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乌鲁木齐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把下面句子组成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

①明代万历年间,陶瓷大师吴十九创制了一款“卵幕杯”,“薄如鹅卵之幕,莹白可爱”。

②这种脆弱又坚韧的美,靠的是利胚师傅的功夫。

③景德镇的薄胎瓷源于宋代影青瓷,那时这种瓷器就有“滋润透影,薄轻灵巧”之说。

④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出的器型还是厚墩做的,碗口、碗腰、碗底处留有少许蓄泥,利胚师博的工作则是尽可能地削薄胚体,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100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下不到20克。

⑤说的就是吴大师能将茶杯的厚度,利薄到犹如鹏蛋壳里面的那层卵衣。


A: ①⑤③②④
B: ③①⑤②④
C: ①②①⑤③
D: ③②④①⑤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33页《读一读写一写》中,“权威”应为“劝慰”。
B: 考生如拿到印刷不完整,有破损污染的答题卡,应立即找监考老师更换。
C: 你在哪里呀,孩子?
D: 在本次期中测试中初二(5)班有五、六名学生不及格。
3、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鸟巢 撩亮 莅临人间
B: 襄上 发髻 咄咄逼人
C: 屋檐 琅润 呼朋引伴
D: 水藻 两鬓 花枝招展
4、

对偶讲究两个短语或句子的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在班会上,老师请同学用对偶的形式,表扬生活委员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乐于奉献,一位同学的上半句是“对工作可谓尽心尽力”,下面最适合与这句形成对偶的是 ( )

A: 为集体服务全心全意
B: 助他人更是全心全意
C: 以助人为乐任劳任怨
D: 为集体真是任劳任怨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枯躁 漩涡 销声匿迹 振耳欲聋
B: 雾霭 晦暗 目眩神迷 名副其实
C: 曈仁 震憾 接踵而至 纷至沓来
D: 擦拭 演译 安营扎寨 人情世故
6、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恻隐 桑梓 翻来复去 再接再厉
B: 浮躁 雾霭 销声匿迹 正襟危坐
C: 藻饰 萧索 寻规蹈矩 随机应变
D: 滞留 荒谬 暗然失色 阿谀奉承
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活中处处着美的细节,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常用一种美好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一颗的心去感悟生活,即使有所怨、有所忧,也都能化解。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生活一直很美。

A: 培育 细致 收藏
B: 孕育 细腻 收藏
C: 孕育 细致 搜索
D: 培育 细腻 搜索
8、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 窠巢 撩亮 朗润
B: 慈善 淅沥 静谧 翻来复去
C: 侍弄 捶打 绿茵茵 喜出往外
D: 烂漫 诀别 瘫痪 憔悴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港版国安法”将为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石。
B: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
C: 看着他那极其夸张的滑稽表演,观众们都忍俊不禁地哄堂大笑起来。
D: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习艺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方能成为名家大师。
10、

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盘缠 跺脚 捶背 返老还童
B: 蚂蟥 俳徊 挠痒 睡眼惺忪
C: 祠堂 赌咒 干脆 怡然自得
D: 愧疚 手腕 弄潮 手舞足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秋。
C: 《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 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2 )这两首古诗词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罴说

柳宗元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不善内而情外者,未有不为黑之食也。

(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

【注】①罴(pí):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古称罴。是陆地上体形第二大的食肉动物。②貙(chū):古书中对云豹的称呼。③寂寂:悄悄地。④罂(yīng):瓦罐。⑤捽(zuò)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得四分五裂。

( 1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罴之状,被发立________

其至,发火而射之________

③为鹿鸣以其类________

④闻其鹿也,而至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②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 4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古往今来,疫病一直与人类如影相随。《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称:“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周礼·天官冢宰》载:“四时皆有疠疾”。然而,无论疫情如何肆虐,中华民族以愈挫愈勇的坚韧、博大深邃的智慧,不断完善的抗疫举措,抵御住了一次又一次严重的灾疫侵袭。

②疫情关乎百姓安危,影响国家税赋收入,因此,历代在立法时都将疫情奏报列为国之大事,要求地方官据实上报,各地驿站不得拒绝和延误。唐令规定,呈报疫情的官文书须遵循“小事五日程,中事十日程,大事二十日程”的期限,延误者处罚。《大明律·吏律·公式》“事应奏不奏”条规定:“若军务、钱粮、选法、制度、刑名、死罪、灾异及事应奏而不奏者,杖八十。”法律同时要求地方官详细勘验疫情致损情况,杜绝瞒报漏报,以确保朝廷准确掌握受灾情况。

