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沙市培粹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B: “锦鳞”,指美丽的鱼,用的是借代手法。
C: “政通人和”,仕途通达,百姓各乐。
D: “樯”,桅杆,挂帆用。“楫”,船桨。
2、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pō)刀 (páo)官 (nì)烦 面面厮觑
B: (rén)地 (bǐng)请 桑(zǐ) 恃才放旷
C: (guō)噪 (tiǎn)着 商(zuó) 精血成聚
D: (zèn)害 (píng)儿 画(zēng) 启承转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专家演讲,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
B: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C: 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D: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较多地考虑到车辆而忽视了行人造成的。
4、

下面各项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B: 最近,周杰伦早期的成名曲之一《蜗牛》这首流行歌曲入选了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
C: 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D: 今天我们班到郊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还是参加社会调查小组?
5、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藉 天伦 呼吁 鬼迷心窍
B: 轻篾 禽兽 隘口 情郁于中
C: 萧条 暴躁 波斓 寻欢作乐
D: 官衔 诉骂 俏皮 稀奇古怪
6、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东晋
B: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代
C: 丰子恺﹣﹣《竹影》﹣﹣现代
D: 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英国
7、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嘹亮 澄清 皂荚树 喜出望外 人迹罕至
B: 禁锢 缥缈 薰衣草 美不盛收 见异思迁
C: 静谧 温训 滑稽画 截然不同 神采奕奕
D: 虐待 硬郎 麝香鸭 杞人忧天 怪诞不经
8、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B: 《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C: 《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流落荒岛,从《圣经》中得到安慰,懂得知足感恩。
9、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在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四期的节目中,关喆以一曲痛彻心扉的“领悟”打动了在场的观众,也赢得了评委的极高评价,
B: 人生在世,应该追求的是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C: 青年路上好些商店门前的告示牌,全是“换季大减价”“大甩卖”“跳楼价”等等,好像他们都在做赔本生意似的。
D: “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10、萧红的哪部小说被鲁迅称作"力透纸背的,北方人民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的作品?( )
A: 《八月的乡村》
B: 《呼兰河传》
C: 《生死场》
D: 《马伯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东栏:指诗人庭院门口的栏杆

( 1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什么特点?
( 2 )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枝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穷发:沙漠。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而飞 怒:________②六月 息:________

天之云 垂:________④彼且奚 适: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此小大之辩也。

( 3 )结合(甲)(乙)两篇选文,简要分析鹏和斥鵁的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 3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 4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杨绛的《老王》选段,回答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 1 )以上文字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叙述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给“我”送香油、鸡蛋。第二层写的是________。

( 2 )前两段在刻画老王时使用的描写手法有________,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

( 3 )仿照例句造句。

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也许是……也许是……反正……而……

( 4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5 )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一下老王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并回答:老王“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一)有多少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札物。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视,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请以“那份特别的礼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伴随着斗转星移,聆听着岁月风铃,我们已经长大。成长像一首歌,有平静舒缓也有慷慨激越;成长像一首诗,有婉约清丽也有雄浑豪放;成长路上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楚……

请以“成长中的 ”为题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恋曲'”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