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大庆铁人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松鼠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B: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
C: 国王兴高采烈地说:“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刚说完,又连忙补充一句:“一定要好好照料小宝贝!”
D: 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B: 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C: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 龙井沟村有12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23人,在排楼乡素有“长寿村”之称。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ēng) 忿(huì) 补(bì) 脉脉(mài mài)
B: 崩(cú) (huī)下 引(jīng) (zhēn)酌
C: (yì) 汉(miǎn) 大义(xìn) 臧(pǐ)
D: (fú)然 徒(xiǎn) 休(jìn) 咨(zōu)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 《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 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D: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5、

下面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午后,小丽怡然自得地在阳台上看书。
B: 我在课堂上的轻举妄动惹得英语老师勃然大怒。
C: 他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爱不释手;他享受着精神的盛宴,如醉如痴。
D: 性情孤僻的小阿尔法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思考。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压压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 ①④③②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7、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成语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B: 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 当时他对自己能否获奖,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进入决选名单的五位作家都非常强。
D: 由于浏览处理网络信息会浪费太多时间,让不少网络大V宣布退出微博和朋友圈。
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迸发”改为“表现”)
B: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删掉“通过”或“使”)
C: 《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突破"改为“实现")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刪掉“不再”)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留滞:停滞,不流通。
B: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忍冬:指一种凌冬不凋的草药名。
C: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D: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声音低而不清楚。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 “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

( 1 )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
B: 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C: 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远到近,层次分明。
D: 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 2 )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B: 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时速快的特点。
C: 全诗先是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稳定。
D: “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为履,黄金之綦(qí 鞋带),饰以银,连以珠,鞋上装饰物,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晏子曰:“君奚问天之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凊凉,今君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过任也,失生之情矣。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作服不常,以笑诸侯,其罪二也;用财无功,以怨百姓,其罪三也。请拘而使吏度之。”公苦,请释之。晏子曰:“不可。婴闻之,苦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公不对。晏子出,令吏拘鲁工令人送之境吏不得入。公撤履,不复服也。(选自《晋书·王徽之传》)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圣人非所与也________ ②冰月之以听朝________

③齐人善盗乎________ ④君问天之寒也________

( 2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令吏拘鲁工令人送之境吏不得入。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②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

( 4 )【甲】【乙】选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向字典鞠躬

薛景文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的“纶”(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 1 )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_ , 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 2 )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 3 )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 其作用是________;第⑤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

( 4 )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 )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 ②③之间
B: ③④之间
C: ④⑤之间
D: ⑤⑥之间
( 5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________(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________(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反映:动词。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①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名词②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①公布,宣布(文告等)②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 公布(事情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过年的“钱习俗”

①在古代过年的“钱年俗”中,“压岁钱”是最重要的一种。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称:“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这个说法,反映的就是“压岁钱”的本义。在同一词条中,富察敦崇又称:“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②压岁钱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的祈望,所以准备压岁钱时都要讨个吉利,多“以百为数”,即压岁钱一般一百文,既不多给也不少给,取“长命百岁”之意,故民间又称压岁钱为“百岁钱”。

③“百岁钱”风俗在民国时仍很流行,民国二十六年《衢县志》记载:过年时,“尊长选大钱数十枚分赐孙子,曰‘压岁’。多至百文为度,亦曰‘百岁钱’。置之卧所,是为‘压岁’。”老家在浙江绍兴的周作人,在其《儿童杂事诗》中便曾回忆了小时候在故乡得压岁钱的情形:“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压枕边。”

④过年时流行的“钱年俗”还有“挂门钱”,这种“年俗”有些地方至今尚存。门钱,顾名思义是挂在门上的钱,又称“黄钱”、“红钱”,在民间眼里它是“喜钱”。但并不是真的流通货币,乃五色纸钱。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岁晚节物”条记载了当时的年俗:“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挂门钱风俗是为了迎接门神,到后来挂门钱又被赋予抵御“疫神”的作用,成了避灾驱疫的需要,与门挂桃符是同一原理。

⑤因为放置手法的不同,挂门钱又叫“贴门钱”。乾隆时期的《石首县志》记载,当地大年三十,“贴五彩门神与桃符,并挂纸钱于门壁。”

⑥除了挂钱,有的地方还流行“挂锭”。当然“挂锭”并非是把金锭银锭挂在门上,也是仿的,用锡纸糊成。清顾禄在《清嘉录》中描绘了苏州岁末的“挂锭”风俗:“挂锭,锡纸糊成,间以彩牌方段,玲珑一串。先期买之,除夕接灶,悬于灶神龛之两角,为来年获利之兆。俗有‘一事无成,先买挂锭’之谑。”

⑦与“挂门钱”对应的,还有一种“封门钱”。古人在过年时会将店铺、仓库打封条,这时不说“封条”,而称之为“封门钱”。

⑧门钱并不是一直挂在门上,接下来还有除门钱的仪式,谓之“烧门神纸”,也叫“烧纸钱”。烧纸钱一般安排在新年正月初三,有的地方在正月初一烧。光绪时期的《怀来县志》记载,当地“神前及门户挂黄纸钱,初三日祭奠焚之”;光绪时期的《华容县志》也有类似记载,“正月三日,焚香烧挂门钱”。将门钱放在什么地方焚烧,也不是随便来,要查查老皇历,取喜神方位。

⑨之后“摇钱树”的概念被移植到过年风俗中。摇钱树,简称“钱树”,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树,古人希望钱能生钱,像树上结果子一样挂满枝头,稍微摇摇就会落下金钱来。然而,摇钱树的最初出现并非吉祥物,而是当随葬的冥器来使用的,在汉魏以前特别流行。老北京过去也有岁末挂“摇钱树”以祈年的风俗,那时家家都会准备“摇钱树”,其制作方法在《燕京岁时记》里有记载:“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在南方,过年也流行挂“摇钱树”,与门钱一样,挂在门上,以求新年金钱多多。

⑩摇钱树制作起来并不难,但对普通人家来说还是挺费事的。于是以“摇钱树”为主题的年画应俗而生,“摇钱树”主题的年画成为旧时最受民间欢迎的年画品种之一,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买张画过年。”

……

( 1 )文章第③段引用了《衢县志》的记载有何作用?
(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挂门钱”这种“年俗”在许多地方仍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且史书有记载。
B: 汉魏以后,“摇钱树”当随葬的冥器来使用,特别流行。
C: 在民间压岁钱又被称为为“百岁钱”,是因为压岁钱有着“长命百岁”的寓意在其中。
D: “封门钱”习俗中,人们可将门钱随便放在什么地方焚烧,不需要有什么讲究。
( 3 )综合全文,请你谈一谈对古人过年的“钱习俗”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

写作提示: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给力的青春~~已远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