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触动。B: 中国足球能否走向世界,关键在于我们的足球队伍要具有崇高的足球精神。 C: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D: 中学生经常上网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班主任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B: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陋室铭》。 D: 《水调歌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弟弟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3、 |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
4、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使按乐观估计,到2020年如能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降至60%已经相当不易。 ②正因如此,除以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外,尤须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③此外,英国当年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我国却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需求压力下,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④中国治理雾霾面临的环境空间和选择空间却相当不同。 ⑤我国最大的困局是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A: ②④①⑤③B: ②⑤④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⑤①③② |
5、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像 繁植 倘若 用武之地 从天而降 B: 惯通 单调 封锁 哑口无言 先知先觉 C: 镰刀 枯干 茅草 走头无路 接二连三 D: 屋檐 瀑布 飞禽 一丝一毫 参天大树 |
6、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判断: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B: 近日,《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各地群众喜迎十九大》的文章。判断:这句话的标点符合使用完全正确。 C: 小草、精神、能够、姊妹 判断:这四个词都是名词。 D: 惠赠、令郎、贤弟、奉劝 判断:这四个词都是敬辞。 |
7、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 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 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 在书法醇美放入墨香中, 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 绽放 闪烁 跳动 飘散B: 飘散 绽放 跳动 闪烁 C: 绽放 闪烁 飘散 跳动 D: 闪烁 跳动 绽放 飘散 |
8、 | 下列修辞方法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字贴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花掉。 ④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 ⑤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⑥一百个火红火红的太阳在分娩。 A: 比喻、对偶、夸张、排比、对偶、夸张B: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夸张 C: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拟人 D: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拟人、拟人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B: 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C: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 张军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10、 | 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③①④②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A: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时时而间进 B: 几欲先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遥闻深巷中犬吠/不能称前时之闻 D: 以为妙绝/或以钱币乞之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3 )作者在描写口技表演者“失火救火”声响场景时,为什么还要写宾客们“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反应? |
阅读傅天佑的《孩子与老人》 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①成长的路上,我们收获了经验,丢失了梦想。
②因为一只兔子,老人与孩子吵了起来。
③孩子是在草丛里发现那只的。那只灰色的兔子半藏在草丛中,孩子想抓住它的耳朵,却发现它不知被谁下的夹子给夹住了,被夹断了的右腿仅有一丝皮毛连着,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望着孩子,看得出,它已经被夹了好几天了。
④孩子想扳开夹子,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实在是太小了。于是,他便向一旁的爷爷求助。爷爷说:“就算放了这只兔子,它也活不下去的。”爷爷的眼扫了扫兔子。
⑤孩子急了,说道:“你凭什么说它活不了呢?如果不救,它只有一种结局,但如果我们救了它,它就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⑥“这种可能性很小,”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它在野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如果伤口感染的话,它就必死无疑了。”
⑦孩子彻底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为这只兔子辩护了,而是为这个抽象的、幼稚的世界辩护。他涨红了脸说:“怎么能用可能性来衡量一件事呢?没有人能完全地预知未来!”
⑧爷爷诧异地望着孩子,一会儿他笑道:“没有什么不对,你现在还小,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会知道的。”
⑨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认真在爷爷的面前是多么可笑,在年龄和经验面前,他无力回击。
⑩这些有“经验”的人,总是在善意地提醒年轻人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是那个满怀希望的孩子。如今,他们把总结出的经验摆在年轻人、孩子面前,就像教辅书一样,让人们失去了猜测和演算答案的乐趣。
⑪我们在青春年少时,凭着单纯的意志,见山见水,后来我们掉入红尘的大海,知道:生活不再是那么简单!于是,见山不再是山,见水不再是水。
⑫做自己吧!回到质朴、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你只在乎自己的纯心。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⑬爷爷终于架不住孩子的请求,将兔子放了。孩子看见兔子一蹦一跳地消失在草丛里不见了。他得意地说道:“谁说它不能活的!”转过头却发现爷爷不耐烦地向家走去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 1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一)这样做,或许是一次选择;这样做,或许是一种坚守;这样做,或许是一次尝试……当我们回眸时,磨练意志,增加了勇气,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从而让我们铭记并为之深深回味。
请以“这样做,值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接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就会变得无比精彩。
请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透漏考试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