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株洲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适宜种果树、水稻,此外,还适宜栽种柑橘。B: 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15年度如何深化企业改革的问题。 C: 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内容,并且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 D: 尽管你的捐献如何微薄,但在地震灾区人民的心目中,却比千斤的砝码还要沉重。 |
2、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地毯 造仿 化妆 花苞B: 絮叨 决别 分歧 祷告 C: 桑葚 秕谷 搓捻 惨淡 D: 流淌 张杨 预警 惩诫 |
3、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 “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B: 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C: 回顾“防空识别区”这一概念的形成、实践历史及其国际法依据,一些专家指出,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意义。 D: 她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现代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对旧的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推陈出新创造出好作品。B: 面对这个棘手的案子。专案组的成员真是一筹莫展 , 理不出一点头绪。 C: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 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
5、 | 下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旷达胸襟。 B: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装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揭示了王朝更替对百姓的影响。 C: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岳阳楼记》描写的景物一明一暗,触发了“迁客骚人”一喜一悲两中截然不同的情感。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纤(qiān)细 锐不可当(dāng) 河堤(tí) B: 两栖(qī) 惟妙惟肖(xiào) 琐屑(xiè) C: 陨(sǔn)石 重峦叠嶂(zhàng) 扼(è)制 D: 藩(fān)篱 迥(jiǒng)然不同 气氛(fèn) |
7、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诡计 部署 明信片 锲而不舍 杳无音信 B: 祈祷 畸形 挖墙脚 一鼓作气 旁征博引 C: 阔绰 亵渎 萤火虫 润如油膏 断章取义 D: 旁鹜 桑梓 杜绢花 再接再厉 一代天骄 |
8、 |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倚立窗前,__________,观美景;夜眠围屋,__________,做美梦;端坐书房,__________,悟人生。 ①吟诗填词写文章 ②看山看树看天蓝 ③听风听雨听叶落 A: ①②③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
9、 |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删除“正在”)B: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把“成为”改为“是”) D: 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删除“通过”) |
