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B: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C: 小明做好事受到老师的表扬,毫不介意 , 谦虚地说:“做这点小事算什么,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D: 他为人低调,行事谨慎,其书法作品已呈现出遒劲稳健、潇洒自如的独特风格。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少读者也因此首次知道了香江流淌着与长江、黄河一样的炎黄血脉,对“东方之珠”更生亲近之感。

②金庸小说,更是一章中国文化开放史。

③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又沐浴了全球文化交流的风尚,从某种意义上讲,金庸和他的作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叶书简。

④而一些外国读者从武侠文化入手,对中华文化兴趣也日益浓厚。

⑤40年前,大门初启,伴随同题材改编的影视剧作品,金庸小说开始进入祖国内地。


A: ①②④③⑤
B: ⑤②①③④
C: ②⑤①④③
D: ④②①⑤③
3、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野(mán) 抵(lài) 杀(lù)
B: (dùn)形 (miǎn)怀 (diào)念
C: (shǐ)志 (diān)倒 警(tì)
D: (páng)礴 (shì)言 (yì)语
4、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勤奋努力历来是事业有成者的不二法门
B: 旧社会人们常遭受饥饿,现在可以饱食终日了。
C: 王教授学识渊博,写起文章来便能随便地断章取义
D: 李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讲起来强聒不舍 , 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 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6、

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益(革除)
7、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激动 随时 娇傲 光明正大
B: 诬蔑 牺牲 政协 和爱可亲
C: 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
D: 热烈 消息 舆论 挑拔离间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子(huǎng) 头(xíng) 怯(nuò) 五子(háng)
B: 忌(huì) 拾(duō) 子(luò) 喜子(zhàng)
C: 拿(táng) 打(chǎ) 侦(jī) 骂骂咧咧(liē liē)
D: 板(zhēn) 拉(dā) 闷(biē) 名京师(zào)
9、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jié)问 (zèng)恶 孤(shuāng) (bèng)溅
B: (gěng)咽 (gāo)鸣 污(huì) 地(ké)
C: 斑(lán) 懊(huǐ) (chěng)罚 门(kǎn)
D: (páng)徨 (hè)然 (zhuò)越 (gèn)古
10、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偻(yǔ) 恐(xià) 弃弓刀(chāo)
B: 丽(qǐ) 凿(ruì) 奄一息(yǎn)
C: 饰(zǎo) 丽(yì) 叱风云(chà)
D: 下(huī) 笑(yàn) 廓然无(lěi)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小题。

瀑布

洪 源

要下山!要出谷!

一声呐喊,

从云崖上扑下,

哪怕它粉身碎骨!

向往的是——浩浩江河、茫茫大海,

想念的是——展翼的风帆、击浪的桡橹,

啊,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

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

(节选自《中国当代名诗一百首》)

( 1 )诗歌开头两个“要”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简要分析。

( 2 )诗歌塑造“瀑布”这一形象,请你谈谈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

( 1 )解释下面句划线的词语。( )

十余岁________

②山门于河________

逢暴雨________

④伯牙鼓琴________

( 2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吾于何逃声哉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 3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5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乙)中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知音的语句是:“________”;(甲)中“________ ”也可谓老河兵堪称是石兽的“知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余建斌

①(甲)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65亿倍的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在距离这个天体5500万光年的一颗行星上,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而来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为黑洞的天体模样。

②“我们捕获到了黑洞的首张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这个被直接“看”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影,被一个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在科学家眼中,模糊而简单的暗影十分迷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

③“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幸运!”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就像一位研究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乙)

④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的射电观测台站,去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将照片“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的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

⑤来自遥远宇宙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和执着的努力。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参加,包括中国参与的全球13个合作机构支持,智慧地利用分布于火山、沙漠、南极点等全球8个高海拔地区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每年只有大约10天的短暂观测时间,需要无比精准的同步观测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长达两年的“冲洗”……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无疑是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探索蓝图上画下的完美图案。

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丙)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5日05版,有删改)

( 1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中,科学家认为暗影“迷人”是因为作为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模糊看不清更给人以无限遐想。
B: 第③段中认为“幸运”的原因是人类第一次看到了通过望远镜和引力波探测合成的黑洞照片。
C: 第④段举了预测黑洞、观察日食、“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等多个事例,是为了体现科学理论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D: 第⑥段首句引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意思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如海中的一颗谷粒,用于此更凸显了人类的渺小。
( 2 )阅读文中画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手心”一词在文中指什么?)

②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列举了许多具体数据,有何作用?)

( 3 )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甲)(乙)(丙)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

( 4 )除了黑洞的天体模样,“黑洞”照片还让人们看到了什么?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至少两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伞外听西塘

叶文玲

未去西塘前,脑海里先有了画面——我猜想那是与我故乡楚门相似的又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只不过是“楚门”二字,换成了西塘。未去西塘前,耳鼓里回响起别人对它的许多赞语,频率最高的是这样的形容:西塘是一首诗,西塘是一幅画。

我想跳出这些熟络了的“常言”去看看西塘,因为,我很欣赏对它的另一个比喻;西塘是一坛陈年黄酒。仔细想想,这比喻大概是比喻者随手一抬便得的,因为历史悠久名气很大的“嘉善黄酒”,就产自西塘,那日日弥漫的酒香随着老酒厂的名声,早就香出了百里千里之远。在西塘,那醇香诱人的“嘉善黄酒”,日日被西塘和来西塘的人很放肆地酩酊着,很奢侈地用来做烧菜的料酒,一倒就是四两半斤。哦,黄酒在西塘,历来都是水一样洒泼着,河一样流淌着的。

