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 A: 诸葛亮 B: 周瑜 C: 曹操 D: 关羽 |
2、 | 下面语段中加下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本真的教育在自然。风扶麦动的田圃,静谧无言的夜空,风雪弥漫的山垣,蜩鸣蝈唱的原野,皆胜过强聒不舍的言语。 A: fǔ yuán qiǎngB: pǔ héng qiáng C: fǔ héng qiáng D: pǔ yuán qiǎng |
3、 | 下列语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D: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一项近期的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许多政府机构的“上网”,不过是在因特网上挂一个介绍性主页而已。B: 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疾的。 C: 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他以后学习的程度,一是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成才;二是要有顽强的毅力,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D: 江南之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是因为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造成的,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
5、 | 下面对杜甫《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 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 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 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
6、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泛指文章辞藻,“骚”本指《楚辞》中的《离骚》;“迁客骚人”的“骚人”泛指文人。 B: 以下四首诗都是唐诗:《月夜忆舍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长沙过贾谊宅》《商山早行》。 C: 《岳阳楼记》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湖心亭看雪》选自唐代张岱的《陶庵梦忆》。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和《论教养》分别是法国作家雨果和苏联作家利哈乔夫所著。 |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澎湃(pài) 选聘(pìn) 校对(jiào) 潜心贯注(qiǎn) B: 卓越(zhuó) 呜咽(yè) 憎恶(zèng) 鞠躬尽瘁(cuì) C: 取缔(dì) 荒僻(bì) 愧怍(zuò) 妇孺皆知(rú) D: 晌午(shǎng) 污秽(huì) 诘问(jié) 酣然入睡(hān)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B: 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C: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D: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9、 |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 ) A: 东海 B: 西域 C: 南国 D: 中原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愧怍 琥珀 随声附和 巧夺天工 B: 阔绰 镂空 光彩熠熠 陈词烂调 C: 秀颀 蜕变 飘泊不定 明察秋毫 D: 悖缪 趿拉 原形毕露 为富不仁 |
阅读黄裳的《竞渡》,完成下列小题。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 1 )这首词描绘的是我国某一传统节日的场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你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元宵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重阳节 ( 2 )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从________角度描写了红旗、杨柳、烟波、碧楼,从________角度描写了鼓声、欢声,从而刻画了竞渡夺标热闹场面。 (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划线的诗句。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①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拯乃强应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②归,杀而鬻③之。”寻④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汝坐盗割牛舌!”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⑤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选自《包拯传》,有删改) 【注】①知:主持管理 ②第:只管③鬻:卖 ④寻:不久⑤遗:赠送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拯强应之 ________ ②汝坐盗割牛舌 ________ ③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父母皆老 A: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 是以必躬历山川(《治水必躬亲》) C: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 D: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 3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里 中 父 老 数 来 劝 勉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 5 )比较选文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点。【链接】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选自《治水必躬亲》) |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象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象,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乙)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 1 )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的“竟”都含有________的意思,甲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之情,乙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之情。宝石项圈
毕淑敏
①在美国的一次家庭宴会上,我看到一位老人戴着一个非常美丽别致的项圈,那上面有11块宝石,颜色形状各不相同,但看得出,每块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出彩色的光芒。你在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必会注意到她的项圈。因为她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如果你注意不到她的项圈,你简直就是一个瞎子;如果你注意到了她的项圈,而不过问这件事,那你简直就是对她的大不敬了。
②在这种压力之下,每个人在寒暄之后,都要夸奖她的项圈。她就如愿以偿了,情绪高昂地说着什么。轮到我与她见面,我的谈话也从项圈开始:“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美丽最别致的项圈之一。”
③这可并不全都是客套。那项圈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晶莹璀璨。
④“谢谢!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把毕生积攒的名贵宝石都拿了出来,我自己设计了这个样式交给工匠制作,无论从价值还是款式来说,它都极为名贵别致。而且,对我来说,它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因为这个项圈有很大的象征意义。”老奶奶说。她说话的时候,鹤发鸡皮的脑袋摇个不停,脖子上的项圈就宝石相撞,精光四射,仿佛一串电焊的火花。
⑤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脖子晃成了这个样子,出于礼貌,你就是再没兴趣,也得问老人家这个项圈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⑥甲就像一个好猎人下了套子,看到你的爪子果不其然地被她绊住了,老奶奶兴奋得溢于言表。她说:“我这11块宝石,代表我的11个孙子和孙女。蓝色和绿色的宝石,代表的是男孩;粉红色和橙黄色的宝石,代表的是女孩。现在,你已知道了这个秘密,你仔细地数一数,我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
⑦我很仔细地数过了,但老奶奶究竟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又忘记了。记住的只是她那张充满期待的脸和筋络缠绕的脖子。乙项圈是美丽的,但如此近距离地观看,这苍老的面庞,在晶莹剔透的宝石的映照下,有一种残酷的枯萎。
⑧也许是太想让老奶奶高兴了,这时,我千不该万不该,问了一句话:“您的这11位孙子孙女常常来看您吧?”
⑨老奶奶的脸色暗淡下来,喃喃地说:“是啊,他们来过,可是,已经很久不来了……”
⑩整个晚上,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
[11]不,直到今天,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我为什么要自作聪明地用手指捅一位老人期待和自豪的泡沫?
[12]有时,我看到大街上的女孩戴着灿烂的宝石项圈,会不由自主地想,天底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有没有这样一个女孩,在盛大的宴会上,骄傲地指着自己项圈上的宝石对来宾说:“这块蓝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父,这块红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母。他们永远在我心中。”
[13]________
(有删改)
( 1 )人们在看到老人的一刹那为什么一定会注意到她的项圈?A.有吗? 有吧。
B.有吗? 有!
请以《我爱家乡的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