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句中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 ) A: 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B: 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C: 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D: 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 |
2、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夸夸奇谈 优柔寡断 人迹罕至 B: 饶有兴味 聊以自娱 随心所欲 C: 惊诧不值 信致勃勃 光怪陆离 D: 海市神楼 空中楼格 敬业乐群 |
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 。 , ,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②但是,依据互联网的开放性,朋友圈还具有公共性质 ③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④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 ⑤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时要慎重,不能盲目动指头 A: ①④⑤③②B: ④②①③⑤ C: ④②⑤①③ D: ①③②④⑤ |
4、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而且能增长人的知识。B: 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射阳实验初中的知名度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D: 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同学们勤奋的程度。 |
5、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 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鲁迅先生》就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原名叫《旧事重提》。 C: 闻一多有诗集《红烛》《死水》,在《说和做》这篇文章中作者臧克家提到了他的学术著作《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 D: 《老王》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前几年去世的杨绛,她的代表作还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 |
6、 | 代表中国十四行诗最高水平,并以其作品标志了中国十四行诗的成熟,这位诗人是( ) A: 朱湘 B: 穆旦 C: 冯至 D: 闻一多 |
7、 | 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工作以后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________ ①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进才能成功呢?其实不是。 ②如果说,进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么,止需要的却是一种智慧。 ③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的确,进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A: ①④③②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②③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扒(pá)窃 联袂(mèi) 断壁残垣(yuán) B: 拂(fó)晓 文绉绉(zōu) 期期艾艾(ài) C: 晕(yùn)船 招徕(lái) 忧心忡忡(chōng) D: 佝(gōu)偻 醴(lǐ)泉 一叶扁(piān)舟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jiǎo)揉造作,是出于无聊(liáo),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B: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cù),美不盛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qĭ)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C: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mí)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mèn)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D: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záo)着,缓慢而从不懈(xiè)息。 |
10、 | 下面语段中加下划线字的拼音、横线处填写的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 (qǐ)盼。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 (jiè)。 ——选自余秋雨《夜雨诗意》 A: hé 祈 tiě 藉 B: huò 企 tiē 藉 C: hé 企 tiě 籍 D: huò 祈 tiē 籍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漫成①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①漫成:随手写成。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②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 1 )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________”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2 )对于诗中的“静”字,有人认为静得寂寞、凄清,有人认为静得安恬、和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和诗歌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 异:惊异,奇怪 B: 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C: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D: 寻向所志 志:做标记 ( 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欲穷其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 忘路之远近 闻之 , 欣然规往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动荡不安社会现实的不满。 B: 从村中人“设酒杀鸡作食”招待不速之客渔人可以看出,桃花源生活安逸,民风淳朴,全无外面世间的尔虞我诈。 C: 文章结尾把外人寻找桃源的过程写得扑朔迷离,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性和奇幻色彩,也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 D: 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桃花源记》是一篇山水游记。 |
阅读《改造人类》一文,完成1-4题。
改造人类
①2014年年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201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为14.5℃,比1961-1990年的平均温度升高0.5℃。自有温度记录以来,全球14个最热年份中有13个出现在本世纪,而过去30年中每个10年都比前十年更热。
②厄尔尼诺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上海温异常增暖的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变化。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出现的异常天气,都有范围广、灾情重、时间长等特点,而在这一系列异常天气的背后,厄尔尼诺暖流都起着重要作用。
③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危机,科学家设想过各种解决方案。最近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利用生物科学,改变人类的某些生物特性,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危害。
④要应对气候危机,想方设法保护地球资源是重要的策略之一。研究发现,18%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自畜牧业。由此可见,如果人类能少吃一点肉,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但是面对在烤架上发出滋滋声的多汁牛排时,又有多少人能够抵挡住诱惑呢?不过在马修教授看来,科学家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方法,让人类不再喜爱肉食。 “我们可以通过人为刺激免疫系统对牛蛋白的耐受性,让人类对红色肉类(牛肉、羊肉等)产生厌恶。”
⑤据研究人员介绍,一个小小的尼古丁贴片也能让人在看到肉类时感到难受,甚至恶心。虽然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并非不可能。产于美国南部的美洲花蜱(孤星扁虱)就能起到这种作用,被它咬过的人都会对肉类过敏。这也强行改变了当地人原本喜欢食肉的饮食习惯,使他们全部变成了素食主义者。
⑥从生物医学的角度考虑,人类有许多部位也能被改造。科学家提出,如果对人类的眼睛进行改造,让它能适应暗淡的光线,这样,即使在光照不足时依然能够使视力如初,那不就可以减少照明设施,节省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吗?假如我们能在皮肤上覆盖一层叶绿素,那么在晒太阳时不就能够自动生产能量吗?倘若人类也可以像某些动物一样,在冬季休眠,这不又能够节省多少供暖设备的能源消耗呢?
