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 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 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
2、 |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B: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 最能体现诗人想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 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这次全区“感恩资助,励志自强”演讲比赛,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B: 循着那渐渐被淡忘了的历史,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 C: 写入团申请书,先要提出加入团组织的请求,然后汇报对共青团的认识,回顾自己思想发展的过程,表达自己的决心,最后再次请求组织接受自己的申请。 D: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朗诵中的不足。 |
4、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美国政府要求欧洲盟友一同封杀华为5G项目,德,法两国公开拒绝,而且还被德国“翻旧账”回怼。 B: 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变异”“边缘”就在兰州。 C: 成都“11+2”区域内打车出行将实现全域打表计费,取消跨区背运表外加收返空费,市民跨区打车出行将更加经济便捷。 D: 在四川省电视广告审核专项整治会议上,相关领导人明确表示,要禁止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数据说明,不管面对下行压力,市场主体仍然活力充沛,为中国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B: 不是在道义上,就是在实践上,美国都没有资格对别国人权状况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C: 因为顺德登革热疫情凶猛,所以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奋战在防治疫情的第一线。 D: “人设”终究是人为设定,如果名实不副、德不配位、营销过度,形象则可能“逆转”。 |
6、 |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B: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 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D: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7、 |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欢喜”“喜欢”“赞誉”“称赞”“非常”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B: “杳无音信”“抑扬顿挫”“ 感人至深”“落英缤纷”“雨后春笋”这几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 C: “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一句中的“洞口周围”作宾语. D: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塔里木河似长城”. |
8、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 B: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C: 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能力。 D: 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现代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对旧的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推陈出新创造出好作品。B: 面对这个棘手的案子。专案组的成员真是一筹莫展 , 理不出一点头绪。 C: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 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
10、 | 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 A: 秦始皇 B: 武则天 C: 李世民 D: 李隆基 |
阅读下面唐诗后回答问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苦于) B: 杂然相许(赞同) C: 汝之不惠(聪明) D: 何苦而不平(劳苦) ( 2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春冬之时/以君之力 B: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D: 而山不加增/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3 )下列对《愚公移山》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远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但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B: 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名之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名之为“智”,这样不仅增加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 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D: 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源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 (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5 )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窃读记(有改动)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②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⑤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⑥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⑦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
⑧“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⑨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⑩当书店的目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⑪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⑫“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⑬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⑭“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 1 )文章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些事?阅读《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6日)
( 1 )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 )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良好教养的?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初三(1)班的黑板报设置了“今人今语”栏目,下面是其中的三则语录:
站在父亲的肩膀上,让我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起点很高且少走了很多弯路。——布鲁斯·巴特勒(美国免疫学家、遗传学家,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李冰冰新浪博客
排列好青春历程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脚印,每一次心跳,为自己做一次庄严的检阅。——赵冬《检阅自己的青春》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