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D: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2、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3、 | 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B: 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C: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 ,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 孟宪实教授将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开怀纳谏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 不同年龄的观众都非常喜欢。 |
4、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 ②毕业了,把这本书送给你,留个_________吧! ③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_________。 ④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都_________,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A: 标志 记念 刮目相看 改头换面B: 标本 纪念 刮目相看 焕然一新 C: 标志 纪念 另眼相看 改头换面 D: 标本 记念 另眼想看 焕然一新 |
5、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旁骛(wù) 恪守(gè) 彬彬有礼(bīn) B: 宽宥(yòu) 广袤(mào) 自惭形秽(huì) C: 咀嚼(jiáo) 箴言(zhēn) 觥筹交错(gōng) D: 摇曳(yè) 隔膜(mò) 矫揉造作(jiāo) |
6、 | 下列有关于名著相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铁扇公主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B: 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先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 C: 落花与眼泪是林黛玉悲苦命运的象征,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所描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D: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重复 重蹈覆辙 旁骛 趋之若鹜B: 匡骗 诓复社稷 凭吊 平心而论 C: 装饰 红妆素裹 真谛 根深缔固 D: 经纶 巧妙绝伦 别致 格物志知 |
8、 |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 A: 张飞 B: 诸葛亮 C: 孙权 D: 庞统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旋(xuàn)风 优雅 夺魁(kuí) 翘(qiāo)首而望 B: 瞬(shùn)间 精采 掠(lüè)过 悄(qiāo)然不惊 C: 气氛(fēn) 沸腾 潇(xiāo)洒 屏(bǐng)息敛声 D: 慷慨(kāi) 绷直 刹(shà)那 由衷(zhōng)赞赏 |
10、 |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中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B: 《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C: 《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 《世说新语》中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 “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 2 )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舍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舍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③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日:“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渡、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绩:刺绣纺织。④夏(xià)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①母日授四子书数句________ ②苦儿幼不能执笔________ ③无误,乃已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放弃,是一种智慧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因为他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他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历山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历山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
⑦放弃,必然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⑧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⑨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选自《现代养生》2011年第1期)
( 1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试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主要论证思路。( 3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完成文后题目。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④“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⑤“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⑥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⑦“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⑧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⑨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⑩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参考上面材料后,以“成长,也需要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相应位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