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银川唐徕回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高铁江北段建成通车后,将会使扬州到上海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 数据显示,乘坐“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已经成为旅客出行的首选项。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2、下列对《昆虫记》有关内容表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的一本巨著,被人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B: 螳螂能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合适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C: 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了儿女们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操碎了心。
D: 《昆虫记》的魅力源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大胆神奇的想象来介绍昆虫的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3、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这是施蛰存对《傅雷家书》的中肯评价。
B: 朱光潜将一个基本理念贯穿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中,即希望中学生既要发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
C: 《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他们是两个平凡的农民,哥哥扎根乡村,弟弟走进城市。哥哥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虽经历爱情挫折和事业困境,却始终不改初心,最终成为村里的“冒尖户”;弟弟渴望融入现代文明,他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孤独,最终心灰意冷,自甘堕落。
D: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贡献至伟的人物,但他们心中也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即使面对各种困苦,也始终坚守着那份美好的理想,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也是今天我们阅读《名人传》的意义所在。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qiào) 围(fèn) 意(qiè) 明眸善(lài)
B: 睢(zì) 褛(lǎn) 拮(jù) 探得珠(lí)
C: 然(yǎn) 永(juàn) 婆(suō) 纷至来(tà)
D: 裸露(lòu) 细(qiān) 阴(huì) 玲珑透(tī)
5、下列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发生变化的是( )
A: 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B: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C: 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D: 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6、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 ⑤①②④③
B: ⑤②④①③
C: ⑤②④③①
D: ⑤①④②③
7、艾青是用色如神的语言巨匠。下面对其诗句色彩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艾青诗句:风吹着黄土层上的黄色的泥沙/风吹着黄河的污浊的水/风吹着无数古旧的渡船/风吹着无数渡船上古旧的布帆。(《风陵渡》) 色彩赏析:“黄”,连用三个大色块的黄,黄土层、黄泥沙、黄河,给人以铺天盖地的感觉,写出宇宙的苍茫感、风陵渡的险恶感和人的渺小无力感。
B: 艾青诗句:号角是美的——/它的通身/发着健康的光彩/它的颈上/结着绯红的流苏。(《吹号者》) 色彩赏析:“绯红”,号角上流苏是绯红的,这是对红色革命的热烈书写,吹号者仿佛要把整个生命包括热血化成声音,唤醒民族的未来。
C: 艾青诗句:一个是那样黑/黑得像紫檀木/一个是那样白/白得像棉絮 (《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 ) 色彩赏析:“黑与白”,写出两个姑娘肤色不同,黑表示健康,白形容美丽,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姑娘的赞美。
D: 艾青诗句: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大堰河——我的保姆》) 色彩赏析:紫:紫色暗含高贵、神秘和忧郁,此处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非常恰当。她的灵魂,是美丽而高尚的,然而在一生的辛酸中早已冷却。
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 的要素呢?

③我正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 地走过我的身旁。

④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A: 标志 必须 悠然自得 不言而喻
B: 标本 必需 悠然自得 不可思议
C: 标志 必需 泰然自若 不言而喻
D: 标本 必须 泰然自若 不可思议
9、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比喻)
B: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排比)
C: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反复)
D: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对比)
10、

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
B: 短语“黄麻起义”“天堂美景”“赤壁风光”“武穴酥糖”的结构都相同。
C: “投资亿元的武穴梅苑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成并开始使用”,句子的主干是“示范园建成使用”。
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中“飞出”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刻画出小孩活泼灵动的性格。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注释】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翁媪(ǎo):老翁、老妇

( 1 )《破阵子》中“天下事”指的是________。

( 2 )《破阵子》中“沙场秋点兵”一句“秋”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 3 )辛弃疾在两首词中都提到了“醉”,这两个“醉”字中有怎样不同的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释】①汤事葛: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紧邻商的小国。 ②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昆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 ③太王事獯(xūn)鬻(yù):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④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吴,指春秋时吴国国君夫差。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彼恶敢我哉 当:________ ②太王事獯鬻 ________

( 2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B: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C: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D: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 4 )从选文看,孟子认为与邻国交往的原则是:大国要“________”,小国要“________”。(用原文,每空填一字)
( 5 )从《富贵不能淫》可知,“对举”是孟子文章说理的一大特点,请以选文为例简要分析“对举”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叶的思念
①深秋的早晨,打开房门,满地都是金黄的落叶,厚厚的、柔柔的,轻轻踏上去,犹如走在绒毯上,细细体会,如仙如梦,让我一时忘掉周围的一切。我爱极了这情这景——这秋叶。
②微风清荡,落叶如万只彩蝶飞舞,在朝霞的映照下,红如玛瑙,黄如玉片,艳丽极了;树上的枝丫沙沙作响,像在深情地为离开的叶子[甲] ( );落下的叶子[乙] ( ),那么安详,毫无悲怨。此时我总会小心翼翼地拾起她们中的一片,痴痴地欣赏,幻想着把她们串起来,缀成金色的衣裳,穿在身上,也许会显得特别美丽。我经常捡些形状好看的叶子带回我的小屋,小心地夹在厚厚的书本里,过些日子取出来,她们便成了很好的标本。或者,我会用彩线在标本上系一个小蝴蝶结,做成漂亮的天然书签;或者仔仔细细地把她们用透明胶带贴在墙上,拼成美丽的图形。
③有人喜欢嫩叶,[丙]( );有人喜欢绿叶,[丁]( )。我却偏偏喜爱这秋天的落叶,她们从不自耀,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去,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为灰烬,或为明天的绿树成阴而甘于融入泥土,而她们依然是一片沉默、安详……
④啊,好思念你——秋天的落叶!

