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青年人的读书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提高”改为“增强”。) B: 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删掉“在……上”。) C: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在“PM2.5”,后加上“的空调”。) D: 雄安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删掉“因为”。) |
2、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痛失决赛的资格,她哭得声色俱厉。B: 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口袋里。 C: 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 , 受到群众好评。 D: 父亲每年必从新加坡回到母校,和同学们共享天伦之乐。 |
3、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蘸水(zhàn) 锱铢之力(zhū) 名讳(huì) 呱呱坠地(ɡū) B: 掂量(diān) 契诃夫(hē) 丁酉(yǒu) 咬文嚼字(jiáo) C: 伤疤(bā) 吹毛求疵(cī) 绽裂(zhàn) 海市蜃楼(shèn) D: 腻歪(nì) 滑稽可笑(jī) 颓唐(tuí) 蓬蒿荆棘(jīn) |
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盛其烦 窥伺 禁锢 烘托 B: 妇嬬皆知 蓑笠 引吭 奢侈 C: 正经危坐 响晴 伶俐 局促 D: 呼朋引伴 冥顽 皎洁 岑寂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野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 , 真是心旷神怡。 B: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 C: 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D: 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
6、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 ; 。 。 ;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⑤③④②⑥①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①④③②⑥⑤ |
7、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B: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皇帝的新装》。 C: 《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 D: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法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作品,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少年时的一次经历,揭示了丰富的生活哲理。 |
8、 |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
9、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的词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 ①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_______罢了。 ②我们瞧不起那起下流俗物,穿着绫罗,谈吐高雅,而且_______着公爵头衔,却取笑一个才德胜过他们的人。 ③我只想,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_______于天地之间吗? ④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_______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 精神的人间乐曲。 A: ①茫远 ②顶 ③充塞 ④噪音B: ①茫远 ②戴 ③充斥 ④噪音 C: ①渺茫 ②顶 ③充满 ④噪声 D: ①渺茫 ②戴 ③满溢 ④噪声 |
10、 |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涕:鼻涕 C: 生:使……活下去 D: 病:困苦不堪 |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题齐安城楼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马说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C: 骈死于槽枥之间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 其真不知马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 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 不蔓不枝(《爱莲说》)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 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 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
人生课本
张丽钧
我曾走进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堂,听他讲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他带领孩子们读那一株长在燕园的古藤,读那一株在送走了严冬之后正报恩般地将满枝的花朵捧给人间却不期然被腰斩的古藤。
季老的心,在那株无辜的古藤前悲哭哀号:“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
齐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我身边有个漂亮的女生忍不住笑了一下。我知道她在笑什么。
她一定是在笑那个自称“没出息”的作者,笑他如此胆怯,竟要闭着眼、数着数在一条死藤下通过。“哼,若是换了我,我会睁大眼睛哼着小曲儿通过的!”漂亮女生或许会在心里这样说。
我忍不住也在心里与这个漂亮女生对话:“孩子,你怎样理解‘没出息’这个词呢?你真的以为那个‘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的人没出息吗?那么,谁是真正有出息的人呢?举刀砍藤的人就有出息吗?无视藤萝半开的花朵猝然失去春天的人就有出息吗?你今天在文中遇到的这个人,是个以为万物有心的人,是个愿意将心比心的人,他把自己的一颗心慷慨地付给了春天的万朵花开,嘱咐它们将自己的心思阐释出不同的芬芳与色彩。他有一些美妙心思,就挂在古藤半开的花朵上,当古藤惨遭杀害,他的心,当真就会疼痛流血啊……”
如果一个深切地与大地万物互相拥有着的人被称作“没出息”,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成为这“没出息”的信徒呢?还有,孩子,你以为你能哼着歌在死藤下通过就叫“勇敢”吗?你可知道,值得推崇的“勇敢”,原应是老子所说的那种“勇于不敢”啊!勇于敢,是低难度的;勇于不敢,才是高难度的。心存敬畏,方能勇于不敢;勇于不敢,方能神勇无敌啊!
