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茂名市信宜市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诘问 渲闹 深恶痛绝 妇孺皆知
B: 咳嗽 迭起 潜心惯注 兀兀穷年
C: 取蒂 钥匙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D: 咀嚼 矗立 低眉顺眼 气冲斗牛
2、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臃肿 羁绊 妥贴 惟余莽莽 与日具增
B: 慷慨 燥热 恣睢 尽态极妍 文采藻饰
C: 宛转 蓦然 诬蔑 离和悲欢 神色张惶
D: 寒噤 粲然 缈茫 红装素裹 潜心惯注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作家。
B: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本册所学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其中。
C: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 《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人之(在路上)
B: 其家穿井(待,等到)
C: 身所寄(无,没有)
D: 其人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法国:马克·吐温、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 小说:《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________,________,建筑后边是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树生长在道路的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7、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shè) 浩(hàn) 熟(xián) 然泪下(shān)
B: 持(jīn) 狭(yì) 热(chén) 循规矩(dǎo)
C: 听(dì) 子(mú) 元(xún) 悲天人(mǐn)
D: 伤(zhuó) 光(qiān) 分(bì) 炙人口(kuài)
8、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悴 锋芒必露
B: 鲜为人知 可歌可气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C: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D: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悴 锋芒毕露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张家界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B: 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 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D: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活动,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10、

下列划线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人固善盗乎(本来)圣人非所与也(同“嬉”开玩笑)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是以躬历山川(这是因为)
B: 为(不平的岩石)乃记之去(表顺承)所以何(…的原因)不可知源(它的,指溪水的)
C: 其实味不同(它们的果实)若邻(靠近)泥掌故(对于)无与乐者 (思考)
D: 寡人反取焉(辱)折蛇行(像北斗七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 1 )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 2 )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②但当涉猎 ________

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④见往事耳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3 )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人类的理想身高是多高

①人类的身高未必是越高越好。现在,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是荷兰人,2014年的统计表明,荷兰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825米,女性的平均身高达1.7米,居世界之首。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并非人类的理想身高。人类的理想身高应当是168厘米,最佳变动范围在167~170厘米之间。

②理由是,机体的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体表面积与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体表面积相应地增加10%,则身体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身材高大者为了维持生存,就需摄入更多可提供能量的食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氧气,从而增加机体各器官的负担,很可能会影响寿命。

③其实,人类的理想身高也只是一种假说,是否如此,需要实践来检验,不过,个子矮的人确实比较健康长寿,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多事实的验证,从这个角度来看,矮个子可能真是人类的理想身高。由此,也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如果不加限制,人类到底能长多高。如果排除所有生物因素,有人从纯物理角度来判断,人能到达的最高高度是7米。人体的密度大约是1克/毫升(立方厘米),人的身高如果超过7米,骨头就会碎掉,所以上限是7米。

④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说,实际上,人的身高还没有到达这个高度时,各种基本生理功能就难以为继了。同样是按照物体的面积和体积之比衡量,人达到一定高度时,表面积将按平方数增加,体积则按立方数增加。于是,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就勉为其难,尤其是心血管的功能。恐龙的身躯很大,其神经系统却难以进化到有效管理其庞大的身躯,以恐龙小小的脑袋管理几十吨重的身躯,必然使其成为生物史上典型的管理失败者。当然,恐龙庞大的身体导致其行动的不便和巨大的食量,也使得其生存较为困难,种种因素促使其最终走向灭绝。人的身高要达到7米,其心脏和其他器官也得相应地配套进化,而且人的行为和动作将变得笨拙。这虽然并非不可能,却不是人所想要的理想高度。而且,当人的身高如此发展时,人类也会千方百计来阻止这样的进化。

⑤另外,人的身高与遗传基因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研究人员也逐步证明基因多态性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身高的显著影响,45%左右的身高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同时,环境因素也能通过作用于基因表达而对身高造成影响。因此,要预测人类身高到底会长到多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⑥其实,人类的身高还是以矮小为好。矮小,体表面积相应地减小,则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所有的器官和生理系统也不会太疲劳和负担过重,容易长寿。例如广西巴马县的百岁老人有81人,在当地总人口中的比例为31.7/10万。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是,百岁老人的比例为0.75/10万,巴马的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长寿老人身材都比较矮小,男性平均1.5米左右,女性平均1.4米左右。

⑦所以,人类的理想身高为168厘米不无道理。

( 1 )本文提到的两种假说分别是什么?影响身高的因素是什么?

( 2 )身高与寿命有着怎样的关系?并结合本文内容加以说明。

( 3 )第②段末尾的“很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 4 )第⑥段划线文字运用举例子、________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

(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2014年的统计可知,目前为止世界上身高最高的人是一个荷兰人。
B: 人达到一定高度时,表面积和体积按立方数增加,维持心血管功能难度大。
C: 中国长寿之乡的长寿老人身材都比较矮小,这一点可以说明个子矮比较长寿。
D: 研究证明,环境因素对人类身高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基因因素对人类身高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 1 ) 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 2 ) 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 3 )结合语境,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 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 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 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⑪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文题:一封家书。

要求:①请以书信的形式作文。②全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任凭猥琐沸腾-”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