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学校举行的“人文艺术节”文艺汇演中,我们班当仁不让地获得了一等奖。 B: 我们的班主任很有爱心,和同学们相处十分融洽,共享天伦之乐。 C: 面对我市冬季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妙手回春 , 大气状况明显好转。 D: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的黄土高原坦荡如砥。 |
2、 | 下面句中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荣:茂盛。 B: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周亚夫军细柳》) 被:同“披”,穿着。 C: 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 户:窗户。 D: 疏条交映 , 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交映:互相掩映。 |
3、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称(chèng) 惟妙惟肖(qiào) 金銮(lún)殿 嶙(līn)峋 B: 震悚(sǒng) 亭台轩(xuān)榭 中轴(zhóu)线 伧(cānɡ)俗 C: 踌躇(chú) 销声匿(nì)迹 萌(méng)发 胚(bī)胎 D: 尴尬(jià) 草长莺(yīng)飞 孕(yūn)育 追溯(shù) |
4、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的数量最多。 B: 《小石潭记》《马说》《卖炭翁》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杜甫,三人都是取得了很高诗文成就的唐代作家,其中前两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第三位被尊称为“诗圣”。 C: 演讲词特点鲜明,风格各异。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为了增强演讲的感染力,演讲者可以借助一些语言技巧,把话说得漂亮,来吸引听众。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革命启蒙人是朱赫来,他帮助并引导保尔最终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但后来,他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 |
5、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渊博(yuān) 压榨(yà) 根深蒂固(dì)B: 汲取(jí) 思维(wéi) 锲而不舍(qì) C: 恭喜(ɡōnɡ) 对称(chèn) 孜孜不倦(zǐ) D: 模式(mó) 创意(chuànɡ) 持之以恒(hénɡ) |
6、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ié) 收敛 苦心孤诣(yì) 人声顶沸B: 臆测(yì) 凋零 义愤填膺(yīng) 长途跋涉 C: 躯壳(ké) 地窖 惟妙惟肖(xiào) 深恶痛嫉 D: 黝黑(yǒu) 狼籍 浩瀚无垠(hàn) 吹毛求疵 |
7、 | 下面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问题回应称,我们必定不惜代价,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美方却一意孤行,对中方的态度不以为然。 B: 好久之后,父亲自言自语地说:“这人怎么了呢?” C: 邓稼先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曾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过巨大贡献. D: 人生在世,就要抓住每一天的精彩,如果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求当之无愧。 |
8、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B: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C: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
9、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惭愧 渊博 倜党 小心冀冀 B: 恭敬 取决 澄清 喜出望外 C: 淡雅 造访 端庄 诎诎逼人 D: 感慨 沉寂 决别 自做主张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倘使(tǎng) 掳去(lü5) 咒骂(zhòu) 磨难(nàn) B: 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 憎恶(zèng) 针灸(jiǔ) C: 絮说(xù) 规矩(guī) 惧惮(dàn) 淡薄(bó) D: 霹雳(pī) 震悚(shù) 诘问(jié) 粗拙(zhuō)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 1 )有人认为,温诗“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赏析。( 2 )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请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晷①见人饥寒,并周赡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 选自《晋书•孙晷传》) 【注释】①孙晷(guǐ):人名。②赡:供给,供养。 A: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B: 乡里赠遗(遗留)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C: 欣所逾甚(通“愈”,更加)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D: 须去而出(离开)属引凄异(延长)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多厌慢之故逐之 B: 而晷见之结友而别 C: 寒则与同衾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 或解衣推被以恤之皆以美于徐公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4 )文意理解。①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旁人对穷老者的态度是“________”,而孙晷对穷老者的态度是“________”。(用文中原句作答) ②“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试分析孙晷这样做的用意________。 |
阅读《菊有黄花》,完成习题。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思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⑩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⑪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县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那样,轻而易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可是它却不。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不等探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它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拉。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我望见涧底泉水闪烁,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
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公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 1 )文章开头为什么说峡谷是“不幸的的峡谷”?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变得自信;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真诚中,他就会变得平静……
请以“我生活在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真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力,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