你又在和大家齐读了:“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孩子,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我曾走进高一的语文课堂,听老师讲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那则著名的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毒气室,焚尸炉,成堆的头发,婴儿的鞋子。400万个生命……“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令人发指的暴行,让朗读课文的男生声音颤抖。
终于,她出现在了罗森塔尔的笔下。罗森塔尔写道:“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老师用PPT展示了她的照片,她那不合时宜的美丽与微笑穿越时空,击中了这间教室里的每一个人。
“她为什么会微笑呢?在这样的时刻,她为什么还会怀有‘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呢?她那‘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老师抛出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一个女生说:“我觉得她很像刘和珍,坦然面对死亡,丝毫也不惧怕。她的微笑是勇敢的微笑。”
一个男生说:“她一定是看到了曙光!她坚信,法西斯的暴行不可能太持久,人民终会取得胜利。她的微笑是自信的微笑。”
……
老师说:“孩子们,对于那一抹微笑的真实内涵,也许你们猜对了,也许你们没有猜对。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关注这一抹微笑、解读这一抹微笑,这个过程多么珍贵啊!你要用自己的心,去贴近那个姑娘的心,感觉到它真实的跳动。当你萌生出了为这一抹微笑写一首小诗的冲动时,那么我想,那个姑娘是欣慰的,罗森塔尔是欣慰的,你的祖国是欣慰的,你的老师是欣慰的……”
(选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
( 1 )本文以“微笑”为线索叙述了两种笑,作者对这两种笑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表格。两种“笑” | 作者对“笑”的态度 |
课堂上女生的笑 | ________ |
文中姑娘的微笑 | ________ |
时光里的樱桃树
①人是怀旧的,每当夜深人静心底就会涌起对老家院子里樱桃树的怀念。在当年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我的樱桃树,但是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浓烈的绝响。
②樱桃好吃树难栽,但这难不倒和土地打交道的母亲。新院刚落成,母亲欢天喜地去集市购买了棵樱桃树,把它种在小院里。父亲说,很难栽活的,可母亲喜滋滋的说,咱家人气旺,人旺树旺,能栽活的。还真让母亲说中了,当年樱桃树发出了旁枝,郁郁葱葱,枝叶茂盛,次年的春天开花结果。樱桃成了我的念想,年年盼着结出甜美的果实。
③一到春天,伴着春鸟儿的欢叫声,樱桃树一夜之间披缀出无数的小绿芽,含情脉脉。在一片春光中变成一树灿烂缤纷的樱花,簇拥着铺满枝丫,素雅,粉嫩,以热闹姿态,在樱桃树上,跳跃、摇曳,花香满院。微风一吹,樱花随风飘舞,如雪纷,如蝶舞,整个院落成了樱花的世界。樱桃花儿谢后,长出了樱桃,一抓儿一抓儿的,像珍珠玛瑙,好看极了。在阳光下或春雨中,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慢慢地由小变大,由青变黄,最后成了诱人的红色,樱桃熟了。樱桃一熟,引来各色鸟儿聚集在树上,啄食甘甜的果实,叫着悦耳的歌声,不几天地上会积一层连皮带肉的核,与核一起存在的,是一泡泡或白或灰酸臭的鸟粪。樱桃在绿叶中闪动着红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在绿叶间忽隐忽现,勾着我的眼睛和馋虫。
④清贫岁月里,樱桃难觅,母亲用小盅盛得三四,作为招待上宾的美味。而我最渴望的,是可以吃到樱桃,用弹弓去打我没见过的鸟。每天放学,偷偷地溜到樱桃树下凝望。只要母亲不在,站在凳子上偷摘红透的樱桃吃。村里的孩子们成天围着我家打转转,情景像过节一样。母亲摘些红透的樱桃,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见孩子们招呼尝几颗红樱桃。说是乡里乡亲都是一个庄的人,吃几颗樱桃不算啥,大家都来尝尝,明年又是好收成。一棵樱桃树,繁衍成数棵,为街坊邻里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参加工作,从那时起,我的工作常年流动,而且行走的脚步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回乡探亲,与母亲聊起当年亲手栽下的樱桃树。她说,樱桃红了时,就格外想念在外工作的我。远隔千里之外的我,理解母亲对我的思念之情,也想象着樱桃成熟时的情景。
⑤现在,樱桃树已长成比老屋还高出许多的大树,树丫斜伸到天井中间,将整个树冠撑得像一把巨伞,绿绿茵菌遮住老屋的半个四合院。每年照样开出一树樱花,结满一树的樱桃,让人垂涎欲滴。夏日,无数鲜亮光洁的绿叶组成一道散暑消凉的屏障,庭院变成纳凉的胜地。秋日,樱桃树散尽最后一片枯叶,还一片碧蓝的秋空。冬日,樱桃树变成玉树琼枝,装扮得银装素裹。相比于夏、秋、冬季,我更渴望春天的到来,樱桃树开花时,满院子的芳香,飘落的樱花也是一道风景。倒不是我特别地爱恋樱花,而是樱花过后,满树挂满的樱桃。
⑥樱桃树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如今,再到乡间去走一走,大棚栽培出来的樱桃可以经常买来尝。而我,根扎在故土之外,枝干、叶子伸向了远方。经历了一冬考验的植物们,在春雷乍动的惊蛰之后,不管怎样的春暖春寒,开花、发芽,无一不是在展示崭新的自己,就像老家院子中的那棵经历了一番沧桑的樱桃树,依旧在春风中微笑,真想回去看看母亲栽种的那棵樱桃树。
(选自《新青年》2018年09期)
( 1 )文章以“时光里的樱桃树”为题,有什么作用?①在当年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我的樱桃树,但是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浓烈的绝响。
②樱桃在绿叶中闪动着红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 在绿叶间忽隐忽现 , 匀着我的眼睛和馋虫。
( 3 )简要分析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请以“战胜自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