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兰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一组句子里的空格内,哪句里可以用问号( )
A: 安排工作了吗_____这批转业来的同志?
B: 1958年,到处放“卫星”,人家问陈永康一亩地能打多少斤水稻_____他老老实实地说,只能产1100斤,多一点不行。
C: 她的大名叫凤英,还是个团支部书记呢_____
D: “这是什么意思_____”觉民半惊讶半玩笑地问,“你将来不也是绅士吗?”
2、

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而是很多。
B: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
C: 露出马脚:比喻负面的事实真相泄漏出来。多用作“露马脚”。
D: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英雄的人物。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3、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蒙lóng 芳xīn 归xǐng 返归真
B: 望zhǔ 璀càn 休qì 玲珑
C: 雾ǎi 叫áo 挑xìn 齐心协
D: 旗jīng 战动rú 不守舍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到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登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腰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 ③⑥⑤④①②
B: ④①②③⑥⑤
C: ③④①②⑥⑤
D: ④③①②⑤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 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 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 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6、对下面这副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一项( )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
7、

下列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逊(xùn) 管束 相形见绌(chù) 盛气凌人
B: 凛冽(liè) 家醅 广袤无垠(yíng) 一马当先
C: 蹲踞(jū) 犀利 囊萤映雪(yìng) 胸有成竹
D: 缄默(jiān) 挑衅 看风使舵(duò) 翻来复去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鸡多用两只腿跑动,即使能飞起来的也只能飞很短的距离。当它逃不脱追者时,就把头钻进草堆里,自以为安然无恙了。
B: 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 , 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C: 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
D: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9、初二(1)班的班主任张老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积劳成疾,患病住进了医院。有四位同学代表全班去看望望老师,他们都说了一番慰问的话。其中哪一位同学说话不太讲究分寸?( )
A: 张老师,你一心为了我们,把身体累坏了。我们的心里都非常难过,愿您早日康复。
B: 张老师,你太不注意身体了,一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的,以后一定要劳逸结合。
C: 张老师,你安心在医院治病,我们会自觉地把班级工作搞好的,努力做到您在和不在时一个样。
D: 张老师,你要注意按时吃药,注意休息,病很快会好的。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B: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东部城市米苏拉塔遭到了来自于西方国家的导弹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建筑设施被严重毁坏,令人叹为观止。
D: 今年5月31日是第23个“世界无烟日”,北京市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国公众禁烟一小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在天晴了的时候

戴望舒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 1 )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诗的第一节写了哪些景物?
( 3 )诗人怎样写小白菊“不再胆怯”,怎样写凤蝶儿“自在闲游”?
( 4 )诗歌对天晴后小径中的几个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5 )第一,二节诗歌的节奏有什么不同?指出这种节奏的变化在感情的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 6 )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描写手法。请指出象征的对象,并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故曰:离内远游,则危身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戈:拿起戈。②以三之可也:即将自己比作关龙逢和比干,死而无憾。③延颈:抬起头。④趣驾:催促驾车。

( 1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由“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见齐国内政并不清明,这是邹忌讽谏的重要原因。
B: 【乙】文中齐景公起初要杀颜涿聚是因为颜涿聚违反了他的禁令,后来不杀他一方面是因为齐景公急着赶回去,另一方面是因为齐景公宽宏大量。
C: 【甲】文借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事告诚君主要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以富国强民。
D: 【乙】文借颜涿聚劝诫齐景公之事告诫君主:离开朝廷到远方游玩,是使自己遭受危害的做法。
( 2 )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

( 4 )【甲】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不同标点版本,请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版本一: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版本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我喜欢 ,因为________ 。

( 5 )结合两段选文,从进谏目的和进谏方式两个角度分析两位进谏者形象的异同。(4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北京

陈启文

①我这个外地人,在北京待得越久,越能感受到北京的独特魅力。

②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很傲慢,但没有偏见,他把所有的人都视作自己的子民。坐着板儿爷的洋包车在老胡同里逛着时,板儿爷问你,哪儿来的啊?你告诉他,湖南来的。唔,板儿爷唔一声,湖南好啊,湖南出了个毛泽东啊。如果你告诉他是广东来的,香,板儿爷同样唔一声,广东好啊,广东有钱啊。板儿爷这样唔着,夸奖着,像个长辈在夸奖自己有出息的儿子,你下意识地就会觉得,北京的确像是一个严厉而慈祥的父亲。

