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广西柳州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C: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D: 《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写文章有深造的方法, 作文也如此,修改旧的文章,重写旧的题目,才能不断深造。

①这样不断地加工,石头凿完了,玉就完全出来了。

②如还是写不好,再过几个月还是写这个题目,一定有更好的语句出现。

③如果文章第一次做得不好,过几个月再重写这个题目,一定会有优美的语句出现。

④这就像加工玉石一样,今天凿去外面的一层石头,就可以看到一点玉;明天又凿去一层石头,玉看得更清楚。

A: ②③①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④①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挥手之间 沉着冷静 激动不已 万马奔腾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是说明你头脑笨,而是说明你不够努力。 解说: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贾谊写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时不到30岁,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时才20多岁。 解说: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错误。
D: 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月光泻”。
4、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B: 有关人士分析,海峡两岸进一步开放,文化交流首当其冲成为主项。
C: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外聘老师可以给学校带来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
D: 在“金牌明星教师”评选中,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精彩说课掀起微博热议。
5、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是( )
A: 气骨内敛,意沉调响
B: 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C: 气势壮大,刚健明朗
D: 有气端翔,音情顿挫
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皱(zhĕ) 羁绊 残断壁(yuán) 戛然而止
B: 眼(zuō) 搭讪 淹淹一息(yǎn) 振耳欲聋
C: 狡(xié) 嗤笑 重蹈辙(fù) 开卷有益
D: 穿(cuō) 撺掇 一黄土(pòu) 人情事故
7、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盛为人所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称赞女子的文学才能。
B: 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知命之年”,50岁称“耳顺之年”。
C: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赞人见解说“高见”,言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竟在这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都高兴得不得了。
C: 如果开始不成功,就多次努力,不行再放弃,没必要为此自惭形秽
D: 我们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 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1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要说梅,我最偏爱的是白梅,它冷艳洁白,一尘不染,清香浓郁。白得超凡脱俗;白得素雅纯净;白得如冰似雪。 。

①但写梅写得最绝的还是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王冕也在《白梅》中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③他的词中不见一个梅字,却把梅的影子和暗香写得入木三分,写得俏丽可人,使人引起无数的联想。

④卢梅坡曾在《雪梅》中写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②①③
D: ②④①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1 )《渔家傲》属________;作者是南宋的________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________

②学诗有惊人句 ________

( 3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上下白________

②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

棹小舟入湖________

④取道……石径塘而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 4 )【甲】文“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 5 )【甲】文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 6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 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 “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第①段画线句,“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
( 2 )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结合语境,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示例: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赏析:“挡”这个动作体现母亲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萧条景象会触景生情,产生痛苦,更失去生活的信心,体现母亲爱“我”,细心地照顾“我”,希望“我”好好地活下去。

①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 ,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3 )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 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 “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 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名人评《骆驼祥子》

毕树堂从艺术上肯定了《骆驼祥子》三方面的价值:一是“写出了北平的真实,言语、风俗、习惯、气象、景物,所有色色形形的调子,无论美丑好坏,都是地道北平的”;二是“写出各个人物的性格”,“都和骆驼祥子的性格相映成趣”;三是称赞小说的幽默风格“用得很有分寸,恰切而合理”。

(材料一)

①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

②像洋车夫的“拉晚儿”,就如同现今北京的的哥跑夜班车;将腰带“杀进腰”,就是紧紧裤腰带,打起精神头儿,好去卖力的拉车;“车口儿上”就是停车处,管饭食叫“嚼谷”;还有“胶皮团”,“谱儿”,“耍个飘儿”等等,全是很纯熟的北京口语。

(材料二)

①“别愣着!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屋里见。”

②“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

③“你说话呀!成心逗人家的火是怎么着?你有嘴没有?有嘴没有?”

(材料三)

①杨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那点工钱。只有这个张妈,已经跟了他们五六年,唯一的原因就是她敢破口就骂,不论先生,哪管太太,招恼了她就是一顿。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②高妈说话圆滑“像留声机片”,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痕迹。

③一切的路都堵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他第一得先伺候老婆,那个红妖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他已不是人,而只是一块肉。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牙中挣扎着,像被猫叼住的一个小鼠。

( 1 )请选择其中一个材料,根据毕树堂的评论,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骆驼祥子》谈谈“地道的北平口语”或“人物性格”或“幽默风格”。
( 2 )下列关于小说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过刘四爷,祥子喝了两碗刷锅水似的茶;爽性再吃点东西白菜帮子煎包儿——不好往下咽的东西——就作为勤苦耐劳的新生活的开始。
B: 祥子计划着自己的新生活:杨先生是“圣人”,必能原谅他,帮助他,给他出个好主意。顺着杨先生的主意去做事,而后再有小福子的帮助;他打外,她打内,必能成功。
C: 郑克昌化名新闻记者高邦晋,潜入牢房,任务是要接近集中营共产党的领导核心,而且要找出他们和地下党的联系。在余新江和丁长发的逼问下交代实情。
D: 姚士杰是富农,生得宽肩阔背,四十多岁的人像三十多岁一般坚实,穿着干净的黑市布棉衣,傲然地挺着胸脯站在那里。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浮生若梦"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