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霹雳 热泪盈眶(kuāng) 不屑置辩 B: 慰藉(jí) 谴责 舍身求法(shě) 循序渐进 C: 岔开(chà) 拮据 拭目以待(shì) 重蹈覆辙 D: 附和(hé) 斓珊 哄堂大笑(hōng) 与日俱增 |
2、 | 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旁骛 真谛 猝然 黎民百姓B: 粲然 荫庇 诘责 迫不及待 C: 告罄 决别 锦幛 无与伦比 D: 伛偻 拮据 喑哑 引颈受戮 |
3、 |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尼摩船长常能运用科学知识带领大家脱离险境,如当鹦鹉螺号遭遇土著人围攻时,尼摩船长将电通到船的铁梯扶手,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 B: 在《朝花夕拾》中,父亲曾让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尽一切力量为父亲治病,所以在父亲临终时,他不停地呼唤父亲想让父亲的生命再延续一会儿。 C: “我是大火中的一点火星,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把‘一’和‘无数’融合在一起,为真理而斗争。”出自艾青《光的赞歌》。 D: 傅雷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意志消沉时,用克利斯朵夫的例子来启发他,希望他能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
4、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褪色 苍劲 驰骋 纷至沓来 B: 震撼 狩猎 虔诚 风云变换 C: 翩然 演绎 浮燥 人情世故 D: 辐射 瞭望 诬蔑 格物至知 |
5、 | 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B: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C: 这三种淳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D: 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吵讽。 |
6、 |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 安分守纪 寻欢作乐 死乞白赖 世故 捣毁 滑头 B: 肆无忌惮 造谣生事 文质彬彬 滑稽 摇曳 糟蹋 C: 鹞子翻身 生吞活剥 南腔北调 作揖 投掷 狼籍 D: 大声疾呼 喋喋不休 情郁于中 暴燥 轻蔑 污浊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 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浑欲不胜簪(简直) C: 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 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 |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仅少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B: 《水浒传》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如同为侠肝义胆,鲁智深侠义中透着率真,常以假见真;李逵则侠义中显出粗鲁,却粗中有细。 C: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以富有童话色彩的奇幻故事讽刺社会现实的小说。 D: 词到宋代达到艺术顶峰,和唐诗并称双绝,各极其美.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发,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9、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这是著名企业家甘布士的经验之谈。追寻他的成功经历会让人受益匪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错过良机。因此我们要像甘布士那样,不怕吃亏,善于把握机会。即使是万分之一得机会,我们也要为之去奋斗。 A: “任何”是代词,“万分之一”是数词。“受益匪浅”和“把握机会”都是动宾短语。B: “这是著名企业家甘布士的经验之谈。”中,“著名企业家”是主语。 C: “即使是万分之一得机会,我们也要为之去奋斗。”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 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错过”改为“错失”。 |
10、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裹紧 陪偿 厨师 鲜血淋淋 B: 坎肩 劈开 教训 无精打彩 C: 恐吓 沉静 惦记 意想天开 D: 魁梧 严厉 娇贵 无缘无故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此诗写作者在乘船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赴任洛阳(今属河南)的途中。 |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江阴三山①记 (元)朱德润② 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 十一月既望,余舟自无锡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滨渔村,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村墟相接,岸柳交映。既而舟转岸曲,前出板桥,即三山坞。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少时出三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旷,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州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桥而泊焉。 嗟夫!孕灵育秀,僻在荒陬③,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亦不过是。惜不得与友辈寻幽访胜而品题之,书以志。 【注】①江阴三山:即江阴秦望山、观山、白石山。后文中灵岩、惠山也为江南名山。②朱德润:元代学者,时任湖州太守。③陬:(zōu),角落。 若 吴 之 灵 岩 常 之 惠 山 亦 不 过 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 江阴去吴百八十里 去国怀乡B: 始见酒帘村市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 抵官塘桥而泊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常州之晋陵县界 属余作文以记之 (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既而舟转岸曲,前出板桥,即三山坞。 ( 4 )柳宗元感叹小石潭“寂寥无人”,借此抒发了________;本文作者觉得江阴诸山“寂寥无闻”,原因在________。 |
阅读《汤姆的午餐》一文,回答小题。
汤姆的午餐
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有一个班,学生顽劣异常。
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校长问她:“你知道你正在要求的是什么吗?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够管得住这个班的学生呢!”露茜注视着校长,坚定地说:“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第二天早上,露茜就站在了这个班的学生面前。她说:“淘气包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我知道,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
坐在最后一排的是一个又高又壮的男孩,同学们都叫他“大个子汤姆”。他听露茜老师说到这里,就低声对他的同桌说:“嘻嘻,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
露茜老师笑了笑,说:“不过,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列出了10条班规。然后,露茜老师就“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说:“如果谁违反了班规,他就应该脱掉衣服,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10木板!”早已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呼百应。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原因是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此事涉嫌“偷窃”,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于是,露茜老师就问他:“你知道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汤米眼含泪花,点了点头。
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他向露茜老师乞求说:“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是,请不要让我脱掉外套。”还没等露茜老师开口,汤姆就气势汹汹地命令道:“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没办法,小家伙开始动手解他身上穿的那件旧外套的扣子。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露茜老师看见他没有穿衬衫。更糟糕的是,她看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
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小个子汤米回答:“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我只有一件衬衫,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
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她实在不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否则,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去遵守那些班规。因此,她狠了狠心,扬起了手中的木板。
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问老师:“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替犯错者挨打?”露茜老师想了一想,说:“没有。”
汤姆说:“那好,我愿意替汤米接受惩罚。”说着,他脱掉了外衣,冲老师弯下腰来。
“你有没有搞错?他吃了你的午餐啊!”“嗯,我知道,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说。
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二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
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把脸埋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哭着哭着,她听到教室里一阵骚乱,抬起头,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
“你们都是好样的!”露茜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
(作者:李荷卿,有删改)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我在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⑬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⑭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似乎想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⑯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⑰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⑱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 3 )细读选文⑰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要求:①标题自拟。②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言之有理。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