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由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得,一向鲜为人知的他一下子成为了焦点人物。 C: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
2、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_____________。 ①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②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酥的诞辰。 ③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④复活节则是为了庆祝耶酥复活而产生的。 A: ②④③①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
3、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作客他乡的一个夜晚,窗外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B: 若要盘点2013年的流行词,“土豪“一词可谓炙手可热。 C: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 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给出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村上春树连续5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均与诺奖失之交臂。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B: 汲取 恻隐 粗制烂造 巧妙绝伦 C: 颓唐 告罄 骇人听闻 碌碌终生 D: 禁锢 执拗 冥思遐想 通霄达旦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高新科技园区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B: 被称为“美国张海迪”的残疾女作家金·史密斯·凯文虽然双目失明,但无时无刻都在用自己灼灼燃烧的生命之火温暖他人,她这样的生命是多么生动完美啊! C: 加强发挥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领域的作用,能够拓宽沟通渠道,有效解决旅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D: 醉酒驾车之所以屡禁不鲜,主要原因是在于民众抱着侥幸心理和蔑视生命的结果。 |
6、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B: 全国人民支援玉树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 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D: 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
7、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过去的道德观念来 ②那一年他以同等 申请了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③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 A: 判别 学历 全神贯注 B: 判别 学历 吹毛求疵 C: 评判 学力 吹毛求疵 D: 评判 学力 全神贯注 |
8、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B: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C: 听了老师的的鼓励,她终于重拾信心,扬扬得意起来。 D: 他这次出海回来后,给我讲了很多闻所未闻的异域风俗。 |
9、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就说是,非就说非,表里不二,决不为个人私利把谬误说成真理,把卑鄙誉为美德。 ②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在这方面表现了崇高的品德。 ③诚实,从本质上说,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 ④更不为某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把真理斥为谬误,把善良诬为恶行。 ⑤所以,诚实的人总是具有坚定的革命原则性,保持革命的气节。 ⑥诚实的人尊重实际和真理。 B: ③⑥①④⑤② C: ⑥②④③①⑤ D: ⑥①③④⑤②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觅(mì) 禁锢 惟妙惟肖(xiāo) 和言悦色B: 嶙峋(xún) 蹒跚 摩肩接踵(zhǒnɡ) 长途跋涉 C: 胆怯(què) 蒙昧 颔首低眉(hàn) 油光可见 D: 凝视(nín) 恩惠 筋疲力尽(jīn) 抑扬顿挫 |
古诗词阅读。 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梦江南(其一) 皇甫松 兰烬注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注释】(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两首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江南景物,《忆江南》写的是______季,《梦江南》写的是初夏时节;《忆江南》直接抒发了对江南的怀念之情,而《梦江南》则通过“兰烬落”“ ______”“ ______ ”等内容抒发了______的情感。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 文最能概括作者情怀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 )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下一白/余一小舟 B: 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余舟一芥 D: 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 ( 3 )作者写景采用了怎样的顺序突显西湖雪妆之神韵? ( 4 )“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 5 )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结束全文? |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术,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 1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三识丁香花。
( 2 )学校的《萌芽》杂志正在征集作品,有“情感天地”“小事悟理”“写法指津”“美文美语”栏目。请将《丁香花》一文推荐到其中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栏目,并写一段推荐语。写作提示:①围绕栏目特点;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见着光了,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刚才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条路: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用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 1 )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①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 3 )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2020年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打赢了一场抗击“新冠”状病的人民战争。在这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件,下面是网上的一张图片和文字说明,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0年2月22日,绍兴市中心医院一名小男孩病愈出院,护士长曹玲玲按惯例送病人出门,刚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突然回头向她鞠了一躬,曹玲玲立马还礼向他鞠躬。而这一刻,凑巧被一旁的其他医护人员给拍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