得没有一丝污秽_____,美得静谧,灵透,让人不禁联想到“无边蓝锦俯山河,点点棉絮形如车”的意境;那里有最炙热的戈壁,黄沙漫漫,烈日灼灼,让你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_____赠。失意之时,不妨来一次大西北的旅行,让极致的美景抚慰我们的灵魂,沉静下来,消除懦_____弱,重塑信心,朝着更美好的自己靠近。 A: dēng huì guì xūB: chéng suì kuì xū C: chéng huì kuì nuò D: dēng suì guì nuò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杳无音信了。 B: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 , 连声诺诺。 |
4、 | 依据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藤野先生不讲究,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B: 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C: 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惊鸿”般地飞了回去!(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D: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风光景色) |
5、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作者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B: 《名人传》中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着力刻画贝多芬、米开朗琪罗、高尔基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 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D: 《海燕》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遏(è) 愧赧(nǎn) 不屑置辨 世外桃源 B: 莅(lì)临 埋(mán)怨 气冲斗牛 颠沛流离 C: 羁绊(bàn) 蛮横(hèng) 弹精竭虑 咄咄逼人 D: 拜谒(è) 斡(wó)旋 怪诞不经 郑重其事 |
7、 |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B: 同学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于自己正确踏实的学习态度。 C: 有些家长为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的电子设备。 D: 通过工人的不懈努力,使安阳地铁1号线主体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一。 |
8、 | 古典诗词都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下列各项只有______不能直接找到古诗词渊源。( ) A: 《满城尽带黄金甲》 B: 《众人划桨开大船》 C: 《在水一方》 D: 《一江春水向东流》 |
9、 | 同学们参观完展览后感触颇深,纷纷写下感言,其中修辞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故宫是一本书,那么这个展览就是书里的序言。从展览出来,走在故宫中,真正用脚步丈量,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紫禁城600年的魅力。 B: 从皇宫到博物馆,说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转变,但这其中有很多故事,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分不开。据说开放后,北京城可谓十室九空,无数市民涌向故宫,想瞧一瞧曾经望尘莫及的皇家禁地。 C: 明代时紫禁城什么样?现存的图像资料寥寥无几,这一次在西雁翅楼展厅看到的绘画图册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 D: 经历了几代文物工作者的抢救、修复和不断创新,已经600岁高龄的故宫仿佛实现了“逆生长”,不仅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更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
10、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 《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 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B: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 C: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该词走婉约一路。 D: “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 ( 2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干帆舞”所描述的画面。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欧阳修谪滁州 ( 2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B: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若役 C: 既老而衰且病/久已病矣 D: 而尝置酒一壶/而不知人之乐 ( 3 )翻译。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4 )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醉翁”: “六一居士”:( 5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
①它歪着脑袋,嘴巴向上翘成45度角——我看不出恐惧和紧张,它的表情就像在示威。可以肯定,这是一只雏鸟,因为它的神态太天真了,有种孩子式的任性。我初见到它时,它正扑腾着翅膀,累得气喘吁吁却收效甚微地停在大树底下。我不知道它是急于成长,趁父母不在就翻窗跳出家门,还是太过淘气,总在试飞练习中逃课才造成今天的危险局面。我弯腰捡起它,它用小翅膀用力拍打着我的手,并发出带着感叹号的抗议,非常反对。如同外婆威胁童年的我“大灰狼来了”以使我听话,我教育它说:“别动,有猫!”
②它的体形比麻雀大,羽色黑灰,我们宿舍为它的身份争论起来,有的说是喜鹊,有的说是乌鸦。我总结,说它是乌鸦的人肯定出于嫉妒。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意拥有救助小鸟的机会,只不过这次的幸运落在了我头上。我从感情上不希望它是乌鸦,也许这在鸟类看来是种族歧视的表现。面前摆着小米、菜叶和清水,可它不吃不喝,就在那儿歪着脖子生气,也不知道是生自己的气,还是生我的。我质问它:“凑合吃吧!难道想让我给你满处捉虫子不成?”它一翻白眼,还是不领情,干脆转过头不理我了。根据它的脾气和对食物的挑剔,我给它起名“小地主”。
③为了让小地主进食,我在洗干净的眼药瓶里装上牛奶,然后我拿着它,像一枚导弹一样向它挤射过来。小地主不知何物,大叫一声——它一张嘴,牛奶就灌进去了。我怕热量不够才放的牛奶,我想大象都能靠喝奶长大,何况你这么个小东西。书上说幼鸟在发育期食量惊人,母鸟辛苦奔波,才能勉强满足它们的胃口。如今,让我像个保姆似的代劳了。由于小地主不配合,吃饭的时候,我不得不找一个人专门掰开它的嘴,我往里填,它吃得满脸都是。它昂着半只眼睛已被糊住的小脸,气愤地盯着我。
④很快就搞清楚小地主的身份了,因为我们宿舍被它的同类包围了。高高低低的树杈上,站了数十只灰喜鹊,也许不仅它的父母来了,连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也来了。小地主一看家里来了人,马上趾高气扬,一声又一声地叫起来,也许是告我的状,反正听了它的一番陈述,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为了破除扣押人质的嫌疑,我打开纱窗,让小地主自由地站在窗台。显然窗台与树枝之间的距离超过小地主的飞行能力,它张开翅膀,呆了一会儿,又理智地收拢了。灰喜鹊家长们似乎不再怀疑我的清白,当我把小地主重新拿进房间,它们没有表示出什么激烈的举动。
(有删节)
( 1 )“我”为什么给捡来的鸟取名为“小地主”?《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在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①“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②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 3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①“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②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③“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 4 )比较本文划线句和链接材料,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上的异同点?【链接材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
写作: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目光;幸福原来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是亲近自然的经历……
题目:幸福原来
要求:1运用自己最深切的生活体验,从生活中取材,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出真情实感,处理好继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关系。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2)班级是个大家庭,班级里面有很多感人的小事,一想起来就有人热泪盈眶;班级里面还有许多平常琐事,一提起来就让你滔滔不绝;班级里面还有很多令人玩味的趣事,一忆起来就会忍俊不禁……
请结合你自己的经历,以 “班集体”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叙议结合。②不能直接以 ““班集体”为题目。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