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B: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C: 我们才十三、四岁,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D: 春天来了,校园内玉兰花、桃花、梨花……争相开放。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jié)石 水何淡淡
B: 山岛竦(shì) 左迁龙标
C: 秋风萧(sè) 夕阳西下
D: 子规(tí) 枯籐老树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B: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 ,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C: 假如当初袁绍礼贤下士 , 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
D: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背影》一文运用了白描手法,作者在写父子之情,但全文却无“关心”“爱护”“感激”之类的字眼,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B: 刘湛秋笔下的雨是美丽的,昆明的雨在汪曾棋的笔下是有趣的。
C: 毛宁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再现宋朝的经济繁荣,民生和乐的景象,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 《中国石拱桥》一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天,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为工作奔波,为生活操劳。总有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我们无法停下忙碌的脚步。
B: 人民监督员与检察官的意见完全一致,这绝对不是随声附和 , 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检察官秉公执法。
C: 反复思量后,王振耀辞去了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一职,他解释这只是为了一心做慈善。人们赞扬他是不可救药的人。
D: 叙利亚发生骇人听闻的惨剧,国家安全总部遭到自杀爆炸袭击,国防部长达乌德·拉杰哈以及国防部副部长阿塞夫·舒卡特被炸身亡。
7、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
C: 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 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11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京大学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
8、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何陋之有?
C: 何以为计?
D: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渗透 萧洒 眼花潦乱 惊心动魄
B: 仲裁 巨额 摧枯拉朽 毫无斗志
C: 吞食 由衰 风平浪静 振耳欲聋
D: 临空 默锲 如梦初醒 白手起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记录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的心血,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B: 《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岀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 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如在金属笼子里,蜘蛛的幼虫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高高挂在笼顶,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螳螂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D: 《昆虫记》一书,其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人性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且准确无误地记录了观察得到的事实。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唐代诗人杜甫的《岁暮》,完成下列题目。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 1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 2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予尝古仁人之心 ________ ⑵吾谁与 ________

⑶臣曰不如爱尺縠也________ ⑷于是士五人任官________

( 2 )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________

( 3 )【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故乡》选段

①这进来的便是闰土。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的头上是一顶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③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住似的,单在脑子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④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

“老爷!……”

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1 )在语段第①段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A: 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
B: 既然……那么……
C: 即使……也……_____________
D: 既然……但是……
( 2 )选段中第①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饰(衣着)、手五个方面对闰土的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

( 3 )第①段的”这我知道”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 4 )“老爷!……”闰土这样称呼”我”的原因是什么?

( 5 )第⑤段中的”厚障壁”一词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含义是________

( 6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凄凉的神情”一句中,闰土见了“我”之后,为什么会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 7 )选段在描写人物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亲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万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 1 )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 2 )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①________ , ②________;长满水草的河渠,③________;充满欧陆风情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________等。

( 3 )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

( 4 )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 5 )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四、写作(分值:60分)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的,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花草萌发,所有的景象都在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希望来了,一切新的,都要开始了。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春天,就是这样一个总让人期盼的季节。春天里,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请以“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xiaowang”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