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 A: 诗佛 B: 诗仙 C: 诗圣 D: 诗鬼 |
2、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班牙,斗牛士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他们用矫健的身姿迎向飞奔的斗牛,真是气冲斗牛啊。 B: 小芳正在台上演讲她的作文,别看她平时支支唔唔,演讲起来慷慨淋漓 , 一反既往。 C: 谈起目前流行的游戏“王者荣耀”,李明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使在场的老师也惊叹不已。 D: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 感动了无数市民。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角(jué)逐 亵牍(dú) 重蹈覆辙(zhé) 满载(zǎi)而归B: 教诲(huì) 剽(biāo)悍 毛骨悚(sǒng)然 相得益彰(zhāng) C: 惬(qiè)意 斑斓(lán) 咬文嚼(jiáo)字 心无旁骛(wù) D: 追溯(sù) 焦灼(zhuó) 粗制烂(làn)造 高屋建瓴(líng)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墓畔(mò) 寂寞(mò) 沈尹默(mò) B: 口占(zhàn) 漫漫(màn) 卞之琳(biàn) C: 芦荻(dí) 舵手(duò) 风雨吟(yín) D: 装饰(zhuāng) 谎言(huǎng) 聂鲁达(niè) |
5、 |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就业的战略之举。B: 以全国先进工作者蒋志刚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爱在间》已于二月底获得公映许可证。 C: 绿满澴川行动实施后,孝感大地到处绿意盎然。 D: 《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最早的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 |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约莫离敌人住的村庄有三、四里远的光景,我们在一座小坟园里停下了。 B: “喂,你撒谎,”我小声叫道,“我听见你的心跳啦!” C: 队长和善地告诉他说:“现在打仗不同往年一样。现在——边是咱们中国军队,一边是日本鬼子。你懂吗!‘差半车麦秸’?” D: “给小狗子做尿布了。”他仿佛毫不在意地答道。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 B: 杨花落尽子规啼(t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 D: 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8、 | 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9、 | 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 A: 标致 托辞 粗制烂造 正襟危坐B: 奥秘 狼籍 藏污纳垢 黯然失色 C: 萧瑟 裸露 拖泥带水 莫衷一事 D: 挑衅 牟取 冥思遐想 任劳任怨 |
10、 | 下列对词作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 颔联运用典故,暗示了自己被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人事的变迁,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感慨 。 C: 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 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撙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署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大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漠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 (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 1 )(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令不可去 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 4 )(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狼虽然凶残,但(乙)文中屠夫却以一把“________”的小刀,最终以“________”(方法)战胜了它。 |
现代文阅读
别踩疼了雪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 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见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
(6)女儿伸开手掌。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承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心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5)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6)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刻猴子
林文义(台湾)
幼年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那是由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
猴子有三只,排排坐得很乖巧的模样。三只猴子却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十分传神。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看见他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他的嘴唇一开一合,不知自言自语地在说些什么。那个年代,我还很幼稚,不知道祖父在想什么,只是觉得那三只木刻猴子的表情十分有趣,很想拿来玩。
“这个不行!”母亲厉声地对我说,并且试图阻止我。
“没有关系,囝仔爱,就给伊玩嘛。”祖父和蔼地说。
“阿爸,你就是这样宠囝仔,宠得他五六岁就想要爬壁。”母亲对祖父抱怨着,一面很不放心地看我接过祖父手中的木刻猴子﹣﹣看一下就好,看完赶紧还给阿公。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审视。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祖父笑呵呵地说:“你的翘嘴唇可以吊三斤猪肉。”
有一次,祖父把我抱到跟前,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是从唐山带过来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说、非礼勿看、非礼勿听……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囝仔人有耳无嘴’啦,有耳无嘴,平安食百工。”
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一直深印在我的心里,年长之后,我才慢慢懂得。
隔了一年,祖父死于肺病﹣﹣许多采矿人的最后归宿。
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右侧,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木刻猴子一直都摆在神案上,渐渐地,也没有人会去注意它。
一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见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囝仔人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逝水般流过。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他说:“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人生嘛,好像一出戏。”
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东方人的处世哲学,独善其身啊……”父亲叹了口气。
我不太同意父亲的看法,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其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啊!”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匆匆地过去,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父亲的看法了,相对的,我痛苦地发现,自己虽不甘愿,却也逐渐地向世俗妥协。就这样,我时时处在自我的相互撕裂里。
父亲离世前,有一次,紧紧抓住我的手,战栗而悲愁地对我说:“我即将要走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会选择去写文章?”
听到父亲这么沉痛的话,我无言以对。为什么会选择文学这条艰辛的路?也许,只是为了要保持一点点纯然而真挚的自我吧。可是,我不知道要如何对父亲说,我想到他们那个黯淡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烧金纸的炉子里。我有点不舍,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最后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囝仔人有耳无嘴”?要他们继续秉持木刻猴子的精神,不听、不看、不说?要他们独善其身?
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点起一把火,我决定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节选自2015年4月《读者》)
( 1 )全文围绕着“木刻猴子”展开叙述,请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概括。时期 | 内容概括 |
幼年时 | ________ |
逐渐长大成熟 | 我接受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却痛苦地生活在自我的撕裂里。 |
父亲离世前 | 父亲为我选择文学而深感悲愁忧虑。 |
父亲离世后 | 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根据自己所写的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