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他非常擅长哗众取宠的表演,所以拥有很多粉丝,可算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演员。 B: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近百年人类活动是加剧气候变化首当其冲的因素。 C: “鸟巢”体育场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D: 吉林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事件的调查结果让人如雷贯耳。 |
2、 |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B: 狼籍 烦躁 荡然无存 因地制宜 C: 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销声匿迹 D: 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蹒跚 苔痕 锁屑 诚皇诚恐 B: 丘壑 踌躇 洨河 杳无消息 C: 镂空 檐漏 料峭 巧妙绝仑 D: 狼籍 佃户 斟酌 屏息敛声 |
4、 | 请选出对于名著《草房子》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桑桑转到油麻地小学的时候,桑乔给大家介绍他,同学们都鼓掌,只有秃鹤例外。 B: 纸月在临走前,送给了杜小康一个书包。 C: 邱二爷死后,邱二妈也得了病,细马靠自己的能力撑起了这个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形象。 D: 桑桑得病了,蒋一轮老师把他叫到药寮,讲自己的故事鼓励桑桑“别怕”。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撮(cuō)合 颚骨(é) 褶皱(zhě) 在劫难逃(jié) B: 挑衅(xìn) 洗濯(zhuó) 狡黠(xiá) 春华秋实(huá) C: 贮蓄(zhù) 虔信(qián) 瘠薄(jǐ) 筋疲力竭(jīn) D: 睥睨(pì) 愧怍(zuò) 技俩(jì) 吹毛求疵(cī)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B: 九曲河,雁城人民的母亲河,早已今非昔比。沿河两岸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百花争妍。 C: 分别十年,今又萍水相逢 , 欣喜感慨溢于言表。 D: 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 ,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那轻,那娉(pīng)婷,你是,鲜妍(yán)/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 B: 这令人惊骇(hài)的杰作,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 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kūn)菜,但这些顾客大抵没有这样阔绰(cuō)。 D: 我是你簇(cù)新的理想,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wō)。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 济慈(cí) B: 瑟(sè)索 深黛(dài) 阴晦(huì) 嗤(cī)笑 C: 鄙(bǐ)夷 愕(è)然 静谧(bì) 惘(wǎng)然 D: 襁褓(qiǎng) 栈桥(jiàn) 恣睢(zì) 丝缕(lǚ) |
9、 | 依次在横线上填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用两手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_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 A: 攀、缩、微倾 B: 攀、收、倾 C: 抓、缩、微侧 D: 抓、收、微倾 |
10、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B: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探讨中国美食的纪录片,通过美食,使人们认识古老的东方国度。总导演透露:“第三部在前两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将世界美食与中国美食进行比照。 C: 《微讲堂》是一档“综合类”节目,话题丰富多样: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一种文化习俗、一幅古代作品、一个热点话题,由此引出主讲人的阅读世界,节目短小精悍,微言大义。 D: 《出彩中国人》以“出彩中国人,精彩中国梦”为口号,明快的口号道出了节目的宗旨;舞台上聚集了各色才艺,充满了多元性和趣味性;追梦者的梦想涌动着正能量的暖流,同时又不失梦想的庄重感。 |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②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②鹳:形似鹤的水鸟。 A: 《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 《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 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 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王冕者,诸暨人也。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 1 )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②教学相长也________ ③窃入学舍________ ④执策映长明灯读之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 3 )【甲】【乙】两文均与“学”有关,但两文表达的方式和表达的主题明显不同,试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乙】文对你的启发。 |
在错误中学习
黄永武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要不怕错误去尝试,才有机会成功,于是有“自古成功在尝试”的说法。其实在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善”,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反观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踩他一脚,告诉他不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在他迷恋各国佳丽时诚恳告诉他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都会在错误中立即幡然醒悟,每次是在错误中学到很多,所以沈君烈说刘邦虽不读书,一生学问全在错误中得力。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wàng。”日胜反而灭亡,就是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就是一套僵化的战略。日败反而称王,就是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⑤“在错误中学习”当然不限于政治人物,古语早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专业资料,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不费纸学不好字,不费人也学不好医术。所有的“巧术”都是从“笨功夫”来的。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任何巧妙的境地,只要不怕反复的错误练习,便能达到。古谚又说:“习伏众神”,不断从错误中学习,便能征服一切神巧。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_____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______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wàng________
( 2 )第③段“幡然醒悟”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向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看我的母亲。你母亲一个人在家?是的。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搭车经过 | 心理变化 | |
第一次 |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 姑且试试-①________ |
第二次 | ②________ |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
①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句中划线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 3 )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文题(一)题目:我已不再是少年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个年轻的母亲在厨房里洗碗,儿子独自在后院不断地蹦蹦跳跳,于是妈妈奇怪地问他:“你在做什么?”天真的儿子大声地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妈妈听完后,笑着说:“好啊!不过你一定要记得回来呀!”多年以后,这个小孩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梦想就是这样创造了奇迹,有梦想才会有希望。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