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属于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文学虚构,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B: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消息。“消息”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C: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新闻,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D: 《一着惊海天》的副标题“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 |
2、 |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堤岸(tí) 匿笑(nì ) 憔悴(chuì) C: 温馨(xīn) 祷告(shòu) 分歧(qí) D: 咱俩(liǎ) 拆散(chāi) 攥着(zuàn) |
3、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初中三年,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引领下,不断学习感悟:步履蹒跚走到铁道边的父亲,让我们潸然泪下;一路爬来奄奄一息最终战胜自我的淘金者,让我们肃然起敬;“欺骗”我们眼睛的殷红的落日,让我们叹为观止;还有荫蔽幽花芳草造福人类最终被砍伐的那树,让我们叹惋深思……回顾所学的课文,发现语文原来真是一门多姿多彩的学科。 B: mán yān yīn yīn C: pán yǎn yān yìn D: pán yǎn yīn yìn |
4、 |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是鲁迅十分敬重的老师,他认真为鲁迅订正讲义,修改他的血管解剖图,是一个认真负责、严谨治学、关爱学生并且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B: 《风筝》是《朝花夕拾》中重要的一篇,叙写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憎恶。 C: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与同是留学生的同乡范爱农之间的真挚友谊和回国后继续与范爱农接触的生活片段。 D: 《琐记》写衍太太在鲁迅父亲临终前,让他大喊父亲以及怂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的事件,表现了衍太太是个表面宽厚可亲,但内心阴险恶毒的人。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5年2月8日,英国惊现“成人幼儿园”,据介绍,在这里可以让成年人获得重回幼儿园的体验。 B: 泸州自从演江路最大露天场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后,许多市民到此停车。 C: 7.5%的GDP增速和国民人均收入的提高能否实现,取决于政府的正确决策。 D: 要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关键在于饮食、运动、睡眠三方面都非常重视。 |
6、 |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旨也 B: 虽有嘉肴 C: 教然后知困 D: 讲信修睦 |
7、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眛 躁热 筋疲力尽 眼花缭乱 B: 劳碌 操纵 油光可见 暗然失色 C: 烂漫 窒息 为富不仁 掸精竭虑 D: 浩瀚 教诲 粗制滥造 白手起家 |
8、 |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 A: 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 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 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 暗渡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为了加强管理,每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总是一边站着一位值班领导。B: 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弘,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C: 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D: 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生存条件再优越,但精神生活匮乏,人际关系冷漠,我们依然不能说这是一个和谐社会。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通过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美丽的颜色》就是一篇传记。 B: 《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 春季按照时间先后划分成初春、仲春、暮春,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就是初春景色。 D: 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1 )这首诗张弛有致,刚柔相间,堪称唐朝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根据题目来看,它在内容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重点描写了西北边塞的________;后半部分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字,叙写了宴别场面的________等、送别友人的时间之长和送别地点的转换之多。( 2 )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于是论次其文①。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注】①次:按次序论述。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yǒu)里: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那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指汉武旁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 1 )用汉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2 )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 3 )对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制作的过程。 B: 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 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法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旁的怨恨。 D: 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的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的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一)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二)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小溪毫无所知的。每一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尼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嗅觉就是这样,它在现实里总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曾经温暖的岁月息息相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味道;妈妈身上护手霜的味道;奶奶晒过的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大雪天里,街角路灯下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下过雨,打伞回家时,路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请以“那味道,缕缕温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