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石家庄第二十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多种,其中按照内容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B: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个人呢,也没有‘说’。”这句话中划线的“而”是连词。
C: “他们春游”“心情愉悦”“记笔记”“柳絮飘飞”都是主谓短语。
D: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段文字使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景方法。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次暑期西北之行,最过瘾的是骑马奔 (驰、弛)在广袤的大草原上。“驰”有“跑得很快”的意思,“弛”有“放松”的意思,橫线处应填“驰”。
B: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 (察、查)和思索,才能有所发现。“察”有细致深刻地观察”的意思,“查”有“检查”的意思,橫线处应填“察”。
C: 首张黑洞照片的成功获得,体现了科学家们格物 (治、致)知的精神。“治”有“治理、研究”的意思,“致”有“求取、获得”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治”。
D: 我们要从失敗中吸取教训,及时有效地调整策略,以免重蹈 (复、覆)辙。“复”有“又、重复”的意思,“覆”有“翻倒”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覆”。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各个时期“创美、立美、感美"的审美教育应该相互结合,目的指向培育和提高少年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B: 每年有超过100颗以上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C: 创造科技术平××提高××意识。
D: 为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各班都召开了交通安全主题班会。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了“西游记”,我了解到了师徒四人取经的艰辛和他们的执著。
B: 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C: 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经典著作往往需要读者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 方能真正明白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
B: 夜幕降临,寒风凛冽,他却独自在湖边徘徊 , 这一幕不由得引起了景区工作人员的注意。
C: 你违反了自修课纪律,同学们有目共睹,难道在众目睽睽之下,你还想狡辩不成?
D: 暑假,我回老家探亲,坐在飞驰的动车里,峰回路转,景象时刻变换,简直美不胜收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华夏子孙很早就在与疫病作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B: 孩子叛逆是由于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及渴求自由独立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的结果。
C: 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武汉多次发文倡导市民从光盘行动、分餐制等精细治餐做起。
D: 语文绝不仅仅是教会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应该对孩子进行人文熏陶,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缅 萧条 方程式 秩序井然 斩钉截铁
B: 闪烁 洗涤 闭门梗 心旷神怡 炙手可热
C: 干躁 踊跃 关联词 鞭辟入里 坚持不懈
D: 帷幕 云霄 座右铭 断章取义 乳臭未干
8、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名作,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我们从中不仅能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 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 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 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 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9、抗疫期间,一位学者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凝心建小康铸梦神州春风化雨”。下面四个选项中,最适合作下联的一项是( )
A: 同气谱新篇豪气满怀万众一心
B: 雷火冲天宇闭门斗孽甘霖遍降
C: 战士断疫情转世华佗妙手回春
D: 聚力开新路领潮世界众志成城
10、

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为了搞好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B: 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C: 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D: 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舟似的那股劲,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1 )请具体说说“学诗谩有惊人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节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①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物色:察看:观察。③逮:等到。④跑跄:跳起来。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射________

之________

③笑而之________

而过之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 3 )【甲】、【乙】两文都赞美了古人的高超技艺,但表现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
金果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①我与玛丽·特拉弗斯是偶然相识。她是一个孤儿。在青霉素这种药还没有发明之前,她的父母在几天之内就相继死去。这种悲剧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可不是轰动的新闻,不过7天就会被人遗忘。哈里·特拉弗斯和他的妻子赫提,理所当然得收养这个孩子。他们自己没儿没女,而且全村都赞成他们应该这样做,所以,不管怎样,他们对此事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事发生在两年前,那时玛丽只有5岁。
②我好歹算是个画家吧,对于真和美的追求已把我引入歧途,我变得相当自私,甚至对存在于我眼皮底下的真和美也视而不见。
③我既不是出于病态,也不是特地到乡村教堂的墓地去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因为这夏日的夜晚。我发现我们乡村的墓地是一块宁静的地方,它给人以无穷的沉思遐想。就在那一天,人们在这块墓地上举行了一次葬礼。可怜的老卢汾去世了,他是留在村里唯一的中国人,淘金热那个时代的遗老,至少有90多岁的年纪。我曾经把这位老人画入一套反映这个地区早期风貌的组画中。他住在村外的一间小草棚里,从不与任何人来往。人们发现他死在床上,便立即将他安葬了。据我所知,只有教区的牧师和殡仪员两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④我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斗,沉思地望着这位老人坟头上的新土,试图想像卢汾的童年生活一一假如他曾有过的话一一这时,我瞥见了玛丽·特拉弗斯。
⑤她沿着两边栽有白杨的小道走来,手捧一大束黄色玫瑰花,后来,她跪在卢汾的墓前,把那束玫瑰花放在肥沃的黑土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两手平整着那马马虎虎翻整过的草皮。
⑥我忘记了吸烟,呆视着。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玛丽·特拉弗斯。随后,她也看见了我。
⑦ 她那对深思的棕色眼睛虽然仍是泪水盈眶,但却好像看穿了我整个面目。我觉得我那卑贱的灵魂仿佛已暴露无遗。
⑧“你是卢汾的朋友吗?”她问。
⑨我只好顺水推舟地说,”是的。”
⑩“我爱他。”她直言不讳地说。
⑪在那一刹那问,我意识到我的寻求已告结束。
⑫“告诉我,姑娘……把有关卢汾的事情说给我听听。”
⑬ “卢汾照管赫提婶婶的玫瑰花。赫提婶婶只爱她的玫瑰,哈里叔叔只爱她的书本,只有卢汾疼爱我。放学归来时,我总能在他的园子里见到他,而且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提问,他还送给我一件礼物。”
⑭“孩子,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啊?”我轻声问道,生怕我的问话会中断她的叙述。
⑮“您看。”她说时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拿出了一块纯金的小匾,上面精致地雕刻着中文。⒃“你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什么吗?”我严肃地问道。
⑯“知道,”她说,”黄金酬商贾,金果报人生。”她眼里饱噙着泪水。
⑰“我不知道可怜的卢汾是否真的找到了金果,所以我从赫提婶婶的花园里给他带来了这些金色的花儿。”她这样结束了她的叙述。
⑱“我的孩子,”我说,”他确实找到了金果,卢汾在他临终之前找到了金果。”
⑲我激动地握着她的小手,领着她走出了教堂的墓地。
(选自《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大全集》)

( 1 )文中的玛丽和卢汾都很不幸,他们的不幸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 2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哈里·特拉弗斯和他的妻子赫提,理所当然收养这个孩子。
②我忘记了吸烟,呆视着。

( 3 )在第⑫、第⑭和第⑲段中,“我”依次称玛丽为“姑娘”“孩子”“我的孩子”,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 4 )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从玛丽、卢汾和“我”三个角度分别作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凝 石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

( 1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

( 2 )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
①文明之光“熊熊燃烧”的含义是        
②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       ;“美酒”指的是     

( 3 )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原因是什么?

( 4 )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的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王爱珍

②如果一个人有了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周姿延

③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你对“责任”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责任”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無从吿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