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B: 不可久居 C: 凄神寒骨 D: 潭西南而望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式过马路”,无疑不是对中国人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的一种讽刺。B: 网络时代,我们即使亲近了键盘,而疏远了亲情。 C: 在雅安地震中,人民子弟兵谱写了一曲曲壮美动人的抗震救灾之歌。 D: 一个人找准了人生的起点,就等于降低了与成功的距离。 |
3、 |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闭暮 碗盏 气氛 一马当先 B: 拘束 稀罕 橄榄 顾明思义 C: 枸杞 惹仁 过瘾 兴高彩烈 D: 手帕 家醅 提醒 左邻右舍 |
4、 | 下列文段中加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或:有人 C: 为:指心理活动 D: 以:因为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这位建造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 在本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 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
6、 |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的,《智取生辰纲》就是选自这本小说。 C: 《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D: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表现出他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
7、 | 划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 ②我来收拾残局! B: ①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②他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十分鲜艳。 C: ①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②他话也没说,拿把铁锹径自出了家门。 D: “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②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尽管/尽职 剧场/一场战争 切身利益/切中要害 B: 盘踞/拮据 浸渍/啧啧称赞 苛捐杂税/南柯一梦 C: 提防/提拔 打结/张灯结彩 半身不遂/遂心如意 D: 害臊/水藻 绮丽/旖旎风光 六畜兴旺/蓄谋已久 |
9、 |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B: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C: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猪狗也不咬我了!” D: 可是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已经不稀罕了。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暑假期间,琴台音乐厅将推出多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 B: 荣获“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 C: 作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人们对此评头论足 , 大加赞赏。 D: 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面两首诗都借“虫”来表情达意,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不同的情感。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①每期会赋役 ②事决乃退(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3 )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
轻蔑的一瞥
[德]库尔特·库什贝格
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
“我是克尔齐警长。刚才有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我。”
“或许你弄错了吧,”警察局长要他考虑一下,“几乎每个碰上警察的人都感到心虚,不敢正视。这看起来就像轻蔑。”
“不,”克尔齐警长说,“不是这么回事。他轻蔑地打量我,从制服、帽子一直到皮靴。”
“你为什么没有把他抓起来?”
“当时我愣住了。在我想到这是侮辱的时候,那人已经不见了。”
“你还认得出他来吗?”
“肯定能,他蓄的是红胡子。”
“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相当难受。”
“坚持一下,我叫人来换班。”
警察局长打出了一系列电话。他派出一辆救护车到克尔齐警长那个区去,同时命令手下的警察把所有蓄红胡子的公民抓起来。(A)配备有无线电话器的巡警队接到命令的时候,正在值勤。有两个人正在试验哪一辆车跑得快,另外两个人在酒馆里庆贺店主的生日,还有三个人帮着一个同事搬家,其余的人在街上买东西。但一听到事情的经过,他们就急忙驱车直奔市中心区。他们封锁了一条又一条街道,逐户搜查。他们跑进商店、饭馆、住宅……凡找到一个蓄红胡子的人,就把他拖走。围捕刚开始了几小时,虏获就已经很可观了:五十八个蓄红胡子的人给带到警察总局来了。克尔齐警长,由两名护理人员搀扶着,挨个审视这批嫌疑犯,但他却没有指认出作案人。警察局长把这归因于克尔齐警长的健康状况,命令警察们拘留并审讯这批嫌疑犯。他说:“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但审讯毫无收获。警察们要搜捕的那个人早已回到了他的寓所,警察按他的门铃的时候,他没有听见,因为他正往浴缸里放水。洗澡水准备好了之后,他倒是听见门铃声了,但那是邮递员送来了一份电报。消息是可喜的,有人给他在国外准备了一个好职位。不过,条件是:他得立即启程。
“好,”这人说,“好,现在要做两件事。第一,胡子要剃掉,因为我讨厌它了;第二,要弄到一份护照,因为我没有。”
