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湛江市廉江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 其两膝相者 比:靠近
B: 首昂视 矫:举
C: 右臂支船 诎:“曲”曲折
D: 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清清楚楚,一一分明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B: 《红星照耀中国》是加拿大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革命根据地,切实了解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写成的。曾易名《西行漫记》。
C: 《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D: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三十年时间写成的科普巨著。书中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的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同时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3、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场主积其中(柴草)
B: 狼亦矣(狡猾) 其一坐于前(像狗一样)
C: 行甚远(连接、紧跟) 恐前后其敌(遭受)
D: 屠大(处境困迫,为难)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通道)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现在爱美的人越来越多,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人不在少数。
B: 大家见他煞有介事地说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话,个个都在心里好笑。
C: 不用说,就看庄稼这咄咄逼人的长势,就知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D: 上课前,没有老师在的时候,这个班里总是人声鼎沸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活中处处着美的细节,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常用一种美好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一颗的心去感悟生活,即使有所怨、有所忧,也都能化解。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生活一直很美。

A: 培育 细致 收藏
B: 孕育 细腻 收藏
C: 孕育 细致 搜索
D: 培育 细腻 搜索
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裰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要孩。
C: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我们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契诃夫的《变色龙》。
D: 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liàng) 蓄(zhù) 静(mì) 狭隘(ài)
B: 塌(tān) 育(pǔ) 称职(chèng) 褴(Iǚ)
C: 地(shū) 草(duǒ) 憔(cuì) 眩(yūn)
D: 差(cēn) 待(nüè) 溉(jí) 护(bì)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童话《小王子》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特别温暖,是一部关于爱的著作,告诉我们:不忘初心,最重要的东西用心才能看得见。
B: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 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D: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的“法治进校园”,盐城市检察院工作人员赴各学校,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10、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嫩芽 沉寂 淡雅 烦闷 时辰 倾盆飘泼
B: 牵挂 依恋 吝啬 激荡 冷漠 咄咄逼人
C: 取诀 惨境 澄清 聪慧 凄冷 喜出望外
D: 婉转 遗撼 嘹亮 菡萏 憔悴 翻来覆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 2 )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牛滩

郦道元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迂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放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幕,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人迹所/沿溯阻
B: 莫究焉/所识穷乏者我与
C: 虽经信宿/道听
D: 三朝三,黄牛如/渔者歌曰
( 2 )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南 岸 重 岭 叠 起 最 外 高 崖 间 有 石 色 如 人 负 刀 牵 牛 人 黑 牛 黄

( 3 )文章引用歌谣有什么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之前狗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那一年我们在菜田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线,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每一道坎。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吧。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

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星期六的晚上,下了课,我常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澴河大堤回家。笔直的河堤,堤下是垂柳、水杉与白杨,黄昏渐阑,澴河清碧如带,世界开阔明净。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回到家,吃母亲留好的夜饭,在破旧的木床上小睡几个钟头,天不亮,又起床骑车回去赶周日早上的功课。十四五岁少年的精力,大闹天宫都够用,不是吗?

⑤有一次,我骑出城。归心如箭,自然也是车行如箭,听任蚊蚋阵阵扑打在脸上。离城已远,脚下失力,咯噔一响,我心说不好,果然是链条断掉了。如果是现在,我更愿意推着自行车,在月色朦胧的秋夜,走在杨柳风里,一步一步地走回故乡,是的,我愿意。可是三十年前,恨不得长出翅膀的我……我沮丧地推着车,失魂落魄,汗水流入眼里,稻芒一般刺疼。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我鼓足勇气将车推下堤坡,敲开了一户还留着灯的人家。我印象中,那个取来钉锤、老虎钳与扳手,蹲在堂屋外面帮我接链条的大叔,长脸膛,短头发。我举着他家的柴油灯,照着他敲敲打打。其实我自己也会,他坚持要帮我接。接好链条后我道谢,急急忙忙往家赶,还是晚了,母亲已经打着手电筒等在村口。

⑥我到远方的城市读书工作结婚后,乘公汽,坐地铁,自己开车,整日奔走;忙孩子,忙事业,忙生活,马不停蹄。故乡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三十年前的光阴也沉睡在脑海深处。只是在周末,我会骑着儿子的那辆公爵自行车去沙湖公园逛逛。那时候就会想起那一辆黑色永久车,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想起我养过的牛、猪、鸡,它们现在在哪里?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

⑦翻山越河的少年时代,我特别不能忘记澴河堤下的那盏油灯。海子诗里讲,“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就是被油灯祝福过的那个陌生人?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婚后我曾随她回她老家,那天我惊讶地发现,澴河堤下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赫然就是许多年前的惶惶秋夜,我决心下堤修车的那个村子……

(选自2016年5月8日《文汇报》,作者舒飞廉,有删改)

( 1 )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 2 )第②段对“青蛙蚱蜢”和“狗”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结合第③段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 4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 5 )文章结尾写妻子老家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就是“我”当年决心下堤修车的村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见着光了,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刚才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条路: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用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 1 )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 2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 3 )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 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5 )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10。牸潞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