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选项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蓄 倜傥 玷污 小心翼翼 B: 朗润 决别 分岐 美不胜收 C: 班蝥 云宵 惭愧 油然而生 D: 絮叨 搓捻 抖擞 后生可畏 |
2、 | 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当涉猎(表示转折,但是) 见往事耳(指历史)B: 蒙乃始就学(才) 及鲁肃过寻阳(等到) 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愿为市鞍马(集市) D: 蒙辞以军中多务() 赏赐百千强(有余) |
3、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惘(wǎng)然 萧索 廓(kuò)然无累 刻骨铭心 B: 扶掖(yè) 喧嚷 根深谛(dì)固 眉上欺下 C: 亵(xiè)渎 发窘 羲(yì)皇上人 格物制知 D: 虔(qián)信 沉吟 一抔(bēi)黄土 狂忘自大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附和(hé) 镌刻(jùn) 啜泣(chuò) 忧心忡忡(chōng)B: 碑帖(tiě) 炽痛(chì) 藩篱(pān) 引吭高歌(háng) C: 星宿(xiù) 伛偻(yǔ) 稽首(qǐ) 独占鳌头(áo) D: 差使(chāi) 诘难(jí) 谮害(zèn) 扪心自问(mēn) |
5、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 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 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 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
6、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张悟本掀起的所谓“绿豆治病”热,与过去出现的“鸡血”热、“红茶菌”热等,都是骗子利用人们重视保健的心理,以偏概全、以假乱真制造的种种养生鬼话。 ②对于假冒伪劣的东西,质疑精神是“防被骗”的利器。 ③比如,说绿豆汤对一切人都具有包治百病的功效,那么,中医赖以立命的“辩证论治”“阴阳平衡”等原理,不统统被推翻了吗? ④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⑤戳穿这些鬼话并不难,只要带点质疑精神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的破绽,发现它们都是“皇帝的新装”。 A: ④②①⑤③B: ④②①③⑤ C: ①④②③⑤ D: ①④②⑤③ |
7、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错误。B: 《范进中举》着有个市井人物胡屠户、此人在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性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C: 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谁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
8、 | 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 如果 从而 并非 而B: 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 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 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
9、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 ①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 ②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 ③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④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 A: ①③②④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
10、 | 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不知其旨也”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亲其亲 B: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其此之谓乎? D: 以其境过清。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牡 丹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②朝霞。 【注释】①占断:独占。②破:超出、胜过。 (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好物华”就是好景色,洛阳城里的好景色让牡丹花占据并垄断了,谁人不喜欢?诗人从人们的普遍爱好着笔,直截了当地表明了牡丹人人皆爱,开篇扣题。 B: 第二句是对提问的回答。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光,无怪人称牡丹是“国色天香”。 C: 牡丹“千娇万态破朝霞”,犹言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千娇百媚、千姿百态,神女般地钻出,犹如朝霞般的神奇。 D: 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早晨九日东升时,是牡丹的千姿万态冲破了朝霞,给人带来了美丽和希望,难怪诗人对洛川神女情有独钟。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没有具体描写写牡丹花的漂亮,而是通过赏花者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的,这样写,既可见牡丹之美,又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B: “疑是洛川神女作”,以虚拟之笔,将牡丹与传说中的美女洛神类比,远而望之,皎若朝霞。 C: 结句“千娇万态破朝霞”,将牡丹之形、态、色,以一“破”字托出,“破”字十分形象,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态势。 D: 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诗人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颇有令人遐想的韵味。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B: 多于堤畔之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 惠子相梁 D: 石篑数为余言扶苏以数谏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3 )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时的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无穷无尽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就像撒旦在高山上向救世主所显示的那些王国。对于那些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渴望着征服的人,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他们是不知足的,不可测的,强有力的。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 2 )“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个请求反映了他们的什么境界?( 3 )“他们是不知足的,不可测的,强有力的。”这句话所包含的各种情况在文中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阅读课内文段节选,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 (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写作: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材料一:因为有蜜蜂的劳作,花朵才会显得分外娇艳;因为有雨露的滋润,草木才显得格外葱翠;因为有江河的奉献,大海才显得无比宽广;因为有乐曲的伴奏,舞蹈才显得十分精彩。
题一:结合上述材料,以“生活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材料二:祖国的河川风景秀丽,我们生活的地方也不例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最美的风景,或是百花齐放的公园,或是树木葱郁的森林,或是清澈明亮的湖泊……
题二:请选一个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