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沙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近,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H星。
B: 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C: 我校代表队在趣味运动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最终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D: 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个年轻的老人,骑一匹雪白的黑马,会晤他亲爱的敌人。
2、

选出作家、作品、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 )

A: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中国——《野草》
B: 《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临川先生文集》
C: 《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普希金诗集》
3、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杀戮(lù) 图文并貌(mào)
B: 矜(jīn)持 不屑置辨(biàn)
C: 迸(bèng)溅 浮想连翩(piān)
D: 懵(měng)懂 一唱一和(hè)
4、

下面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②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
③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
④ 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词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⑤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⑥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
⑦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

A: ⑥①②③④⑤⑦
B: ⑥②①③④⑤⑦
C: ⑥①③②④⑦⑤
D: ⑥①④②③⑦⑤
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 《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的国王对火药和枪炮很反感,他认为发明这些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公敌”。
C: 《水浒传》中,武松在狮子楼杀死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并在墙上留下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D: 在《范爱农》中,“我”在得知徐锡麟被害后,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的惨无人道,却遭到范爱农的反对。
6、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抑扬顿挫 正经危坐 如梦初醒 祖籍
B: 惊心动魄 任劳任怨 和颜悦色 甲胃
C: 鹤立鸡群 精疲力尽 成群集队 榨油
D: 油光可鉴 一丝不苟 摧枯拉朽 吹嘘
7、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种句式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明前边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说“单是”后边的内容。
B: 表明前边的内容是次要的,后边的内容是主要的。
C: 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边的点到为止,后边的详写。
D: 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无穷乐趣。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傅雷家书》一书中,他用自身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B: 《海底两万里》这部书吸引人之处在于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书中的一些奇思妙想,如人类登月、太空飞行等,如今都已经成为现实。
C: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并许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 林黛玉看到春残花落的景象,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而自己视为知己的宝玉似乎也没有真正理解自己,伤心之下就把残花埋于花冢中,并写下千古流传的《葬花词》。
9、

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 根深蒂固 文彩藻饰 断章取义 诓骗
B: 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孜孜不倦 嗤笑
C: 歇斯底里 吹毛求眦 怀古伤今 潮汛
D: 涕泗横流 江山多骄 一愁莫展 聒噪
10、

下列各组词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

A: 天 gāng 爱 kù 戏 nuè 高气扬 zhǐ
B: 寂 liáo 长chén 杀 sù 然大悟 huǎng
C: 毛 pī 无 yín 黄 yùn 远重洋shè
D: 山道 suì 抽角分明 lí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1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狐裘不暖锦薄 衾:________

②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________

③都护铁衣冷难 着:________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________

( 2 )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 。
( 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 4 )根据诗文用原句填空。

①巧用对偶、互文,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 )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可以分为三类:绝句、律诗、排律。
B: 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 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 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十余岁 阅:________

不可得 竟:________

( 2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山门圮于河

( 3 )翻译下列语句。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众服为确论。

(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 5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 2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什么?(10字以内)

②“解除”责任指什么?(10字以内)

( 3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 4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 5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1 )第二节“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 2 )请在上面语段中画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3 )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 4 )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行走,无论是在朝阳如画的清晨,还是在月光如诗的夜晚,只要你捧起一本好书,就能跨越文字的万水千山。书中的每一缕阳光,每一朵浪花,每一段故事都会融进你的时光与血脉,牵引着你的热泪和向往,让你的心灵空明澄澈,从容远行。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传承经典,也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二)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现在,你又慢慢地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正确取舍,学会了敬畏生命……

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从“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正确取舍、敬畏生命”这四个短语中任选其一,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请你再不要这样折磨我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