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各组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陛下(宫殿的台阶) 不可救药(用药治疗) B: 御聘(驾车) 呈报(恭敬地送上) C: 华盖(美丽的) 赏赐(给) D: 华盖(伞盖) 称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 |
2、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围绕祥子还写了霸道的车主刘四,泼辣的虎妞,可怜的小福子,死亡线上挣扎的老马和小马,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老北京的世态炎凉。 B: 《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个自由的洋车夫,他想拥有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从风雨里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 C: 《海底两万里》作者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被人们称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D: 《海底两万里》中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光的曲折作用而形成的色彩缤纷万花筒似的美景,我把这种新奇的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赛尔。 |
3、 |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暖心老人车祸受伤不要赔偿,善举感动岳池。 A: “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 的我说。B: 菊花村举行相亲大会,为樱花节活动暖场。 C: “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 今年十一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
4、 | 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B: 镶嵌 不但/而且 情不自禁 C: 镶嵌 不但/而且 忍俊不禁 D: 站立 因为/所以 情不自禁 |
5、 | 下列横线上应填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 ____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______绿水依旧绕人家,_______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A: 如果……因为……所以……B: 因为……虽然……但…… C: 如果……虽然……但…… D: 因为……纵使……也…… |
6、 | 下面各项中对修辞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人们只要牢牢记住母语,就能激起爱国意识,团结起来,从而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B: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分析:这两句话里运用了排比和夸张,写出了安塞腰鼓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力量之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赋予国旗以“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的情态,生动写出了挪威国旗在风中飘扬飞舞的样子,表现了斯科特他们当时失败的沮丧、痛苦。 D: 他(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良方。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爱国情怀的赞美。 |
7、 |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成语、诗歌、春联、绘画等,下列均包含生肖动物的成语是( ) B: 鼠目寸光 汗牛充栋 如鱼得水 C: 猴年马月 鸡犬相闻 鸟哭猿啼 D: 篝火狐鸣 三羊开泰 杯弓蛇影 |
8、 | 语言运用——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国难面前, ,拯救万千人于水火之中; ,为了防止感染而挺直腰杆; ,为抵御病魔而无私奉献; ,积极响应国家号令,保护自己和他人。 ①严防死守的武警军队 ②奔波劳累的志愿者 ③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 ④守护患者的天使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②③ |
9、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这是怎么啦?小雯。”妈妈关切地问道。 B: 去年“春晚”推出的歌曲《好久没回家》旋律优美,温馨感人。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你。 D: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
10、 |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少数干部仍然漠不关心贫困群众的做法使我们不能容忍。 B: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国人民都期待在建国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上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耀武扬威。 C: 今年年初以来,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 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逗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鬓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住了。 |
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 2 )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幕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①蔚然________ ②酣________ ( 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3 )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带缺口的馒头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五十六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③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④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过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大胡子”少校接到上级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时,坚守在惠通桥南高地的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
⑤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1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⑥可是,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全体押车官兵都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路上聚集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
⑦“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到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⑧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地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甲]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抓住一个馒头,嘴里还咬着另一个馒头,在嘴边啃着的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恐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⑨“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我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与鬼子拼刺刀,你们……”
⑩公路上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愣在那里。[乙]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⑾“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儿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⑫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⑬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沿怒江向前冲去……
⑭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⑮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尤小翠全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
⑯“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将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
⑰34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带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
【摘要】一个民族不能缺少一种精神,那就是民族团结精神。这种精神要有人做出贡献甚至于牺牲生命来维护与巩固。
高手
中村
一条黄土小道时隐时现在荒山野岭之上。
荒山野岭上骄阳似火,蝉鸣阵阵,灌木茅草疯长正盛。惟独不见人影。此语自然夸张,说时就有两人沿着黄土小道去来,一东一西,相向而行。都是刚爬上了一面大坡,气喘吁吁,汗水渗渗,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到路边一棵大树的浓荫下歇憩。
荒山野岭上仅有的两个行路人就这样在荒山野岭上相遇了。
向东去的一个看上去身材瘦小,肩着一付剃头挑子。
向西去的是一个彪形大汉,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既同在一棵树下歇凉,就不能不搭话。大汉剜了剃头匠几眼,问道:“老兄,剃头的?”
剃头匠眯眼微微一笑:“这还用说么?”
大汉语塞。半晌,没话找话:“你能猜出我是干什么的吗?”
剃头匠仍旧眯眼一笑:“我知道。”
大汉再问:“干什么的?”
