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是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B: 明代小说家吴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C: 《萧红墓畔口占》是我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戴望舒即兴创作的一首情思隽永的短诗。 D: 雨果是19世纪法国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
2、 |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 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C: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的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D: 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已经无人问津了。 |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涎水/诞生 明朗/书声琅琅 锋芒毕露/崭露头角 B: 开辟/复辟 弄堂/弄巧成拙 失群落伍/丢三落四 C: 可汗/可能 勒紧/悬崖勒马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D: 校对/校场 市侩/脍炙人口 头昏脑胀/水涨船高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猗郁(yì) 皲裂(jūn) 自刎(wěn) 潜滋暗长(qiǎn) B: 瞥见(piē) 谩骂(màn) 虬枝(qiú) 锲而不舍(qì) C: 濒临(píng) 拮据(jié) 绰号(chuō) 死心塌地(tā) D: 诓骗(kuāng) 狡黠(xiá) 泮宫(pàn) 战战兢兢(jīng) |
5、 | 下列对各句中划线的“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B: 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 屠自后断其股(狼)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差使(chāi) 呜咽(yàn) 拭干(shì) 晶莹(yíng)B: 蹒跚(pán) 踉跄(niàng) 奔丧(sāng) 惺忪(sōng) C: 迂腐( yū ) 踌躇( chú ) 焕发(huàn) 帖(tiě)子 D: 嶙峋(lín ) 赋闲( fù ) 祈祷( qí ) 匀称(chèn)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他渐渐远离的身影彻底消逝在母亲的视线里时,这位母亲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B: 这家餐厅的装修风格俭朴而不失匠心,令所有走进里面的人眼前一亮,而当你尝到端上来的菜时,更是对它大为赞赏。 C: 他永远难忘他当快递的那段日子,一次骑车在雨中摔了一跤,起来时,浑身上下拖泥带水。 D: 想不到他这个人心肠竟然如此硬,面对她所受到遭遇,竟然无动于衷 , 简直太冷血了。 |
8、 |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 B: 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 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B: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 D: 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爸爸妈妈每天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B: 刑警队长目光敏锐,明察秋毫 , 疑犯留下的蛛丝马迹也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C: 我的同桌听课专心,思考严密,做事更是一丝不苟。 D: 我说的是孔子东游,而你说的是西天取经,真是可望不可即。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野 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 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 1 )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农妇与鹜 A: 妇不忍市之(卖) B: 似哀鸣,熟视之(仔细) C: 频频颔之(点头) D: 频频颔之,似谢(道歉) (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疑其受创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于河边拾薪 不戚戚于贫贱 C: 且日产蛋甚多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D: 熟视之,乃鹜也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①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②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4 )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梯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爸爸喊了:“一……二……三!”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2 )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笑→________→________→笑
( 3 )下面两个描写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儿子脸上怎样的神情?①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了儿子的脸上。
( 4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为什么“比刚才还要疑惑”?( 5 )两个爸爸,两种教育,你赞赏哪种?简要说说理由。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 1 )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空。(不超过30字)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 5 )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要求:(1)请以“一份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