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著名作家张爱玲晚年心灵孤独,身体多病,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正在被人们所了解。B: 运动会入场式上,运动员们昂首挺胸耀武扬威地步入会场,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这家企业通过“怕上火”的定位推广凉茶产品,最终打造出了家喻户晓的凉茶品牌。 D: 近代以前,跟西欧和西亚文化相比农业繁荣的华夏文化毫不逊色,或许还略胜一筹。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怂恿 云霄 禁固 随声附合 B: 狭隘 懒惰 安详 花团锦簇 C: 倜傥 帐蓬 酬劳 拈轻怕重 D: 晕眩 呻吟 琢磨 大相经庭 |
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过4年的奋战,靖西至那坡的高速公路终于建成通车, , , , 。 ①借助沿线奇特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 ②它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速公路” ③这一段高速公路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④打造具有边境壮乡特色的“边关风情路”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
4、 |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读书就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这个不言而喻的道理哪需要老师不停地强调呢? B: 在这场篮球赛中,我们班的篮球队员前仆后继 , 奋力拼搏,终于打败了对方。 C: 在这个不发达的山区,山民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 是很难改变的。 D: 贝多芬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 , 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
5、 | 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责重的“眼学”。选段出自作品( ) A: 《无常》 B: 《五猖会》 C: 《二十四孝图》 D: 《琐记》 |
6、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两组。B: “真美啊!太湖的山水。”她由衷地赞叹。 C: 请以《我和爸爸》为题,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 D: 《白杨礼赞》 选自《见闻杂记》。(文光书店1943年版) |
7、 |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B: 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C: 考试考了个鸭蛋,他仍不以为然 , 难怪老师要骂他。 D: 刘备思贤若渴,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在我国可是家喻户晓 , 人人皆知的佳话。 |
8、 | 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庚子年夏至,一场“日环食”天文景观现身天宇,奇特景象震耳欲聋 , 吸引观者无数。 B: 测量珠峰的所有装备无需脱手套即可一健操作,科技底气让“攀登者”更加心无旁骛。 C: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沿海沿边特色浓郁,游客纷至沓来 , 在此寻幽探秘。 D: 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常态,不因成功而固步自封 , 也不因挫折而一蹶不振,此之谓智。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B: 旺苍小伙陈藜,患病后身高缩至1.3米,但身残志坚。乐观面对生活,是他能否战胜病魔的关键。 C: 为了广元的美好环境,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D: 每日读书,犹如攀爬梯子。通过攀爬无形之梯,我便可时刻丈量自己到底领略到多少人生真意。 |
10、 | 下列对《昆虫记》有关内容表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的一本巨著,被人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B: 螳螂能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合适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C: 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了儿女们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操碎了心。 D: 《昆虫记》的魅力源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大胆神奇的想象来介绍昆虫的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
课内阅读 阅读《化石吟》3~6节,回答下列问题。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2 )第3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3 )第5节中“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一句中“档案”的本义是什么?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4 )第6节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一句中“魔法师”“雕刻家”指什么? |
阅读《晏子使楚》《晏子辞千金》,回答问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①坐盗 ②其实味不同 ③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使者反 ( 2 )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齐人固善盗乎? ②景公使使者至。 ( 4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 1 )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 3 )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 )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
材料一: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材料二: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16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显示,对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优秀率仅2.6%,不及格率达16.2%,重度近视率为49.8%。
大连某小学一位从事23年体育教学的教师表示,他能明显感觉出孩子们体质的下降。“2000年前后,我带过1993年出生的孩子训练,60米能跑到6秒1,100米能跑到11秒94,现在体校找这样的孩子都很难,100米跑12秒78的就算不错了。”这位教师说。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统计显示,我国各级各类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有7000个左右,而在美国,仅体操一项就有5000个左右。
材料三:业内人士表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互之间缺乏支撑和内在联系,“三张皮”没有缝成“一件袄”,导致学校体育缺少社会体育的课外支持,竞技体育在组织孩子们普及锻炼方面仍有提升余地。
西部某省会城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多地体育系统与教育部门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人才共育体制机制,难以调动孩子运动的积极性。
北方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刘和昌表示,由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是民办性质,由体育主管部门支持建设,场地却属于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下的学校,在场地使用、经费支持等方面仍有待探索出激励性更强的政策。
“我们小时候课余时间踢足球、打篮球都‘玩疯了’,现在的家长却生怕孩子磕着碰着,有的甚至为此找老师、找学校。”宁夏银川市体育总会秘书长丁晓晶说,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有时对孩子的选择是决定性的。
材料四:专家建议,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不能越养越弱。应加强对青少年健康素养和运动技能的培育,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力量参与,倡导家庭体育,让运动健身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生活习惯。
虽然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但记者梳理发现,不少省份的细则至今仍未出台,多位体育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将学生的达标测评纳入学校的考核范围,适当提升体育课比重,探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实行问责。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谦等建议,在继续加大力度助推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同时,应鼓励体育部门、相关协会、社区等广泛推广亲子、家庭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举办家庭趣味田径赛、智慧体育进家庭等活动,让体育运动在社区、家庭扎根。
( 1 )好日子却养出弱孩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字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