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B: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 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 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
2、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避免清明祭扫不出现交通拥堵,政府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B: 每当站在祖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感慨。 C: 家喻户晓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D: 目前,汉语在国外迅速升温,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表现。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以身试法的犯罪分子终究逃不过法律的仲裁。 B: 作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革命家,毛泽东在政治、战略、军事、理论、外交等方面,均有独创的理论与实践。准确理解毛泽东,需要全面把握他在各个方面的建树。 C: 秃鹤挺着瘦巴巴的胸脯,有节奏地迈着长腿,直朝人群走来。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顶帽子:雪白的一顶帽子,这样的白,在夏天就显得很稀罕,格外的显眼,使秃鹤显得鹤立鸡群。 D: 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
4、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指代平民)B: 会天大雨 会(集会) C: 度已失期 度(估计、揣测) D: 宜多应者 宜(应当) |
5、 | 下面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是寡人之过也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C: 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D: 虽欲言 , 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6、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①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两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②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④这是为什么? A: ④②①③B: ③④②①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②③ |
7、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睛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________。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①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②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③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④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 ⑤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A: ⑤③①②④ B: ③①⑤②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⑤②④③① |
8、 |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兴儒学,问津书院贯古今;________ 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原名孔庙,因孔子周游列国,路过此地问津而得名。朱熹、李贽等曾到此讲学,一时儒学大兴,人才辈出。2010年,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大规模修缮,力图恢复历史原貌,弘扬儒家文化。自2004年开始我国又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如今已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三百多家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成为各国人民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学院的设立增进了各国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A: 育人才,儒家文化传海外B: 促交流,孔子学院遍四海 C: 设学院,传播文化促交流 D: 建平台,儒学享誉国内外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喑(yīn)哑 破绽(zhàn) 断壁残垣(yuán) 不屑(xuè)置辩B: 惬(qiè)意 分泌(mì) 戛(gá)然而止 屏(bǐng)气凝神 C: 戳(chō)破 蓬蒿(hāo) 脍(kuài)炙人口 恃(shì)才放旷 D: 蓑(suō)衣 迸(bèng)射 苦心孤诣(yì) 万恶不赦(shè) |
10、 | 下面全是中性词的一项是( ) A: 固执 冷酷 摧残 吹捧 B: 名声 立场 精神 赞成 C: 成功 冷静 勇敢 乐观 D: 队伍 事情 厌恶 光明 |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③主人日再食 食: ④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⑤右备容臭 臭: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3 )填空: 【甲】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 论据;【乙】文中作者外出求学的艰难经历,能证明【甲】文中的 的观点。( 4 )两文都写到个人修炼,历数种种磨难,但目的有所不同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甲】文中的“是人”: 【乙】文中的“余”: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
