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竹竿(gān) 镌(juān)刻 信手拈(zhān)来 B: 记载(zǎi) 莅(lì)临 锐不可当(dāng) C: 殷(yān)红 哺(bǔ)育 鲜(xiǎn)为人知 D: 和煦(xù) 卓(zhuò)越 诲(huì)人不倦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掌故 燥热 蒙昧 催枯拉朽 抑扬顿挫 B: 浩瀚 匿名 轩昂 和颜阅色 藏污纳垢 C: 窒息 平庸 滞留 一丝不苟 正襟危座 D: 诘责 粗糙 胆怯 白手起家 油光可鉴 |
3、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晌午(shǎng) 黏性(zhān) 哺育(pǔ) 默契(qì) 踱来踱去(duó) B: 侮辱(wū) 骷髅(lóu) 污秽(huì) 亘古(gèng) 深恶痛绝(wù) C: 祈祷(qí) 取缔(tì) 奴隶(lì) 滞笨(zhì) 鞠躬尽瘁(cuì) D: 愧怍(zuò) 憎恶(zēng) 气氛(fēn) 惩罚(chéng) 潜心贯注(qián) |
4、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线,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B: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C: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 D: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智入微。 |
5、 | 关于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受伤的手指头在赫留金看来是主持公道、要求赔偿的证据。 B: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围观人聚集之快。从而反映了当时民众无聊的状态。 C: “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本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传神地表现出小狗委屈害怕的状态。 D: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反映了当时典型的社会环境。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láo) 骈(pián) 进 陨(yǔn)落 恣(zì)睢B: 煞(shā)白 繁衍(yǎn) 藻(zhǎo)饰 拮(jié)据 C: 狡黠(xiá) 抽噎(yē) 脚踝(huái) 瑟(sè)索 D: 嗤(cī)笑 谮(zhèn)害 商酌(zhuó) 腆(diǎn)着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青春往往伴随着成长的疼痛。此刻,每个坐在考场的初中生,都在体验并经历这样一种人生难以回避的过程。 B: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D: 被网友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
8、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畸形(jī) 砭骨(biān) 装模作样(mó) 校补(jiào)B: 喝彩(hě) 炽痛(chì) 人迹罕至(hǎn) 风悲日曛(xūn) C: 庇荫(pì) 告罄(qìng) 泯然众人(mǐn) 真谛(dì) D: 红妆(zhuāng) 骊歌(lí) 群蚁排衙(yá) 羸弱(léi) |
9、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条目字、词、短语等,共69000余条。 ②对于学生应不应该参加社会活动,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分歧很大,让人。 ③学习和工作都是有趣味的,我们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趣味自然会产生。 A: 包括 莫衷一是 只有B: 囊括 无所适从 只有 C: 包括 无所适从 只要 D: 囊括 莫衷一是 只要 |
10、 | 下列划线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欧阳修恃才放旷 , 被贬之下还心系百姓,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 C: 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树林里玩,看到一个马蜂窝,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 , 想了很多办法,把它捅掉了。 D: 中国今后几年的发展,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 1 )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 )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①与友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入门不顾( ) ④相委而去(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 , 我认为文中元方是个 的孩子。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流浪汉的尊严
李良旭
①英国一个名叫哈里·海洛斯的流浪汉,今年已经72岁了。他住在伦敦有名的富人第三区,他在一处森林公园的西南脚,拥有一块面积约9平方米的土地。他的主要财产是:两个帐篷、几堆垃圾和一片残垣断壁。20多年前,哈里流浪到此,看到有这一块空地,就安顿下来,从此,靠捡破烂谋生。
②近日,一位开发商看中了这片土地,打算投资8000万英镑,将它打造成一座全英国最昂贵的公寓。开发商当时根本不把这个流浪汉放在眼里,只是一句话,让他赶紧走人。
③面对有钱有势、咄咄逼人的开发商,哈里没有大哭大闹,没有以死相拼,没有绝食抗议。而是一个转身,向英国的社会福利处申请了一名免费律师,他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请求法律保护自己。
④律师告诉他,根据英国《占住者权利法》,如果一个人在一片土地上居住超过12年而无人提出异议,那他就有权拥有这片土地。当然,前提是“你得证明自己的居住时限”。可是,哈里只是个流浪汉,他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比如水电账单、银行账单等。
⑤没想到,当法院前来调查时,他请来周围的邻居们:哈里住的这片住房的管理人员、疗养院的员工、扫马路的清洁工、上学的学生,甚至这片巡逻的警察。他们都纷纷为他作证,证明哈里一直是居住在这里的。于是,律师将一份由伦敦地政局颁发的地契亲自送到哈里的手中,它标志了哈里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⑥盛气凌人的开发商,面对哈里这个流浪汉,没有强拆强迁,没有开来推土机、没有召集大批人员。因为,开发商深深地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即使自己再有钱有势,但是,在法律面前,自己和一文不值的流浪汉是完全平等的,毫无任何特权、优势可言,一切只能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如果背道而驰,违背法律,自己将很有可能受到法律的追究。
⑦无计可施的开发商只得低眉顺眼地哀求流浪汉哈里,向他提出购买土地的要求,价格从最初的200万英镑,飙升到如今的400万英镑,甚至价格还可以再商量。
⑧可这个倔强的英国老头却拒绝了这笔巨款。他说,这是一个人的尊严问题,尊严是无价的。我要开发商为当初的傲慢和轻狂付出代价,要让他们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尊严都不可侵犯,包括我这一文不值的流浪汉。
⑨一天,我将这条新闻讲给了我的一些朋友们听了。朋友们听了,一个个将眼珠子瞪得好大,连声骂着那个英国流浪汉是个大傻瓜,到手的金钱不要,却守着那不值钱的两个帐篷、几堆垃圾,真是不可思议。
⑩这时,一个朋友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那个英国流浪汉最后怎么办了?我告诉他,那个英国流浪汉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观点,不为金钱所动,他说了这样一句话:“钱,其实并不能意味着什么,我在这里过得很快乐,这并非金钱所能衡量的,我更不会去想到自杀。快乐,对一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⑾这些朋友听了这句话,一个个缄默无语了,他们仿佛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思考中。
(选文有改动)
( 1 )联系全文,流浪汉的“倔强”体现在哪些地方?( 2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①无计可施的开发商只得低眉顺眼地哀求流浪汉哈里,向他提出购买土地的要求……
②朋友们听了,一个个将眼珠子瞪得好大……
( 3 )文中两次写到流浪汉的主要财产是“两个帐篷、几堆垃圾”,有何作用?( 4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题目“流浪汉的尊严”中“尊严”一词的理解。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 1 )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要求:①请你从“花海”“书香”“音乐”“幸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典型事例,突出文章中心,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