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 A: 柔躏 振振有词 修茸 获益菲浅B: 陡俏 锐不可挡 豁亮 不能自己 C: 恍惚 振耳欲聋 竹蔑 坚韧不拔 D: 墙隅 有条不紊 迸裂 高吭一曲 |
2、 | 下面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B: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C: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又数刀毙之 久之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独自行走在微凉斑澜的夜色中,抖落一身的的伤感和疲惫,轻松惬意,不用去想任何烦恼。 B: 老年人的目光是黯然失色的,因为他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成年人的目光是坚定而又冷静的,因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拼搏;小孩子的目光是天真、纯洁的,因为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好奇心。 C: 她从不拥抱我们,但总是和我们寒喧,将我们热乎乎的小手握在她那双秀美清爽的手里,她的手背上露出一些青筋,就像手上白嫩的皮肤细薄得遮不住它们似的。 D: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这纯洁的、德高望众的灵魂离开了人世,就到那看不见的、神圣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上去了。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坐在观光直升机上,透过舷窗,俯瞰无锡的山山水水,景色显得格外秀美。B: 专家一直强调,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学生的阅读。 C: 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经验来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D: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 ,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
5、 |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在如何提高初三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C: 恒大晋级亚冠决赛受到万众瞩目,恒大决定再次提升亚冠票价,决赛次回合的主场比赛最低票价很可能涨到大约500元左右。 D: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重庆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
6、 |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魅力”、“快乐”、“非常”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副词。B: “气势恢宏”、“阴险狡诈”、“晴空万里”分别是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C: “天真快乐”、“我的成绩”、“他辛苦了”的短语结构都不一样。 D: “贵阳市的市民2011年初又遭遇了一场凝冻灾害。”中的“贵阳市”属于主语。 |
7、 | 阅读《西游记》后,请找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是向灵吉菩萨借来定风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B: 在女儿国与妖精打斗时,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被蜘蛛精蛰伤。 C: 车迟国是个敬道灭僧的国家。 D: 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抓唐僧师徒目的是吃唐僧肉,然后自己去西天取经。 |
8、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位所谓的专家在台上絮絮叨叨,声音沉闷,抑扬顿挫地宣扬他的学说。 B: 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 , 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金,尽量减轻损失。 C: 应该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 D: 看来,作者臧克家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这行云流水般的诗篇的。 |
9、 | 根据注音,用多音字组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涨价涨红涨水头昏脑涨 B: 笼罩囚笼笼统烟笼雾罩 C: 和面和谐和气一唱一和 D: 模子模板模具大模大样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中往往(常常)语,皆指目陈胜; 秦王色挠(变化),长跪而谢之曰 B: 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欲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 C: 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行拂(违背)乱其所为 D: 皆以美(美丽)于徐公; 虽不能察,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
阅读《观沧海》,完成各题。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这首诗以“_______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表,表达了诗人________。( 2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㴙㴙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 2 )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3 )《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 4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 5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金属名称 | 金属属性 |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
锇 | ① |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
铬 | 硬度最大 | ② |
铱 | ③ |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 10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是有一件红格子风衣的。那时正值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着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朝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花。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一排啊,靠近窗口的,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的。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了窗户,碎玻璃划破了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偿,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很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10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文 丁立梅)
①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
②我看到孩子们的脸朝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花。
③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10年。
( 3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请赏析。( 4 )怎样理解文章倒数第二段?( 5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6 )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写作:
题目:爱在细微处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