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郑州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小说凭借高超的想象,描写了唐敖、林之洋等人途经君子国、大人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异域经历。
B: 《新月集》、《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极有影响力的作品,他深受我国女诗人冰心的影响,母爱与童真、溪流与海洋,无不在他的笔下化成一首首小诗,清新而耐人寻味。
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写的是海伦·凯勒自己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书中的莎莉文老师是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在她的帮助下,海伦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激情。
D: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充满坎坷,悟空在三调芭蕉扇时,请来托塔天王和天兵天将,降服牛魔王,再一次借到芭蕉扇,才熄了火焰山的火,过了火焰山。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禁锢 犀利 广袤无垠 繁花似景
B: 睥睨 蜿蜒 璀璨 海誓山盟
C: 和煦 缄默 苍海桑田 慷慨大方
D: 淳朴 蹲踞 顾名思议 孤陋寡闻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iǎn)熟 要(sāi) (bān)发 一丝不(ɡǒu)
B: 浩(hàn) (qiào)首 (zhònɡ)裁 (dān)精竭虑
C: (juān)刻 (kuì)退 杀(lù) 振聋发(kuì)
D: (páo)哮 (xiè)气 (zhuàn)改 惨遭人(huán)
4、

选项中的三位作家分属不同朝代的一项是( )
范仲淹韩愈欧阳修 ④宋濂 ⑤苏轼 ⑥张养浩

A: ①⑤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5、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情世故本是一种正常的交际与生活方式, ,破坏社会公平正义。
①就可能异化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
②但是当绿色交往日益稀缺、利益交换日趋流行
③人情就会成为“债”
④也会对那些人脉资源并不丰富的人形成“相对剥夺”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军事家高度重视军队组织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其中就包括金鼓制度的建立和训练。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出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B: 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C: 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车”“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
D: 由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车”“鸣金收兵”,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zǎi) 寻(mì) 匀(chèng) 惟妙惟(xiào)
B: 遒(jìng) 亩(quán) 弓(nǔ) 摩肩接(zhǒng)
C: 梁(biàn) 士(bì) 书(zhào) 出入之(yú)
D: 穷(kuì) 鸟(kàn) 细(xiān) 绎不绝(luò)
8、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悴(qiáo) 发(jì) 蓄(chú) 落(zhuó)
B: 临(lì) 清(chéng) 镶(qiàn) 弄(shì)
C: 确(zuó) 别(jué) 笑(nì) 浴(mù)
D: 竦(zhì) 分(qì) 求(yàng) 一(chà)
9、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yā)扁 顾忌 (bào)晒 联结
B: 折(zhóu) 鳍状 (dǎo)悬 坚韧
C: (xiān)维 欢瑜 (xià)隙 孵化
D: 涂(màn) 臃肿 (tuì)皮 储藏
10、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根据不同的语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B: “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属于疑问句。
C: 祈使句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如“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D: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是陈述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一片槐树叶》,回答问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 1 )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 2 )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 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 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 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 3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 )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时间:________

心理:________

( 5 )本诗运用了“以大见小”的手法。请你说说“小”指什么?“大”又指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即诗四句________

②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

③无从书以观________

④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钱币乞之 遇其叱咄
B: 未识书具 趋百里外
C: 日扳仲永环谒邑人 每假借藏书之家
D: 还扬州 手笔录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5 )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完成下列题目。

①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首届“黄金大米品尝大会”。与我们往常见到的白色大米不同,这次供人品尝的却是金灿灿的大米饭。据介绍,这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大米。转基因技术到底是人类的福音还是隐患?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呢?

②转基因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并且必须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③再次,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美国栽种一种含有抗虫基因的马铃薯,可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生产成本较之以往有明显降低。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大豆的产量大幅增加18%。

④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转基因技术同样不能例外。据报道,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

⑤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

⑥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认识转基因食品,不仅仅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

(选自中国科普网,有删改)

( 1 )文章谈的是转基因技术,为什么第①段从首届“黄金大米品尝大会”说起?