10、 |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故乡的小溪如同一块温润的和田玉,________,不疾不徐,午后的阳光照耀在溪面上,________。小溪中央有几块巨大的溪石,________。我们这群孩子自动分成两伙儿,一溪石为界,或是进行激烈的泼水战斗,________。我们玩到兴头处,总是忘却了时间。 ①或是比赛哪伙儿捉鱼得多 ②安安静静地流淌 ③溪石底部被经年流淌的溪水冲刷得圆润可爱 ④泛起点点璀璨的光芒 A: ①③②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 |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自选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尾联谈谈。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时方连诸道兵,环挐①不解,内外大恐,人累息。于是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入对曰:“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帝为之流涕。及行,御通化门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②城,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摠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③定其人,下令唯盗贼、斩死抵法,余一蠲除④,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注释】①挐:rú,纷乱。②悬瓠:hù,地名。③节抚:安抚,抚慰。④蠲除:juān,免除。 ( 1 )下列各句中与“度奏罢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 B: 无案牍之劳形 C: 借旁近与之 D: 公将鼓之 (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 ②下令唯盗贼、斩死抵法,余一蠲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裴度是一个怎样的人? |
心寻
叶延滨
①小姑娘老低着头。身边的爷爷叹了一口气:“你看什么呀?”“不早告诉你了吗?手机!”“手机有什么好看的,总看不完?”“你不懂,手机就是个世界。”“啥世界能装在那么小的物件里。”“虚拟世界,好玩着呢。”“啊,虚无的世界。”爷爷换了一个字。
②老爷爷也低着头,像在寻找什么,又好像只是在想什么。身边的小姑娘说:“你找什么呀?”“没找什么,什么也没有了,也找不到了。”小姑娘听糊涂了,爷爷说的车轱辘话,没听明白。瞪大眼睛,想从爷爷嘴里听出什么。
③爷爷是在找东西,是心里那些记忆。那时,爷爷也是个孩子,谁都是从孩子过来的,爷爷小时候也是个爱低头看东西的孩子。
④坐在城市街心花园长椅上,爷爷和小姑娘,都望着面前的水泥地。这些水泥地上有很多双脚走过,现在那些脚都离开了,光滑的地面上干干净净,连一片叶子都没有。
⑤突然,这坚硬的水泥地,一下子变松软了,松软得像绸布,向四方散去。绸布波浪似的皱褶带出一片雾岚,阳光把那潮湿的雾气凝成露珠,晶莹地点缀在草尖上。这些草就生长在刚才的水泥地上。茵茵绿草下松软的黑土,散发着泥土的芳芬。这是课本上的句子,小姑娘闻到那泥土的味道,想起了课本上的句子。这句子是说草原,还是说森林?草丛顶着露珠,簇拥朵朵小花。这些小花都是小姑娘没见过的。小姑娘见过花店里的花,郁金香、玫瑰、勿忘我、月季,总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一个个都长得标准的漂亮,像去韩国整容过的名媛。草丛中的花都叫不出名,七彩缤纷,星星点点。爷爷说,它们就是老街坊,守在房前屋后。春天开花一直开到秋凉,一茬接一茬,把窗外的小天地,打扮得花枝招展。
⑥草丛边,一队小蚂蚁像一条线从他俩的眼前爬过。爷爷想,对了,我就在找你们,小蚂蚁。小蚂蚁在爷爷的记忆中,是童年最早的朋友。他喜欢蹲下来,看蚂蚁搬家,抬着饼干渣,举着蚂蚱的残翅,像一队士兵去打仗。对了,蚂蚱也是好朋友,草梗上趴着,爷爷伸手,蚂蚱两只后腿一弹,消失在阳光里。阳光下那肥大的南瓜花,招摇显摆,南瓜花鲜嫰的花瓣是蝈蝈的最爱。蝈蝈叫起来好听,有蝈蝈叫的夏天才算是夏天。夏天炎热多雨,草绿花香,谁都在家里待不住。连慢性子的蜗牛也在园子里散步。蜗牛没惹谁,但爷爷小时候对蜗牛可有意见了。上数学课的老师说,有个台阶30厘米高,蜗牛白天爬上去3厘米,晚上滑下来2厘米,多少天爬上台阶。抢着回答:30天!错了?!多叫人丢脸的事。不说蜗牛了,反正它们爬不远。那是蟋蟀,这可是孩子们追捧的明星级昆虫。蟋蟀讲究,老园子里才有。老园子的老墙根下堆着秦砖的残角、汉瓦的碎片,这些器件逗引出蟋蟀一阵幽幽的吟叹……
⑦爷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姑娘说:“对呀,这就是我寻找的,我的童年世界,也是每个孩子的童年世界。有花,有草,有奇妙的昆虫世界。老辈人说,接地气,这就是接地气。”小姑娘高兴地说:“多好呀,我怎么没见过,这是真的吗?”
⑧她的话音刚落,刹那间,眼前的一切像海市蜃楼无影无踪,还是那块坚硬的水泥地,从眼前铺向远处。站着的水泥楼和躺着的水泥地严丝合缝,寸草不生。
( 1 )文章写小姑娘和爷爷都“低着头”,但原因却不一样,请简要概括。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的含义。
老辈人说,接地气,这就是接地气
②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姑娘见过花店里的花,郁金香、玫瑰、勿忘我、月季,总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一个个都长得标准的漂亮,像去韩国整容过的名媛。
