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 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D: 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朴实平易的人。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连接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 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H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
3、 | 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拐卖 白搭 凄历 晶莹 B: 起码 秫秸 栗子 海棠 C: 夜宵 隔合 伶俐 展销 D: 沸腾 抽屉 只棱 合辙 |
4、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以深切的情感对文学作品作了生动的描述,读之使人更加亲近文学、热爱文学。B: 小说《社戏》写了作者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C: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鹂道元,字善长,北魏人,著名的历史学家、散文家。 D: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表现了伽利略不轻信权威、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酝酿 高邈 莅临 抖擞精神B: 决别 嘹亮 喉咙 喜出忘外 C: 攲斜 徘徊 朗润 呼朋引伴 D: 竦峙 吝啬 祷告 各得其所 |
6、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襁(qiáng)褓 陨(sǔn)落 强聒(guō)不舍 恪尽职守(kè) B: 谀(yú)词 亵(xiè)渎 重倒(dǎo)覆辙 气吞斗(dǒu)牛 C: 妖娆(ráo) 睿(ruì)智 脑(nǎo)羞成怒 一代天娇(jiāo) D: 勾(gòu)当 凌(1íng)驾 媚(mèi)上欺下 断章取义(yì)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B: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
8、 | 下面各项中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疙瘩 哺育 笼罩 可歌可泣 B: 修葺 迸溅 瞬息 忧心忡忡 C: 呻吟 默契 朔气 悲天悯人 D: 头颅 累赘 蔚篮 锋芒毕漏 |
9、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普》叙事简洁,没有冗笔;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向我们描摹出一位勤奋刻苦、刚毅果断的南宋政治家形象。B: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课文《童年的朋友》节选自其中,从“我”一个孩子的视角描写人物,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C: 贾平凹的《月迹》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结构全文,展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贵的童心童真,奶奶的形象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D: 《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都以童年生活为题材,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希望回到大自然中寻求快乐的心情。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B: 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C: 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 , 真令人惊讶。 D: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 , 让自己牺牲。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
比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郗公⑴值永嘉之乱⑵,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⑶共饲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⑽,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⑷,解职归,席苫⑸于公灵床头,心丧⑹终三年。 【注释】⑴郗公:郗鉴,字道徽,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⑵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 ~313),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永嘉五年(公元311),匈奴南侵,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史称" 永嘉丧乱".西晋由此衰亡。⑷传:轮流。⑷剡县:县名。⑸苫(shàn):居丧期间睡觉时用的草垫子。⑹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服丧。 ( 1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①郗公值永嘉之乱 值:________ ②甚穷馁 馁: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乡人以功名德 不以物喜 B: 以君之贤 何陋之有 C: 翼为剡县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席苫于公灵床头 皆以美于徐公 (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 4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5 )周翼为什么会在郗公死后“解职归”守丧三年?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植物为何有睡眠?
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
② 。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③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④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⑤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⑥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⑦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⑧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选自《百科知识》)
( 1 )本文以“植物为何有睡眠”为题,有何妙处?( 2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项概括造成植物睡眠的原因。【链接材料】枯叶蝶,它们停息在树枝上,像一片片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当人们用手碰它时,它却一抖身体,向空中飞去了,并不像枯叶那样飘落到地上。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天鹅的故事
访俄期间,我在莫斯科认识了来自贝加尔湖的俄罗斯老人斯杰潘,他请我到他家去作客。
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就好奇地问:“您老喜欢打猎?”
老人点了点头,说:“是的,但那是30年前的事了。有一年初春,我背着这支猎枪,在贝加尔湖畔的沼泽地打野鸭。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一些候鸟从南方飞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有些刚飞来的候鸟只好飞走,再找暖和的地方。我在湖边转悠了好半天,一无所获,感到十分扫兴。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大群天鹅。
“天鹅群刚好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它们为什么没有走呢?我瞪着眼睛,想看个究竟。只见天鹅在冰上互相呼唤着,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 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 —— 克哩 —— 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就好像听了谁的命令似的,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说到这里,斯杰潘老人停住了,喝了口茶,然后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 1 )分析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 2 )体会第二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请以“想想就开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