③在北京,我住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是菜市口。那里有一家很适合我这种小地方来的人居住的旅馆。我孤身一人在这里住着时,从来没有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傍晚时我喜欢在这里闲散地疲步,黎明时我喜欢听燕子和鸽子的呢喃,北京一下变得充满了生活的味道。这让我时常会有一种错觉,我已不是从外地来的一个匆匆过客,我一直就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

我喜欢这里的干净,有风也有阳光,人也不太拥挤,而且非常方便,它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都很近:陶然亭、天坛、大观因、琉璃厂文化街……

④走几分钟就到了邮局,可在第一时间买到全国出版的最新报纸和杂志。紧挨着邮局就是地铁口,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看看书,一条路上就有两三家书店,都不大,但书很上档次,商务、三联、中华书局,在这样的书店可以“泡'就是泡上一整天也没有人撵你。

⑤在夕阳的余晖中与一条老胡同相随而行,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花草爬藤。走进这样的地方,你才感觉到胡同和四合院是结伴而生的,乍一看,一幢幢灰色旧楼就像刻出来的版画,木刻画,它与江南那些田园诗或水墨画般的老建筑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喜欢在这里悠然自得地逛着。每一条胡同,也可能是另一条胡同,它穿过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从元明清延续到现在,很多东西混杂在一起,让我感到迷茫,难以分辨。偶尔也会想起来,这里是谭嗣同被杀的地方,但早已闻不到一点儿血腥味了。无数脚步匆匆踩踏过死亡的地方。一百年了。我在这里回望那早已消逝的一切,一段黑白年代的记忆。

⑥但在四合院最多的地方,要想看见一座四合院是不容易的。我是说,现在的北半截胡同那间四合院,谭嗣同的故居莽苍苍斋。我其实没想过要去那里,我甚至压根儿就没想起过那里还有这样一座四合院。但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要说其实不难找,也不远,沿菜市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就是。这让我感到意外,这种无意中的发现总让人觉得意外,而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与他的就死处,竟会这样近,很难想象一个人从人生的另一头走到这一头,竟然走了整整三十六年。这是多远的一条路?我感觉我已经走进了一个世纪之前的某个傍晚。这是我第一次走得离北京这样近,以无意的方式。

⑦像这样的四合院,这样的来历,北京还有很多,也大都处于一种被遗忘的状态。但我很庆幸它们被保存下来了,哪怕是保存在一种遗忘的状态。从里边出来,我看见门口有一棵树,不知是什么树,是那种可以一边落叶一边又同时长出树叶的树。我还像刚才那样慢慢溜达着,此时,老胡同里真是静极了,夜色突然变得很深。脚底下有了一点儿闷闷的回声。这才觉得,北京很大,也很深。

⑧隐居于这些老房子里的不仅只有老北京的记忆,还有生活,老北京的生活。譬如说,去老舍茶馆喝杯茶,吃点京味儿小吃,看看戏。老舍茶馆的风格也是我喜欢的,红色的门廊,眼睛被一盏一盏的红灯笼照着,满眼红彤彤的喜气色彩,连影子也红透了,一派的朱红,中国红。那八仙桌,那靠背椅,却是别出心裁的黑,黑得耀眼发亮,这样的红与黑,深厚,恒久,大俗中的大雅,适合平民,也适合文人,二三好友围坐一席,嘴里有吃的,耳里有听的,眼里有看的,一个个幽静细长的女子,穿着旗袍,仿佛正从清為走来,脸儿润白,俊棉,含着一点儿笑,在满座的宾客中来回抖茶。而你往这椅子上一坐,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生活方式。

⑨这是一个可以忘掉时间的地方,一个连你自己也要忘掉的地方。丝毫没有察觉,你也成了这里的一种布景和效果。叫板的痛快,品茶的悠闲,真可谓是完完全全的老北京的风韵。只有茶是不老的,如花般鲜嫩的,清纯的,每注一缕热水,从根一直漫向芽臾我感到了一种重生般的生长的力量。轻轻吸饮一口,仿佛吸了一口春天的气息。杯中香气缭绕,台上余音绕梁,这座上闲情,这缓慢悠闲地打发时光的方式,在这疲于奔命的年头,已不是消遣,已经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您咕,这会儿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了。

(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北京有哪些独特魅力。
( 2 )卞之琳的著名现代诗《断章》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请将这句诗与文中的画线语句作比较,并结合第⑨段的内容说说对该画线语句的理解。
( 3 )这篇文章有些词句颇为生动,请在文中找出一处,针对其语言特色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作出解答。

你选出的语句:________

你的问题:________

你的解答: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 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 1 )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 2 )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3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 4 )有人认为“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 (勇气、自信、坚强……让我走出困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那抹、淡悸の优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