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辍耕之垄上(去、往) 楚人怜之(可怜) B: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长跪而谢之(道歉) C: 凡三往(平凡)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D: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猥自枉屈(猥琐) |
2、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 ③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④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⑤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A: ⑤①③④② B: ⑤④②③① C: ④⑤③②① D: ④③⑤②①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汹涌澎湃的乌江泛着滚滚的波涛,挟裹着高原独有的霸气,浩浩荡荡地在天地间日夜奔流。 B: 很多获奖作家,从不把自己的作品看得那么高,反而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微不足道的。 C: 祖母说,她从二十几岁开始就待在这座小城,已经五十年了,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D: 关羽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 他的忠、义、勇成了老百姓口口相传、经久不衰的话题。 |
4、 |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B: 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游人看了后无不神色黯然,叹为观止。 C: 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 在离校前是否开展联欢活动,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5、 | 下列句中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一座座小山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 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唤醒。 C: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6、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娉婷(pīn) 妖娆(ráo) 摇曳(yì) 自惭形秽(huì) B: 惊骇(hài) 箴言(zhēn) 遁词(dùn) 孜孜不倦(zī) C: 阴晦(huì) 恣睢(suī) 拮据(jù) 前仆后继(fū) D: 宽宥(yǒu) 濡养(rú) 栈桥(jiàn) 走投无路(tóu) |
7、 | 下列对句子的语病分析及修改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赛场上,他奋力拼搏,终于一举夺得拿下了冠军。(无语病,无需修改) B: 班会课时,我们制订并讨论了向英雄学习的方案。(词序不当,“制订”与“研究"互换位置) C: 这个景点风景优美,是游客观光旅游的好季节。(搭配不当,“季节”改为“地方” D: 听了他的报告,大家都被他的深深地感动了。(成份残缺,在“深深”前面加“事迹 |
8、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快当的一项是( ) 越繁华的城市就越有_____,越雄伟的河流就越有_____,越成功的人生越有_____.而我们,只需要学会如何坚持。 A: 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 错综复杂的岔道口 曲曲折的支流 B: 曲曲折折的支流 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 错综复杂的岔道口 C: 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 曲曲折折的支流 错综复杂的岔道口 D: 曲曲折折的支流 错综复杂的岔道口 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 |
9、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频临 凝重 热忠 聚族而居 B: 分泌 瞩目 蚕翼 水泄不通 C: 萎谢 遮蔽 悲愤 不言而喻 D: 掩应 悠长 贿赂 矢志不移 |
10、 | 下列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晓雾将歇 B: 夕日欲颓 C: 但少闲人 D: 猿鸟乱鸣 |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A: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2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 3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
阅读古文,完成小题。 (一)《愚公移山》原文略 (二)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⑤少女:小女儿。⑥堙(yīn):填塞,堵塞。 (节选自《山海经》)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的含义。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 ③其妻献疑________ ④始龀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有鸟焉 B: 以君之力 以为妙绝 C: 出入之迂也 惧其不已也 D: 甚矣,汝之不惠 投诸渤海之尾 ( 3 )用“/”给句子断句。(断两处) 女 娃 游 于 东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为 精 卫 ( 4 )翻译句子。①其如土石何?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 5 )请从人物形象和主题上说说这两则选文的共同点。 |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 1 )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4 )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30字)闪光的戒指
我的额头长了块灰色的印记,听人说用金子擦擦就能去掉。在我们顾庄,只有在县城当工人的天增家有金戒指,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天增的媳妇李婶。
李婶将戒指从手指上捋下来,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戒指在我的印记上不停地擦着,嘴里还唱着:金子金子擦擦,印记印记搬家。直到印记处被擦得火烧火燎般地痛,母亲才将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和李婶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着。
母亲回到家里还没做好午饭,李婶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大嫂,戒指还用不用?不用就还给我。母亲惊愕得瞪圆了双眼,端着面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你没有看到?李婶涨红着脸说,沙发上没有戒指。母亲将面瓢放在案板上,向外面跑去,李婶急忙跟了上去。
母亲和李婶将沙发抬到院子里,将屋子角角落落找遍了,也没有见戒指的影子。母亲一屁股坐在地上,絮絮叨叨地说,我明明将戒指放在了沙发扶手上,它没长翅膀,不会飞走啊。是鸡叼了?是狗衔了?李婶冷冷地说,这戒指是天增在大桥商店买的,60块,我干一年农活也分不到60块。
母亲是一步三挪回到家里的,母亲回到家里就将疲惫不堪的身子放到床上,破天荒地没做晚饭,夜里和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夜。
天刚蒙蒙亮,母亲和父亲起了床。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大队支书同意父母在窑厂帮着干活。
放学后,我常常跑到窑厂看父母干活。母亲背着七八块砖或砖坯子,身子弯成一张弓。大冷天,砭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母亲脸上却狼藉着细密的汗珠。在1976年的冬天,我最不忍看的就是母亲洗手了。母亲粗糙的手背上疤痕累累,皴裂的大口子里凝结着暗红的血痂,母亲洗手时常痛得脸上冒汗。
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嫂子,我知道你家困难,这钱留着过年吧。母亲笑着说,大妹子,我不跑到县城给你买戒指了,就麻烦天增兄弟买吧。
还了李婶60块钱后,深受感动的李婶求着母亲和她拜了干姐妹。李婶搬家到县城时,她还将笨重破旧的沙发送给了我们。
弹指间20年就过去了,我家也像全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里新置了真皮沙发,李婶送的旧沙发只能当劈柴烧锅做饭了。揭开沙发坐垫,撕掉破破烂烂的绒布,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
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了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她又想起了隔着一段长长岁月的1976年的冬天。
妻子夺过戒指,利索地戴在手上,一脸的兴奋,好大一枚戒指,值一两千块钱,我也戴上戒指了。母亲用双手捧着妻的手说,这戒指样式过时了,我给你买个新的。母亲说着就从妻子手上捋下戒指。家里才盖罢楼房,哪还有钱买戒指?妻的脸阴得能挤出水来。
夜里,我早已经睡下了,母亲将我从床上唤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李铮,我想和你商量件事。我不满地嘟哝道,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商量?母亲小心翼翼地说,是这样的,现在都实行火葬了,一个巴掌大的骨灰盒就能盛骨灰了,再用棺木盛骨灰盒不是浪费吗?我想把棺木卖掉。
在母亲的坚持下,上好的棺木被人买走了。
后来,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进了趟县城,她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
母亲还兑现诺言,给她的儿媳买了枚闪光的戒指。
( 1 )阅读全文,简述题目“闪光的戒指”的含义。借戒指→①________→②________→现戒指→③________
( 3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句子中划线字的妙用。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
( 4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要说说母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