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猫·鼠》中,鲁迅先生追忆童年时救下的一只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着的憎恨。 B: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C: 《无常》中,鲁迅夹叙夹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D: 《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为父亲请医生治病的情景,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
2、 | 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为窒息时间过长,他已经濒临死亡。他的心脏跳动频率过快,医生建议他做详细检查。B: 过去的大家族,都有祭祀祖先的祠堂。他躲在草丛中观察着,准备伺机而动。 C: 在父母的精心哺育下,宝宝健康成长。警方经过精心布置,围捕罪犯周克华的行动,已悄然展开。 D: 雄伟峻拔的泰山,矗立在山东省境内,是“五岳”之一。伫立旷野,苍穹弥漫着难言的静穆。 |
3、 | 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环球音乐发微博表示非常荣幸邀请到张学友和周杰伦、方文山一起合作了新歌《等风雨经过》,歌词道出大家期待风雨过后,微笑相见的希望。他们三人表示非常感谢平台的鼎力撮合,这次合作相当默契,事倍功半,希望借自己的刍荛之见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为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A: 荣幸 B: 鼎力 C: 事倍功半 D: 刍荛之见 |
4、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合理地花钱。 B: 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 “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孩子喊道:“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 D: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和收获。 B: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 止咳袪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由远志、桔梗、贝母等配制而成。 D: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
6、 |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飘逸的长发像风中轻轻摇摆的柳条,你明亮的眼睛像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B: 新时代的青年要涵养一身浩然正气,坚守一颗执着初心,坚定一个理想信念。 C: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得益彰。 D: 人在走投无路时,常会着急、焦虑、恐慌,但不管如何,都要保持乐观心态。 |
7、 | 下面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晓风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精神。B: 《紫藤萝瀑布》一文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人无法改变,只能默默忍受。 C: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D: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8、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渡 铜陵 签订 锐不可挡 B: 授奖 钞票 自尊 眼花嘹乱 C: 横亘 旌旗 犀利 振耳欲聋 D: 缅怀 巅峰 磅礴 一丝不苟 |
9、 | 下列字词注音、字形都正确的是( ) A: 漂渺piāo定然dìng珍奇zhēn闲游xánB: 笼罩zhào明星xīn街灯jiē陈列liè C: 宽广gǎng疏星shūn模糊hū海雾hǎi D: 绵羊mián昂头áng危险wēi夕暮mù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旦联欢晚会上,班主任作为压轴嘉宾,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粉墨登场。 B: 老人善于模仿各种鸟的叫声,或清脆悦耳或低回婉转,实在是惟妙惟肖 , 令人惊叹。 C: 这栋摩天大楼建成后,附近原有的那些楼房不免相形见绌。 D: 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平江百花洲①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②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B: 云山苦见留 C: 杨柳都相识 D: 四泊百花洲 ( 2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交代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 B: 诗歌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因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C: 颈联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D: 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特点在于轻松清新、洒脱自然。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乙) 至成帝时,故丞相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以从龙逢、比干游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入白母曰(禀告)B: 其面折廷争(当面) C: 以厉其余(严厉) D: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向来) (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 B: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 C: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 D: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②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
怎样读书
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
③我们读书,是要借书上的记载寻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时存疑。换句话说,要随时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析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就查一查相关资料。心中有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勤于动手,常写常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能力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成了我们研究学问的一个载体了。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是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不发达,就连经史也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其之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
⑤其二,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其他学问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既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缘故。
(选文有改动)
( 1 )阅读全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书?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乐趣。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饺 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两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