①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大家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②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③两个姑娘都给自己买了新帽子,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沿帽,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但是,临行前,父亲有个新想法,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他说,要是母亲愿意的话,她还可以使用那根钓竿;真的,他说过,钓竿实际上是给她买的,不过母亲说,她宁愿看着父亲钓鱼,她自己却不想钓。
⑤这样,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准备了一些便餐,就要出发了。
⑥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⑦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说他能够整天埋头干活,而且,真的,他还说,本来,他想过个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⑧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晚饭上,却帮不上佣人一点忙。
⑨因此,大家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晚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母亲会着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
⑪我们到家已经很晚,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
⑫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⑬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⑭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文 有删改)
五月时光书
刘梅花
五月三日
段爷拎着小桶站在三单元门口,手搭凉棚朝着院子里巡逻了一圈。像大王巡视自己的地盘一样,他的目光里有些辽远的自信。他的小桶里无非是些纸屑塑料袋之类的垃圾,但他拎着小桶的时候,像拎着一桶宝贝,小心翼翼的。世间的每一份职业,倘若热爱,便是平起平坐的尊荣。
大门口,有卖腌菜的。卖蜂窝煤的也跟进来,车停一边,粗声吆喝。一个女子手里拎着蔬菜,慢慢走着。后面跟着个小小的孩童,刚会走路,却口齿不清地努力跟妈妈聊天。
一声吆喝,才是光阴。腌菜和蜂窝煤,才是光阴。只念着这旧衣粗盐俗常日子的好。
五月五日
市一中的校园里大概是紫槐吧,丁香也有,纷纷散发香气。还有几竿竹子,有绿叶,也有黄叶,长得散淡而葳蕤。有人远远地吆喝着打招呼,云遮月的嗓子,天色晚,看不清面容。
看见孩子们,那么蓬勃,突然就想,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我给他们念了一篇最短的文章:题目是《蛇》,正文只有三个字:太长了。他们惊讶哄笑。这是法国作家朱尔·勒纳尔在《动物私密语》里的一篇短文,我喜欢。
五月八日
窗外又在下雨,笨拙的雨点打在水泥地上,一声比一声沉闷。屋里光线昏暗,有一种幽深的气氛,不喜欢。我最喜欢天气晴朗朗的,天是天,太阳是太阳,风是风,一切都那么分明清爽。可今年冷,总是这样隐晦不明的天气,毛擦擦的,教人心里郁悒。小贩在院子里吆喝:新鲜的萝卜哎——新鲜的葱哎——
记起小时候去舅舅家,一道斜坡底下,是很大的菜园子。下了雨,路上泥泞不堪。姑舅们倚在门框上一声声喊,梅娃子,去不去拔萝卜?去不去掐葱?我从炕垴里出溜一声蹿下来,几个人一哄而出,在斜坡上奔跑。泥地里跑不利索,我跑远了,鞋子还在路上陷进淤泥里去。姑舅哥好脾气,跟在后头拔起鞋子,小脸儿挣巴得紫红。他举着两枚鞋子跑下来,像举着两枚小小的徽帜。
菜园子大,白菜葱秧芫荽都长得茂盛之极。萝卜起了垄,姑舅哥抠开泥,瞅瞅萝卜粗不粗。若是拔了太细的,舅母要责骂。反正,最粗的那一根,肯定是我的。萝卜缨子拧下来,剁碎了喂鸡。白嫩的萝卜从水盆里捞出来,竖着切几刀,撒一撮青盐,一牙一牙吃,那滋味,真是清爽。
五月十日
路边卖草莓的女人,红包巾,红面颊,眼角两束粗粝的皱纹。一粒粒的草莓都摘去绿蒂,像鲜艳欲滴的水珠,堆在一个小箩筐里。我又开始怀古,觉得她该是汉朝的女人,瓦楞上落了一片月光,她的粗布裙裾拖在青石板的地上,弯腰捣练旧衣——她的皱纹一路结晶而来,穿越千年的时光,析出在路边的草莓摊子上,沟壑纵横。
我喜欢带着绿蒂的,新鲜的像刚从叶子上摘下的。敞开的塑料袋,她把几粒草莓丢进去,又拿出来——反复计较几克的分量,最后下定决心说:“高高儿的一斤”。那一刻,愈发觉得她是苍老的,连草莓也是苍老的,连光阴也是苍老的,她的心,更加苍老。这咸咸淡淡的苍凉人生。
午间,去邮局,喝一碗酸奶,街头乱逛。一块红布,几十件零碎东西,铺在街边。卖古玩的是位老人,并不憨厚,反而有些小小的狡黠。那种狡黠,像柿饼上渗出来的白霜,历经沧桑,却也一眼可见。不过,摊子上的东西看上去总是古意盎然。不管真假,一件件都是古朴的,刻意流淌着从前的味道,留有时光的斑驳痕迹。佛像,玉器,串珠,像章,瓷器,零碎的小玩意儿,每一件,似乎都是曾经的狂欢过后,留下的一地颓废。大的小的,老人总能说出些玄乎的道道来,那些旧东西,仿佛是在光阴里流浪了很久,被他收养。光阴如水,这些真的假的旧物件,就如同水底的石头,吸附在水里一直生长到如今,摊开在阳光下。
这些,都是最为民间的味道。
深夜,灯光如纱,静心读友人的文字。有一点闲愁,有一点牵绊,优雅如蕾。夜静,文美,新茗,颇有意趣。友人吹陶笛,音律也十分幽柔,有一种庄子的逍遥禅意,教人忍不住喜欢。仔细想来,能够滋养心灵的,正是这些看上去无用的东西,正是这些美而孤意的情怀。
光阴种种好,只这情怀,又是最好。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 1 )文末作者说“光阴种种好”,作者主要描述了五月里哪些好光阴?请简要概括。敞开的塑料袋,她把几粒草莓丢进去,又拿出来——反复计较几克的分量,最后下定决心说:“高高儿的一斤”。
( 3 )作者在五月八日的时光书里说自己不喜欢下雨,可为何偏偏还要用大量的笔墨去回忆下雨的场景?成长路上,我们不断迎接挑战,努力完成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也许其中就有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