就在这样想着猜着西塘时,我去了西塘,蒙蒙细雨中,恰好又忘了带伞。忘了也不关紧,因为我知道下在西塘的雨是飘飘如丝的,绵软如糯的,即便带了伞也不会撑的,不,不是懒得撑,而是觉得不撑比撑着更好。

于是,我就这样慢慢地在雨中走着,拿了伞而在伞外看着,不,是在伞外听着雨中的西塘。

在伞外听西塘,真个是别样意趣,那一顶顶在帘纤小雨中被别人撑着的伞,便成了唯西塘才有的美妙风景,伞和西塘是那样天然地成为不可或缺的组合!在伞外听西塘,那似有若无的雨声,切切地好似远远传来的洞箫和陶埙,这箫和埙,那更是西塘自古就有的。这既有视觉也有听觉的歆享,真是令人游兴倍增。

看着那小雨,一丝丝一线线地飘洒在枕河人家的白墙黑瓦上,那黑瓦白墙只是黑的更黑,白的更白,那颜色渐自深浓而更加黑白分明的房舍,益发成了一幅幅最耐套印的版画,哦,假若能扯得天幕当纸,那是随你印上多少张都不会褪色走版的。看着那小雨,珠一阵玉一阵地滚落在西塘的河面上,你只会看见满河的水都笑成了一个又一个笑涡,可就怎么也听不见那脆脆的声响。怪了,莫不是天公亦知本属嘉善的西塘人生性和善,所以即便是落雨,便也落得格外轻盈格外温柔,将那有可能发出的声响都掩在深巷里、廊棚下,一古脑儿化作报时的更漏檐滴的叮咚么?

看着那小雨,下得如此善解人意,我这才悟出:西塘的雨,是因为下在西塘才有这样绵软的景象;西塘的雨,下得这般温熨人心,是因为西塘还有别处少有或无有的长长廊棚!

知情人说西塘的廊棚,始自明清,因为那时作为商业小镇的西塘,得水上交通之便,镇上的商店大多开在临河的街。那时的西塘,虽然有水乡小镇的闹热,但店主和做生意的对象,也大抵是小镇水乡的农家百姓。小船是水乡人的靴鞋,那有着一级级石台阶的河埠头,便是起船篙停桨橹的地方,于是,宽宽长长的廊棚也就应势而生,有了它,或在岸上或在船里的买卖双方,就有了交易的地场。

作为也是水乡人,我对这与黑瓦白墙共生的廊棚并不陌生,可是,廊棚在西塘被作为特殊的风景,在我想来,一是在于它的规模:西塘的廊棚绵延相接,据说有1300多米长;二是在于它别致的形状。因为即便这棚看上去只有一个斜屋面,但和所有人家的屋檐房顶一样,都是毫不含糊的木椽屋瓦,既结实且美观。许多“顶”还颇为艺术化地呈拱形或波形,在实际功能上,又的的确确遮风挡雨冬暖夏凉。当地人约定俗成将它简称为“棚”,多少地透示了西塘人惯有的谦虚;而一个关于它最早由来的传说——一个烟纸店老板如何在屋檐下搭一卷竹帘、教一个仙人扮作的要饭叫化子躲过一夜风雨的故事,更把西塘人古道热肠仁义忠厚,展露得淋漓尽致。

无庸细说延续至今的功用,哪怕仅仅作为观赏,廊棚也是非常美妙的。在弯弯曲曲的河岸上与小河一同蜿蜒,那形那景,就是一幅古韵无限的图画;那檐下的回龙棂,那廊脚的木栏杆,那廊棚人家咿呀一声开启的花窗板门,更似无言的暗示,暗示这千年古镇深巷水弄曾经发生过的种种掌故。无怪在这廊棚下来回踱步时,我总觉着脚下并非仅仅是一条质朴且在别处已不多见的石板路,而是步步走在一部厚重而古色古香的史籍中……

看着那西塘河面,那雨线儿雨珠儿,不是照样是钱丝般闪亮么?那大而圆的笑涡儿,不还是一个接一个么?手中的伞,虽然依然未曾打开,身上却依然不觉着多少濡湿。哦,原来,下在西塘的雨并非是雨,它是一丝丝一线线,都化作最可沁心的清凉露,点点滴滴滋润进我的心田了。

走着看着听着伞外的西塘,我不能不再次觉出了自己的痴呆——本色的西塘是无需迟到的形容或比喻的,那么,你还这呀那呀伞外伞内的絮叨个甚?

西塘的廊棚,真个是天下最美妙的独一无二的伞!

( 1 )作者为何写“嘉善黄酒”,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 2 )伞外西塘具有什么特点?

( 3 )本文语言生动典雅,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划线语句。

①哦,黄酒在西塘,历来都是水一样洒泼着,河一样流淌着的。

②看着那小雨,珠一阵玉一阵地滚落在西塘的河面上,你只会看见满河的水都笑成了一个又一个笑涡,可就怎么也听不见那脆脆的声响。

( 4 )作者说西塘的廊棚是独一无二的伞,它有何特征?

( 5 )文章以“伞外听西塘”为题有何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愛過。的傷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