(B)他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重又穿好衣服。办完后,他到警察总局去,因为他知道只有在那里才能在很短时间内领到一份护照。说到这里,得补充一点:这个人事实上是轻蔑地瞧过克尔齐警长的,原因是克尔齐警长的样子极像他的表兄艾贡。对那个不中用而且欠着他钱的表兄艾贡,这人一向是非常轻视的,这种感情在他见到克尔齐警长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在目光中了。申请护照的事并不如这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身边带有一些证明文件,也出示了电报,但都无济于事。他申请出国的计划,匆促得没有分寸,吓坏了经管护照的警官。
“一份护照是一份重要文件,”警官解释说,“办这么一份重要文件是需要时间的。”
这人点点头。“按规章制度可能是这样,但每种规章制度都有例外。”
“这种情况我决定不了,”警官说,“只有警察局长才能决定。”
像一些独裁者一样,警察局长也爱摆出社交场上老手的样子。他听取了报告后就把那警官打发走了,然后请客人就座。但客人要勉强装出笑脸却不容易,因为这位警察局长的模样长得像他同样厌恶的堂弟阿突尔。但是,客人脸上掌管微笑机能的肌肉却尽忠职守——这可是关系到护照的大事啊。
“小官儿们胆小,”警察局长说,“他们总是避免作出任何决定。您马上而且在这儿就可以领到护照。您到伊斯坦布尔工作,是我们城市的骄傲。我祝贺您。”
)警察局长在护照上盖了个印,签上了名。他大大方方地把护照递给客人,好像那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什么小本儿。
警察局长站起身来,把手伸向那人:“我祝您一路平安。”
他把客人送到门口,向他亲切地挥手致意,然后走进审讯拘留嫌疑犯的房间里。为了缩短自己受折磨的时间,那些可怜人已经承认一些违法行为,但就没有承认克尔齐警长指控的那一条罪行。
“继续审讯!”警察局长命令道。
( 1 )阅读小说要关注故事情节。请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开端:________
发展: 警察局长命令手下全城搜捕蓄着红胡子的人。
高潮:________
结局:警察局长命令手下继续审讯无辜者。
( 2 )阅读小说要重视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语句的内涵。请结合语境,品析文中(12)段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 3 )运用“闲笔”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结合下面知识卡片中的相关知识,对文中(A)(B)两处划横线的“闲笔”,请任意选择其中一处加以简析。
我选________句,________
( 4 )本文以“轻蔑的一瞥”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说说你的理解。不要沦为“谣言传染病”的宿主
车斌
①2月4日,意大利卫生部宣布与社交媒体推特公司达成协议,合作遏制社交平台上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假新闻,以避免假新闻在公众中造成恐慌。根据协议,推特平台搜索中将突出展示意大利卫生部的官方网站链接。意大利卫生部长罗伯托•斯佩兰扎明确表示,必须对信息传播进行正确管理并打击假新闻。
②荷兰传播学者克罗斯提出了这样一个“谣言公式”:谣言的流通量=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这个公式足以提醒人们,有关重大公共事件的谣言更易传播。在人人都是信息源,信息以网络扁平化方式极速、大范围传播的社交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危害性和破坏力更是不言而喻。
③近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假新闻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引起全球关注。有鼓动用吹风机长时间吹脸和手、喝漂白水消毒这些对健康有害无益的“伪科学”,也有造谣冠状病毒“是人为策划的”“是一种生物恐怖袭击”“来源于生物实验室泄漏”等居心叵测的“阴谋论”。虽然国外一些权威媒体和专家学者纷纷发声辟谣,但关于疫情的虚假信息在国外社交媒体上的指数级转发和扩散,就像极具复制能力的病毒一样,迫切需要以与之相匹配的行动来应对。
④病毒直接侵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而与之相关的谣言或虚假信息则容易导致非理性行为,损害人类为捍卫生命健康付出的努力。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传染性危害管理司司长茜尔维•布里安德2月4日在记者会上呼吁,在防控疫情的同时,防控与疫情相关的“谣言传染病”也十分关键。
⑤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此前感谢社交媒体平台为消除有关“2019新型冠状病毒”谣言、引导用户找到可靠信息做出的努力,并呼吁所有科技公司加大努力,助力全世界战胜疫情;马来西亚卫生部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事实,逐条澄清谣言;韩国总统文在寅警告制造假新闻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新加坡一家新闻网站散布的谣言被政府勒令删除……全球不少国际组织、国家、相关企业已经行动起来。阻断“谣言传染病”的力度越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遇到的阻力就越小,世界就越接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曙光。
⑥知者不惑。美国知名科普作家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中告诉人们病毒本就是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深刻影响了生物的演化和人类的文明,“科学家在生命之树上所能触及的地方,都有病毒传递基因的痕迹”。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当下,人们尤需要科学的思维,用理智去思考,用勇敢去抗争。尤其要警惕的是,不要因无知或私利,卷入乌合之众的狂欢,沦为“谣言传染病”的宿主。
《人民日报》(2020年02月07日16 版)
( 1 )下列对“防控与疫情相关的‘谣言传染病’也十分关键”这个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的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