( 4 )第⑥段中写到了爷爷上数学课的经历,是否多余,为什么?割麦
①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整个大地像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炉,金黄的麦田里,父子俩头顶烈日,正挥舞着镰刀在割麦。
②“爸,我渴!”儿子觉得嗓子冒烟,渴得憋气。汗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淌,爬过脸颊,像一条条缓慢流淌的小溪,几滴汗顽皮地跑进他的眼睛里,像虫子在叮咬,咸咸涩涩的,难受。
③儿子的声音尽管不大,在寂静的麦田里,应该能够清晰地传进父亲的耳朵。可是父亲没有应声。他依旧忙碌地埋头割麦。镰刀挥舞如风,只听到刷刷刷的割麦声。
④“爸,我渴!”在委屈的支使下,儿子的音量大起来,那声音足以和田边树上疯狂嘶叫的知了媲美。
⑤父亲终于直起腰,攥紧拳头,使劲地咚咚捶了几下酸痛难耐的腰部,再狠命地抹一把蒙住了眼睛的汗水。太阳已将他的皮肤烤成了麦麸一样的颜色,黑糊糊的,亮闪闪的,仿佛还能闻到皮肉在烈日下炸裂燃烧的味道。
⑥“爸,我渴死了!”儿子焦躁起来,如一头面临宰杀的困兽,父亲依旧面无表情地看看他,再迅疾地抹一把汗水。
⑦“爸,我受不了了!”儿子咚地一下将镰刀扔在地上,一屁股跌坐在田埂上,呼哧呼哧直喘气,四肢瘫软着,像一堆烂泥。
⑧“坚持!”父亲边割麦,边吼道,这是父亲从清晨割麦以来,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那两个字像从父亲嘴里迸射出来的,掷地有声。
⑨父亲的脸一半隐在麦丛里,看不到表情,可那声音,儿子听明白了。
⑩父亲的那句话就像催泪弹,一下子轰出了儿子的泪,肆意横流。泪光里,儿子想到了往年的麦收时节,如果赶上放假,父亲总不让他下地,说怕晒中暑了,让他在家吹着电扇做作业,他其实没做作业,更多的时间消耗在电视上了。
⑪自从母亲病逝后,父亲身兼父母两职,给他缝书包,钉扣子,削铅笔,灌墨水。小时候,父亲总是早起做饭,等候他吃好,然后背着他,走过崎岖的山路,目送他进了校门,再回家下地劳动。
⑫这个碰巧赶上的麦收天,刚好放假,父亲怎么就这样残忍地让自己经受如此的磨砺,儿子不明白,儿子想着想着,嗓子里就发出呜呜的哭声,如一只失去母亲的小兽的衰呜。“快割,哭啥?你16岁了,以为还是孩子吗?”父亲声震如雷,儿子的哭声被父亲粗壮的吼叫生生地堵了回去,只剩下低低的呜咽,儿子无奈地拿起镰刀,又蹒跚着走回麦田,弯腰和父亲并肩割起来。
⑬ “知道吗?每年给你的那几千元学费,就是爸这样苦出来的,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爷爷不让读了,家里缺少劳力,非得让我回家劳动……”刷刷的割麦声里,父亲的话时隐时现,像在风浪里颠簸的一条小船,但还是字字句句灌进了儿子的耳鼓。“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将来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让他失学,卖命我也送他上学!可是,你在好好读书吗?”父亲沉默了半晌,直起腰抹把汗说:“娃,人一辈子只有一次十五六岁呀!”
⑭父亲的话,如一阵轻风,儿子心头有了舒服的凉意,儿子第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学业,三天后,儿子帮父亲收割完了所有的麦子。父子俩都成了非洲黑人,尤其是儿子,满脸的皮肤黝黑黝黑的,只剩下眼睛在闪闪发亮,临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吃完饭,儿子默默走上前,替父亲搓掉了晒得褪壳的皮肤,那些皮肤,炸裂开来,像皴裂的松树皮,一片又一片。儿子动作舒缓,轻轻地,细细地,像侍弄婴儿,儿子的眼里盈满泪,快要滚落。
⑮一个月后,父亲再次给老师打去了电话。老师在电话里欣喜地告诉父亲:“你儿子变化挺大的,不知为什么,那次麦收假后,他突然就不打游戏不上网了,成绩直线上升,老师们都夸他呢!”
⑯父亲听完电话,眼眶里汪满了泪……
(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憋气难受→________→________→崩溃无奈
( 3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儿子的眼里盈满泪,快要滚落。
( 4 )第⑤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父亲终于直起腰,攥紧拳头,使劲地咚咚捶了几下酸痛难耐的腰部,再狠命地抹一把蒙住了眼睛的汗水。
( 5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猪问妈妈:幸福在哪里?猪妈妈回答:在你的尾巴上。
小猪转头想抓住自己的尾巴,却怎么也抓不到。小猪沮丧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没有幸福。
妈妈笑着说:你只管向前走,幸福会一直追随着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