“你哪,”剃头匠道,“既不是种庄稼的,也不是当官的,更不是做生意的。但你本事不小,挣钱不费力气。干你这行多在夜半三更之时,动若脱兔,静似猫行,跑跳腾挪,来去如风。只是得先把脑袋卸下挂在裤腰带上……”
大汉脸色陡变:“嚯,看不出你还真行!”
剃头匠坐在剃头挑子上,笑而不答。
大汉摸摸自己丛生的头发胡髭,里面蕴藏着粒粒热汗:“既然老兄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就请给我剃个头吧?”大汉拍拍屁股下的包裹说,“我照价付钱,敢不敢?”
剃头匠站起来,依旧是那一副笑模样:“剃头匠以剃头为天职,没有不敢剃的头,也没有什么头不敢剃。”
“嗬!来吧。”大汉笑了。
“留发,还是剃光?”剃头匠问。
“剃光,”大汉叫道,“热死球了,剃光爽快!”
剃头匠到不远处的凹坑里汲了水,用石头支起烧锅把水烧热了。将大汉的头摁入盆中,烫透,洗净,取出,用毛巾揉吸了水份。尔后,让大汉坐在用绳子网成的躺椅中,围了白围布,把剃刀在那块被人油污垢漆得乌黑闪亮的刀布上啪啪地篦了几个来回,就正式给大汉剃头。
喳喳喳喳!大汉丛生的毛发像黑雪一样纷纷飘落。
剃完头,刮胡。
剃头匠将躺椅支开放平,让大汉全躺在躺椅上。剃头匠刮得仔细,从嘴边到腮旁,然后转到脖子上。大汉感到剃头匠冰冷的刀锋在他的脖子上疾速飞走,旋来绕去,嗖嗖生风。刀刃接触皮肤,若即若离的游走所产生的那种微痒,确实使他感到惬意。他舒服地闭上了眼睛。
许久,剃完了头。剃头匠拿出镜子给大汉照照:“咋样?”
大汉看到平日那个须发丛生的自己不见了,镜子里出现了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光亮光亮的白葫芦。
“嗬嗬,”大汉摸着舒服的光头,连赞:“不赖,不赖,看不出老兄手还真高,多钱?”
“二十五块大洋。”
“什么?”大汉惊了一跳,“二十五块大洋!?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剃头匠仍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儿:“多吗?不多。”
大汉叫道:“怎么不多?剃一个头最多两吊钱,就算我这头难剃,加倍,也不过四吊钱。你敢要二十五块大洋?”
“不多,真的不多。”
“即使我给你10倍的价钱,也不过两块大洋,你敢要二十五块,还说不多?”
剃头匠将手中的剃刀往上一抛,剃刀在空中像风轮一样呼呼转了半天,落下时又轻轻接着。大汉看到那刀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你仔细想想看多不多吧?老弟。”剃头匠把玩着剃刀,侧脸笑眯眯地看着他。
大汉猛然幡醒。剃头匠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也知道了他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刚才剃头匠刮胡时,刀锋在自己的脖子上绕来绕去,如果剃头匠处心不良,只晓在脖子上轻轻那么划拉一下,自己就会一命呜呼,那自己包裹里那几百块大洋还不全是他的?在这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之上,剃头匠想杀他真是易如反掌。
大汉只觉得从脚底里冒出一股冷气,这冷气从脊梁直达脑门。大汉手脚冰凉。
二十五块大洋买一条命?
大汉浑身哆嗦着嚅嚅道:“不多,是不多。”
大汉从包袱里摸出了二十五块大洋交给了剃头匠。剃头匠收了钱,微微一笑:“老弟,好走。”便肩起挑子向东走去。
走了一阵,忽听背后大汉在喊:“老兄,慢!”
剃头匠止步,扭转身。见大汉气喘喘追来,到他跟前,扑通一声跪倒,磕了一个响头:“大哥,你是高手。”
剃头匠还是那么微微一笑,并不多言。扭转身轻飘而去,倏忽不见。
只留下一颗锃亮锃亮的白瓢梦一样呆在荒山野岭之上。
(《名家名篇社会问题小小说欣赏之中村卷》)
( 1 )仔细研读小说,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把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
互猜身份 |
剃头过程 |
讨价还价 |
结局 |
剃头匠 |
眯眼一笑 |
②________ |
玩着剃刀,笑眯眯 |
倏忽不见 |
大汉 |
①________ |
惬意、连赞 |
③________ |
④________ |
新冠肺炎病毒让2020 年变的与众不同,虽然疫情还没有结束,可是在全民战“役”的这一个多月中,我们了解了太多太多让我们感动、敬佩、心疼、激动……的人或事。
选取你最有感触的一幕,结合自己的体会。以“他让我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补全题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内容具体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