( 2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3 )第④段中划线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4 )请分别概括出文中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文学类文本阅读

没有一场考试可以决定你的未来

①小学升初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升入初一。

②第一名带来的光环效应是难以想象的,还没上几天课,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同学介绍我的方式也变成了“她就是第一名考进来的那个”,甚至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有家长在讨论“不知道那个入学考试的第一名在几班……”不知不觉间,“第一名”这三个字像一顶隐形而沉重的帽子,渐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一次考试前,我都会很紧张,害怕自己对不起头上那顶隐形的帽子,就像个万众瞩目的战士,必须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③但是很可惜,中考时,我在所有人的期待下打了一场败仗。这顶帽子就这样被我摘了下来,转交给了那个分数比我高出很多的女生。我最终还是没能逃出“考进去的第一,出来时肯定不是第一”的魔咒,我甚至上不了最好的那所学校。那段时间里,我有一种预感——我的人生大概就这样完了,从此碌碌无为。

④中考结束后,我接到班主任的电话,他的语气小心翼翼,生怕触及我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经。在无数安慰的话里,有一句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没关系,进入高中再继续努力,没有一场考试可以决定你的未来。”

⑤没有一场考试可以决定你的未来。

⑥这句话被我铭记在心,像一针强心剂,支撑着未曾经历过多少挫折的我走出了那段迷茫的低谷期。成绩不再让人艳羡的我依旧握有誓言般的梦想,怀揣着这句话,像蜗牛一样默默地前进着、挣扎着。往后,在每一次因考砸了而心灰意冷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这并不能决定什么,只要你还在努力。

⑦三年后的高考来得轰轰烈烈,这一次,我终于像个真正的战士一般,用自己的铠甲和武器勇往直前。

⑧考完数学的那天下午,走出考场,我看见隔壁班的一群女生抱在一起哭,有一个女生伤心地说:“我要完了……我还有好多题没有写啊……”那时,广播里正放着《光辉岁月》,年轻的黄家驹在唱“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⑨那一刻,望着她哭到扭曲的面庞,我似乎感受到了她的绝望和悲伤。这让我突然想起曾经的自己,年轻的我们或许都一样,会在每个失败的瞬间痛哭流涕,以为“我要完了”。

⑩我们辛辛苦苦奋斗了三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准备这场考试。那些为之熬过的夜、刷过的题、流过的泪、无数次想偷懒却还是拼命咬牙挺下去的高三,都是为了这一场考试呀。所以,我不能失败,一旦失败,我就要完了。

⑪这样的想法根深蒂固。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太年轻,从未品尝过人生百态,所以我们不知道,高考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真正珍贵的,是这个过程中你为了到达目的地所流过的汗、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是你每一次想放弃时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会儿,就一会儿”的执着;是你在若干年后回首时,忍不住特别佩服的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⑫而这,才是我们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经历高考的意义所在。

⑬我不知道那个女生如今生活得怎样,但是如今的我,也曾因为一场重要的考试以为自己要完了的我,在后来的道路中渐渐明白,暂时的失意或者挫折并不能代表永远的失败,也不会决定你以后的样子。而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每一次跌倒后,我们都可以不服输地爬起来,拍拍尘土,对命运说:“来,我们三局两胜。”

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可以回到三年前高考结束的那天,抑或是六年前中考结束之后,告诉那个曾经对未来无比惶恐的自己……

( 1 )请用简介的语言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①我最终还是没能逃出“考进去的第一,出来时肯定不是第一”的魔咒

②他的语气小心翼翼生怕触及我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经。

( 3 )文章两次出现“没有一场考试可以决定你的未来”,并且第⑤段独句成段,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其在全文的作用。
(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罗曼·罗兰《名人传》)

面对考场的失利,文中的“我”是勇敢的;面对病痛的折磨,贝多芬是勇敢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上面的材料,说说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心愿,像一条小溪,流淌在爱的大地上,尽管它涓细,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

请以“心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是关于自己的,也可以是关于亲人的、朋友的故事。

要求:①根据写作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文章的详略和描写方法;②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③不得套做和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每天温习着你的名字和样子”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