③在法律的严格要求和朝廷的三令五申下,地方官一般都能积极抗疫,实施开仓济民、差医治疗、建立义冢、收养遗孤等一系列措施。在抗疫过程中,各地的士绅乡贤也尽力给予协助。士绅乡贤在购置治疫药材、施粥接济百姓、收埋尸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官府抗疫与民间自救密切配合,才最大限度减少了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受疫情影响的社会秩序也得以尽快恢复。

④经过长时间的抗争和对疫情的深入了解,历代也注意通过制度建设,加强疫情预防,形成一整套防治结合、多措并举的疫情治理方式。比如北宋仁宗皇帝委任专官,集合名医,对历代流传下来的医药书籍进行集中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医书都得到认真校勘并颁行全国。明清时期,皇帝非常重视发挥仓储在抗灾防疫中的作用,各府州县遵照朝廷政令广设预备仓、常平仓,储藏粮米,遇年荒赈贷百姓,逢灾疫救济民生。鉴于罪囚久系狱中,在酷暑时节容易感染疫病,明清改革司法审判制度,实行热审之制,避免狱中疫情肆虐。每年孟夏,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官审录罪囚,徒、流以下,减等发落。

⑤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丰富的智慧、坚强的意志,一次次战胜了疫情。今天,相信我们能够再一次经受住锤炼和考验,取得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

(摘编自张晋藩 王斌通《古代抗疫举措中彰显的民族智慧》)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引用《黄帝内经》《周礼》中的话,强调民族智慧在抗疫中的重要性。
B: 为了确保准确掌握受灾情况,朝廷制订了法令,杜绝地方官瞒报漏报的行为。
C: 在酷暑时节容易感染疫病,明清时期实行热审的制度,避免了狱中疫情肆虐。
D: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使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逻辑严密。
( 2 )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古代抗疫举措彰显民族智慧”?请简要概括。
( 3 )文中第④段举三个例子论述观点,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不拒“每一件小事”

袁媛

①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并指出,“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

②砥砺奋斗,就是既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概,也要有不拒“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项职责”的务实。

③奋斗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奋斗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奋斗既脱不开“诗与远方”的憧憬,更离不了“琐碎小事”的践行。袁隆平花了十几年工夫坚持选种、下地、观察,看似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具体的“小事”,让他积累了知识与灵感,获得了杂交水稻事业的巨大成功。正所谓“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能更远”。积小事成大事,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俯拾皆是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道理很简单,但要做到知行合一,不拒“细末”,善抓“小事”,实现宏伟目标,则并非易事。青年人充满热情、富有理想、血气方刚、活力十足,当然应该勇于“立大志”“做大事”,但是,“做大事”并不抵触“做实事”“做小事”。恰恰相反,实现宏伟目标要靠奋斗,奋斗离不开“每一件小事”的不断积累。如果心气很高,书没有读几本,就规划写几本学术专著;或者胃口太大,刚走上社会创业,就把目标定为“干他一个亿”,看不上“做小事”;又或者志气很高,整天想着如何“扫天下”,不屑于“扫小屋”;又或者有想法没做法,沉迷于刷朋友圈、看短视频消磨时光而不愿意哪怕读几本书、看几篇文章,那么,这样的“立大志”“做大事”恐怕很难成功。

⑤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件“大事”,每一个青年都要不拒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青年学子要珍惜光阴,好好学习,增强本领,为实现将来报效国家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青年技工要立足岗位多做贡献,发扬工匠精神,推动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勇攀科学高峰,瞄准核心技术奋力冲锋,为发展科技事业、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说到底,青年人要以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每一项任务,在琐碎“小事”中磨炼自己,完成积淀,在坚持不懈中推动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在厚积薄发中实现心中的美好愿景,在一点一滴的成长中慢慢接近理想,真正像要求的那样,“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

⑥在江苏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青年人只有把个人理想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才更有意义、青春才更有价值。身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当代江苏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砥砺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甘于吃苦、不畏挫折,不拒“每一件小事”,让人生抱负与时代责任同频共振。

(选自2019年5月8日《新华日报》)

( 1 )文章第①段由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作为开头,有何作用?
( 2 )第③段画线句“积小事成大事,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俯拾皆是”,请再补充一个论据。
( 3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4 )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请以“我真幸运,能成为你(您)的”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和“您”任选其一,然后在题目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补充题目;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④不少于500字,文体自选;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簖□孒dê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