( 1 )第①段画波浪线一句中的“这情这景”是指哪情哪景?(用原文语句来回答)

( 2 )请你选出最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②、③段的甲、乙、丙、丁处的括号里。
A.欣赏她带来的浓浓春意B.吟唱着一支送别的歌C.赞美她蓬勃盎然的生机D.含着微笑静静地躺着

( 3 )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热爱秋天的落叶、思念秋天的落叶的原因是什么?

( 4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修辞手法大量使用。请从文中摘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从修辞角度赏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飘过蓝衬衣

①18岁那年,他离开农村老家到县城去上高中,学习紧张而忙碌,每个月只能在月末回家一次,每次只能住一天。

②在这短暂的一天里,终日忙碌的母亲,总是放下所有的农活,变着花样为他做饭,他安心地享受着母亲做的手擀面。短暂的停留之后,返校的时间到了,他远行的背包里,很快又有了干净的衣衫,从院子里采摘的新鲜水果。母亲会推出自行车,踏着乡间小路,陪着他从村子走到小镇,他再从小镇乘坐客车,驶向50公里之外的县城,每个月都如此。

③高二的那年夏天,语文老师选中了文笔优美的他去市里参加作文比赛。他在激动之余,却发现去参加比赛的日子,正好是学校放假的日子,也就是说,想要参加比赛,就不能回家了。自己家里没有电话,他跑到学校的小卖部里,打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请他帮忙叫一下母亲。母亲听了很高兴,他却犹豫着说:“可是,那样的话,我就不能回家了……”

④母亲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这孩子从小就恋家,也恋娘呢。她想了想,笑着对他说:“你去市里比赛,长途客车不在小镇停留,但总要路过这里呀。那天小镇过集,我正好要去办点儿事,不如顺便在路边等着,你打开汽车的玻璃窗,就能看到娘了!”

⑤他感觉这个主意不错,能看到娘,哪怕只是冲她挥一挥手也好呀。于是,他放心地去参加比赛。返回学校时,他特意挑选了靠窗的位置,看着车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房屋和行人,想象着将和母亲有一次特殊的会面,心里竟有几分激动。

⑥从市区到小镇,需要两个小时,因为准备比赛的事情,他接连好几天没有睡好,不知不觉中,困意袭来,眼皮沉重得睁不开,他想稍微打个盹儿,就特意叮嘱坐在旁边的同学,路过小镇时,一定要叫醒他。

⑦他醒来时,车窗外万家灯火,汽车早已经驶过小镇,就快要到达县城了。他气急败坏地问同学:“路过小镇时,你怎么不叫我?”同学十分委屈地回答:“哎呀,你睡着了,我也睡着了呀!”

⑧每天从市区路过小镇的客车,至少有二十多辆,他想象着母亲冲着一辆辆客车摆手的样子,心中追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回到学校,他立刻跑到小卖部,再次拨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话筒那边传来的居然就是母亲的声音,原来她猜到他要打电话,早就在邻居家等候多时了!

⑨“娘,我……”他不知道如何向母亲解释。“儿子,看到娘了吧?我很早就去小镇了,看着从市区开过来的客车,等到最后一辆也开过,我才回家了。”母亲开心的笑声,让他果断地决定,要撒一个小小的谎:“娘,我看到你了!可惜那辆车开得太快了,我没来得及挥手……”

⑩“看到了就好,娘就没有白跑这一趟。”母亲欣慰地说完,忽然又像个小孩子一样逗他,“你真的看到娘了,那你说说,娘今天穿的什么衣服?”“蓝衬衣!”他毫不犹豫地说。“看来你没说瞎话。”母亲咯咯地笑着。他却久久地握着话筒,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⑪因为,自从父亲在五年前去世,母亲仅仅在他上高中的那年,特意买了一件蓝衬衣参加他的开学典礼,此后,她再也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两年来,每次去镇里送他,母亲总是郑重地穿上蓝衬衣。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有删改)

( 1 )根据选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困睡错过会面

( 2 )选文以“窗外飘过蓝衬衣”为题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提示:可从描写方法、语言、情感等方面任选角度)

他却久久地握着话筒,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 4 )选文多次叙写母子情深,息息相通,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加以概述。
( 5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②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B: 本文语言虽朴实无华,却也不乏生动诙谐,深入地刻画了母亲这一伟大的形象。
C: 第⑫段中“特意”、“郑重”写出蓝衬衣的昂贵,突出了当时家境贫寒,买不起新衣服。
D: “‘看来你没说瞎话。’母亲咯咯地笑着。”这句运用语言和肖像描写,表现母亲高兴的心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你以“第二次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奢求的爱不如不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