⑦尽管这些耐人寻味的离奇想法并不会很快实现,但其实通过生物医学工程改造人类的实践已经越来越多,整形手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⑧马修教授表示:“这些改造人体的理论看起来有些荒谬甚至极端,但总有人愿意选择接受,并付诸实践。如果我们的后代将要生活在气候无比恶劣的环境里,那么也许他们会更愿意接受改造人类的想法。相对于试图扭转气候变化,改变自己确实要容易得多。”
( 1 )这篇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 ________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 。( 2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危机,科学家设想过各种解决方案。阅读④⑤段、⑥⑦段的内容,概括出科学家的两个设想。(每条不超过15个字)设想1: ________
设想2: ________
( 3 )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 厄尔尼诺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上海温异常增暖的气候现象,地球上出现的许多异常天气都与其有关。小蚯蚓,大智慧
杨杨
①谁对地球的影响力最大?在英国学者、曾任《周日泰晤士报》科学记者的C•罗埃德(Christopher Lloyd)看来,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力只能排至第六,依次上推分别是乳酸菌、根瘤菌、蓝藻、海藻。夺冠的是谁? 蚯蚓。
②最近,伴随着“低碳!低碳!”的口号声,设计师也开始将目光聚焦到蚯蚓身上。一家设计公司推出了一款“Ekokook”的绿色厨房系统,希望可以利用起一些废物,比如收集了不含油脂的洗菜水,过滤后存储起来用于灌溉家庭种植的植物;玻璃、塑料、纸张、金属……这些没有异味的固体垃圾将被分别纳入5个装置,粉碎、压扁,像二十年前我们手工制作的煤球;另外,还有一项重要部分:请蚯蚓来管理有机垃圾。
③其实,这个思路也不算新鲜。2年前,来自另一家设计工作室的“能量流动厨房”也这么干过。“厨房”带有一个内置的食物残渣回收盒,其实就是一个蚯蚓堆制的处理器,不仅厨余垃圾,报纸也可以粉碎后进入。经过大约两周的时间,它们便会被蚯蚓分解成营养丰富的肥料,进入你的花园。说起来还可以继续追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培育出了专门分解生活垃圾的红色蚯蚓,并在全国推广“后院蚯蚓堆肥法”。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建的蚯蚓养殖场可以月处理3000吨生活垃圾。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160万条蚯蚓就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了汗马功劳。
④在“垃圾减量化”之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探寻“资源化”的出路。比起简单粗暴的焚烧或填埋,无论从环境还是经济角度衡量,堆肥都是更好的选择。而蚯蚓对于堆肥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同等重量的半堆肥产品,如果是单纯的二次发酵需要20到30天时间,但加入蚯蚓后,周期将大大缩短,只需要5到15天。
⑤相对于弱小的身躯,蚯蚓的肠道可以分泌大量的酶,比如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这一生理特点注定了蚯蚓是分解生活垃圾的一把好手。生活垃圾中丰富的有机物,成了蚯蚓的营养源,在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蚯蚓吞食生活垃圾,再排出黑色的蚯蚓粪。有数据表明,1亿条蚯蚓1天可以吞食掉40到50吨垃圾,再排出20吨蚯蚓粪——这可是难得的有机肥。换算起来,三口之家一天产生的垃圾,只需要一公斤蚯蚓出马。
⑥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除了良好的消化系统,蚯蚓的“运动习惯“也发挥了重要协同作用。穿梭运动改进了垃圾中的水汽交换和循环,可以改善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对分解垃圾无疑是锦上添花。据说,也是拜蚯蚓所赐,古埃及的农民不必亲自翻垦土地,才抽出时间帮他们的法老建造了金字塔。达尔文也对蚯蚓评价颇高,在去世前一年。他甚至写了一整本书——《腐植土的产生与蚯蚓的作用》,来讨论土壤在蚯蚓作用下的形成过程。
⑦不过,饱受钟爱的背后,蚯蚓其实很低调,它们自从4亿年前(那会儿还是毛绒的蠕虫)从海洋中挣扎上岸,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历经多次灾变,于是见惯不惊,终日默默无闻,最大的爱好,是穿梭于泥土之下,用体表的黏液上溶解的一点缝隙间透入的氧气,享受呼吸。至于会不会爬出来造成一股股蠕动的虫灾?你多虑了。对于它们来说,宅在黑暗潮湿的泥土中比外面惬意得多。爬出来? 它们才不要。
( 1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意。①蚯蚓的“运动习惯”也发挥了重要协同作用。
②不过,饱受钟爱的背后,蚯蚓其实很低调。
( 2 )根据第5段和第6段文字,简要写出蚯蚓能分解生活垃圾的两个原因。古时中州(河南)有一蜗牛,痛感以往的碌碌无为,于是奋然立志,准备东上泰山,作一次壮游。计算一下路程,要走3000多年。于是打算南下长江、汉水,计算一下里程,也要走3000多年。再估量一下自己的寿命,却已经来日无多。于是悲愤交加,郁郁而死,落得一个被蝼蚁之辈耻笑的下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