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边有语病的一句( ) A: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 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 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 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
2、 | 结合语境,解释划线字有错误的是( ) A: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罕:稀少。 B: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谷:穷尽,指困境。 C: 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觑:看。 D: 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
3、 | 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行书 ②草书 ③楷书 C: ①行书 ②楷书 ③草书 D: ①草书 ②行书 ③楷书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黄晕(hūn) 酝酿(niàng) 发髻(jì) 澄澈(chéng) B: 水藻(zǎo) 贮蓄(zhù) 啼叫(tí)栖息(qī) C: 朗润(rùn) 莅临( 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 ) D: 看护( kān) 棱镜(léng) 抖擞(sōu )竦峙(zhì) |
5、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ié) 收敛 苦心孤诣(yì) 人声顶沸B: 臆测(yì) 凋零 义愤填膺(yīng) 长途跋涉 C: 躯壳(ké) 地窖 惟妙惟肖(xiào) 深恶痛嫉 D: 黝黑(yǒu) 狼籍 浩瀚无垠(hàn) 吹毛求疵 |
6、 | 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讲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十月革命后,他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在战斗中负重伤后,转业到工厂从事共青团工作。B: 《筑路》这一章节的环境描写独具特色。写自然环境,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营造了一个恶劣的劳动环境;写社会环境,表现时代特征,反映出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的艰辛。险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考验每一个革命者的试金石。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身上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格调。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D: 保尔后来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来不灰心丧气,从来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和困难作斗争。 |
7、 |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备矣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C: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真无马邪(《马说》) D: 至于负者歌于途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
8、 |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芦山地震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救灾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B: 受利益驱动,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C: 为了收集天下奇石 ,他常常慷慨解囊 , 上门求购。 D: 在我们家,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真是微不足道。 |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作品《故乡》选自小说集《彷徨》。 B: 莫泊桑,法国作家,《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D: 《傅雷家书》凝聚着我国著名科学家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B: 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C: 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 )描绘“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画面。( 2 )请简要谈谈你对“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含义的理解。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_ 狱久不决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讫,悉劳而还之狱。 ②出其桎梏而饮食。 ( 3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公 曰 杀 人 者 汝 也! |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⑪“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⑬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⑭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⑮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 1 )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粽子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 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 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 4 )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以“ 是我致胜的魔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